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月18日,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公布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伴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轉變,消費市場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
該研究報告認為,得益於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的消費復甦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後,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甦。
通過3月份和8月份對線下零售渠道的盤點,尼爾森發現,到8月份,大部分線下渠道的存量店鋪都已恢復正常運營。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傳統渠道,如化妝品店、母嬰店,到8月份也基本恢復正常。
其中,現代渠道的存量店鋪正常營業率從3月份的76%升至86%,傳統渠道從3月份的64%升至80%;母嬰渠道的存量店鋪正常營業率從3月份的67%升至80%,化妝品渠道從3月份的53%升至75%。
而在現代渠道中,大型店鋪和小型店鋪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
根據尼爾森統計,8月份大賣場渠道的存量店鋪正常營業率從3月份的98%降至93%,超市渠道從3月份的95%降至87%。這意味著,大型店鋪尤其是大賣場和超市,存量店鋪正常營業率不升反降。
相比之下,小型店鋪尤其是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則展現出強勁的復甦活力。8月份,小型超市渠道的存量店鋪正常營業率從3月份的73%升至84%,便利店渠道從3月份的79%升至90%。
尼爾森中國區總裁薩金特表示,疫情迫使人們減少外出、花更多時間在家,隨著人們購物地點和方式的改變,零售業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變化可能是永久的。而且,這些變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體現。零售商和品牌商需要重新審視人們的購物場所、時間和方式,調整業務重心,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薩金特說。
尼爾森首席商務官丁玎表示,無論是從最新的中國經濟數據還是尼爾森的快消行業數據,都可以看到中國零售業的全面復甦態勢。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辦公、線上購物、線上教育、線上娛樂等數字經濟的空前發展後,快消市場線下渠道開始展示令人振奮的復甦跡象。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