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去年賺錢了嗎?」「男朋友找得怎麼樣?」小年將至,17日,市臺港澳辦專門組織了一場在榕臺灣人才新春聯誼會,大家一邊包餃子、寫春聯,一邊談事業發展,聊福州變化,說兩岸融合,有聊不完的話題、說不盡的感受。在聯誼中,在榕臺灣人才都持有一個共識:不僅要做福州建設發展的參與者,還要做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兩岸民間交流的先行者,參與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融入福州發展,榮幸!
李儒欽是我市去年評選的首批「閩都英才」,昨日他收到了證書。作為一名臺青創業的「擺渡人」,李儒欽表示,福州發展機會多,政策落實也很到位。「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關心和情誼,未來我還要繼續做好臺青的引進工作,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福州。」
「我創業的時候,李老師給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導,幫我對接了不少資源,這個『閩都英才』的榮譽名副其實。」臺青蔡佩紜表示,自己現在也是一名臺青創業導師,將幫助更多臺青在榕施展才華抱負。
融入福州發展大潮,多位臺灣人才也積極為榕城建設作出貢獻。王量弘是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教授,研究方向是大數據醫療。「明年我的目標就是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讓更多的福州人民受益受惠。」
「第一家園」實至名歸,暖心!
「走了這麼多地方,我發現福州對臺胞的服務是最好的!」泰雅姑娘石晏菱挑起話頭,大家紛紛點頭贊同,表示福州落實同等待遇是全國的「排頭兵」,「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名號實至名歸。
座談中,市臺協會會長陳奕廷為去年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開闢臺胞臺企服務專窗,豎起了大拇指。「兩岸雖然語言相通,但一些習慣用語確實存在差異,在專窗有臺胞為臺胞服務,就能減少溝通過程中的障礙,這就是福州對臺政策貼心、熱心的一個體現。」他表示,希望臺胞朋友春節回臺時,將一年來的所見所聞、政策機遇說給島內的親戚朋友聽,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大陸對臺的善意,吸引更多臺灣人來了解大陸,感受大陸。
兩岸融合發展,期待!
兩岸一家親,家裡的事就要一家人商量著辦。對於下一步榕臺交流如何開展,兩岸融合如何推進,在榕臺灣人才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我認為,兩岸要進一步融合發展,要增加交流。」臺胞洪主祐建議,要增進兩岸民間交流,做好留才、引才工作,加強政策的宣傳。
在榕創業臺青陳梓莉高中時就跟隨家人來大陸生活,兩岸教育方式的不同曾讓她一度無法適應。「臺灣用的是繁體字,大陸是簡體字,拼音我也看不懂。」她建議,可增設臺灣學生銜接的課程,幫助臺生更好地適應。
「感謝大家為福州發展作出的貢獻,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榕臺融合發展,用情溫暖人才,用心培養人才,落細落實惠及臺胞政策措施,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市臺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