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彈珠》3DM評測7.5分:「星戰」版的《三維彈球》

2020-12-20 3DMGAME

對國內玩家來說很硬核的玩法。

《星球大戰彈珠》大致的玩法就像「星戰」版的《三維彈球》。基礎都是發射彈珠,彈珠進入遊戲臺內撞擊相應部位得分。之後彈珠隨重力下落,玩家要瞅準時機,瞄好角度,將彈珠撥回合適的方向,使之撞上目標機關。

但,既然《星球大戰彈珠》有星戰授權,那麼如何在這套成熟的玩法中無縫融入「星戰」元素,就成了該作成功與否的關鍵。首先它最直觀的一點,就是《星球大戰彈珠》內許多「星戰」主題的棋盤。此外,在這些棋盤內,製作方也根據「星戰」的諸多名場面,為之設計了對應的遊戲流程。

一般來說,一款彈珠檯遊戲的流程大抵如下。玩家撥出彈珠,擊中目標機關後開啟任務,此後,玩家要依次擊打相應機關,來完成遊戲中所謂的「劇情」,以開啟下一個任務。同時,部分機關還會使環境發生變化,來改變彈珠撞擊時的效果。

《星球大戰彈珠》則將這些任務換成了那些「星戰」電影中膾炙人口的片段。就拿其中一個彈珠檯來說,玩家要先擊中對應通道,來幫助彈珠檯上的人物行進,去學習原力。達成目標後,遊戲就進入到「學習」的階段。「學習」第一步是「冥想」,玩家的下一個目標就成了擊中球檯上發光的通道,但這通道裡的光亮也會稍縱即逝,就像人冥想時,頭腦內飄忽不定的靈感一樣。

除了主線,這一彈珠檯上還會出現些類似「支線」概念的任務。比如用彈珠划過臺上不斷刷出來的柴火,來維持球檯上方的營火。或者叩開一些巫師的大門,來使場上的彈珠數增多。總的來說,這些任務內容會為玩家提供一定的代入感,也會逐步遞進地、差異化地去考驗玩家的技巧。而對星戰粉絲來說,這也是一個回味經典的機會。

有了這些能承載敘事功能的彈珠檯,《星球大戰彈珠》就圍繞這一點,在遊戲單人部分裡加入了類似「戰役」的模式,以關卡形式呈現。有時,這些關卡間為了增強代入感,還會在彈珠玩法之外偶爾插入動作元素。比如玩家要以第一視角,去對面達斯維達,進行光劍對決。當然這部分內容數量十分有限,可玩性也難言出色,不過將它當做調劑關卡節奏的一個環節,效果還是尚可的。

《星球大戰彈珠》經常會讓彈珠檯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並以此對遊戲內容產生影響。就好像在一關設定中,帝國的武士前來討伐主人公一方,武士總能以光劍擋下子彈,玩家就要瞄好角度,以彈珠擊打武士,來使其失去平衡,光劍脫手,無暇再去擋下主人公的射擊。

或是像另一關,直接改變了彈珠檯的場地。演出的角色應劇情開啟了能量屏障,來抵擋攻擊。與此同時,這段屏障也遮住了一部分彈珠此前能通過的場地。這麼一來,當玩家撥動彈珠時,一些角度下彈珠就會被屏障直接反彈回來,就對玩家的技巧形成了一定考驗。

很多時候,這些彈珠檯還會開啟更為裡層的小臺。玩家能使彈珠多次撞擊機關,來調整機關當前的功能,或是機關的朝向。這些機關有時會將彈珠送往一處更易拿分的場地,同時,這一系列操作在遊戲內也會對應有與「星戰」主題相關的任務,或者是劇情。

彈珠本身也存在變數。相應彈珠檯內,玩家達成了一些目標,彈珠就會被附以發燙、閃電等效果,來強化撞擊。另外,《星球大戰彈珠》的關卡並不是像《三維彈球》那樣,給到玩家一個指定的彈珠數,來讓玩家在較低的容錯率內試著拿到高分。

《星球大戰彈珠》的關卡多以時間為標準,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彈珠從下方掉落並無大礙,玩家發射彈珠的次數沒有限制。這麼一來,在「失敗」的層面上,《星球大戰彈珠》就砍掉了最易使玩家感到挫敗的方式。而當玩家撥動擋板時,也會有更充分的試錯空間,以便玩家去調整角度,專心完成彈珠檯布置下的任務。

「星戰」的部分還體現在許多設定上。彈珠檯之外,《星球大戰彈珠》會讓玩家在光明與黑暗勢力間選擇其一。遊戲內得到的分數,會同步積累到兩方勢力的線上比拼中。此外,隨玩家遊戲進程,不斷積攢下的經驗值也能用於解鎖特殊能力。這些能力很有科幻範,像是能減緩時間,來便於玩家精確調整角度,完成射擊的能力。或者其他一些被動,也會根據玩家不同的遊戲風格,來為玩家提供額外的分數加成。

線上對戰也值得一提。線上對戰並非是實時的,玩家在一局遊戲內達到一定分數,就能實現排名超越。點歌機功能也會像復古酒吧一樣,為玩家提供了許多星戰粉們耳熟能詳的音樂,來作為遊戲時的背景。

但有一個問題,大IP的粉絲向作品一般會選擇受眾廣泛、不那麼硬核的製作類型方向。《星球大戰彈珠》本身在彈珠檯玩法上的打磨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但若放在國內,一個玩家對彈珠檯玩法認知有限,且同類型作品幾乎絕跡的市場上,很難說國內的星戰粉們對《星球大戰彈珠》的接受程度能有幾何。而且,「撥動擋板將彈珠打向對應機關」,真的並非一件易事,這是一個需要玩家不斷練習,才能掌握的技巧。

換句話說,《星球大戰彈珠》是出色的,但即便是最忠實的那批星戰粉,我也建議在考慮一番後再決定是否購買這款遊戲。或者舉一個國內玩家會更好理解的例子,就是假設「寶可夢」IP在宮崎英高手下出了一款《黑暗之魂》那樣的作品,那麼除了心甘情願去補票的玩家外,出於遊戲體驗考慮,部分「寶可夢」簇擁或許會難以在這款遊戲內尋到遊玩的樂趣。

但如果,你恰好打算藉機體會一下彈珠檯遊戲的魅力,那麼《星球大戰彈珠》的內容深度與品質,是值得你將它視作入門款的。

優點

名場面演出與彈珠檯機關結合「星戰」主題養成元素不足

畫質落後聯網部分互動功能較少

相關焦點

  • 《三維彈球2FX》:布局逼真精緻 場景華麗的彈珠遊戲
    《三維彈球》(3D Pinball)是Windows XP系統附帶的一款使用鍵盤操作的彈珠遊戲,相信使用過XP系統的玩家們都對它不陌生。而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名叫《三維彈球2FX》(Pinball FX2 )的彈珠遊戲,它們的玩法大致一樣,只不過後者將彈珠遊戲搬入了VR的世界,使其更加身臨其境。
  • 《彈球小子》評測:超快節奏的街機彈珠!
    [摘要]相信「三維彈球」這款遊戲,每個小夥伴都不會陌生。《彈球小子》就是一款玩法類似的彈珠類遊戲。整個遊戲十分輕鬆,收集元素也讓遊戲內容豐富了許多。【騰訊遊戲頻道出品,轉載請註明!】而今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另類彈珠檯遊戲更是讓人應接不暇,不過像《彈球小子》(Dude Ball)這樣超快節奏,並且將彈球與上升元素結合在一起,然後配以可愛的彈球小子和暖色系的畫風,讓人玩起來與眾不同的彈珠遊戲,或許你玩的不是太多。那麼,這款遊戲又將帶給咱們玩家怎樣的全新體驗呢?下面咱們一起進入到遊戲中去揭曉答案吧!
  • 三維彈球的歷史,太空版彈珠檯只是其中之一,後來為什麼不見了?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無聊的法國士兵又將這個遊戲工具帶到了美洲大陸,但這個時候彈珠檯雖然千變萬化,擊發彈珠時卻還是採用了和撞球一樣的方式,而起球也比較大。1871年一個叫雷德格雷夫的英國人將彈簧擊發的方式加了進去,而後又改小了彈珠檯和彈珠的尺寸,至此近乎於現代版的彈珠檯出現了。
  • 《星球大戰:原力釋放2》僅獲IGN 6.5低分
    :動作冒險發行日期:2010年10月26日連著三款遊戲評分可見遊戲越大評分越低,《星球大戰:原力釋放2》只獲得了IGN 6.5的低分。整體感覺7.0分:《原力釋放2》在吸引星戰迷這一點做的非常好,特別是他們標誌性的滾動對話框。菜單和其他的UI也都很不錯。
  • 《星球大戰9》後的故事仍會圍繞《星戰7》主角們展開 - 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9》後的故事仍會圍繞《星戰7》主角們展開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
  • 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3星球大戰系列限量版評測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問世了,在此之後的40多年時間裡,共上映了11部星戰系列的電影,而星戰也成為當下最為火爆的熱門IP之一。現在,星戰元素不再局限於影視領域,Amazfit 華米就在日前推出了一款星戰元素的限量手錶,這就是——Amazfit 智能運動手錶3星球大戰系列限量版。
  • 消失的遊戲:三維彈球
    說起三維彈球,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為他是最早WINDOWS XP上的經典遊戲,火妹科技的小編以前也是玩過的,但是卻沒有細玩,甚至是沒有玩通關過,現在想想都覺得可惜,因為現在都是WIN10普及,XP系統已經基本消失了,今天火妹科技只是想和大家聊一聊當初這款很火的遊戲。
  • 《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圖文評測:原力與你同在!
    【評測前言】  《星球大戰》(後文簡稱《星戰》)系列對於科幻迷來說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和意義的。第一部《星球大戰》與1977年上映並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精湛的特效滿足了大眾對於宇宙的幻想,同時更是開創了科幻電影的新時代。
  • Steam星戰日,《星球大戰》系列開啟遊戲特賣
    5月4日是Steam星戰日,因為5月4日英文諧音:May the fourth與星球大戰中經典臺詞「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前半句相同。
  • 全平臺《星球大戰:原力解放》DS版評測
    真正的「全平臺」遊戲——《星球大戰-原理解放》在PS3,XBOX360,WII,PSP,NDS,PS2,PC所有主流機種上全線推出,還真讓擁有多機種的星戰愛好者玩不過來了呢。   遊戲開場依然是星戰耳熟能詳的招牌BGM,效果非常棒。只是限於卡帶容量,在音質方面相比於PSP版稍顯縮水,當然,這也是預料之中的。與同平臺遊戲比音樂算很不錯的了,至少那熟悉而激昂的樂曲能讓星戰FAN們熱血沸騰。
  • 一大波《星球大戰》中文電子書上線,閱文將推出首部《星球大戰...
    今天,閱文集團和迪士尼中國宣布雙方將就《星球大戰》開啟內容合作,共同創作推出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此外,40本《星球大戰》小說中文電子書將陸續亮相QQ閱讀、起點中文網等閱文集團旗下的數字閱讀平臺。閱文集團CEO吳文輝表示:「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中國讀者接觸到星戰故事,讓星戰在中國煥發更蓬勃的生命力。
  • 外國遊戲迷爸爸,用紙箱給兒子做了個「三維彈球」
    上電腦課的時候偷偷玩《三維彈球》,你有沒有幹過這種事?我有過啊!(是不是暴露年齡了)在進入新千年後,電腦開始在中國普及,Windows XP 成為了中國一代遊戲玩家的啟蒙作業系統。除了掃雷和紅心大戰等「老四強」外,我們接觸的最初電腦遊戲,就有 XP 系統捆綁的遊戲:《三維彈球》。酷炫的聲光電背景,驚心動魄的分數命中,彈珠卡死在某個位置時,輕點「晃動」鍵就可以讓彈珠滾出來,再創輝煌……國外有位遊戲迷爸爸,就給兒子用紙箱做了個「三維彈球」,簡直羨慕死人了。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震撼上映,同名漫畫《星球大戰》系列...
    作為《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第八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自北美上映以來便實現周末票房「三連冠」,登上了北美2017年票房收入冠軍寶座,據悉本片將於1月5日正式登陸中國院線。自1977年問世以來,《星球大戰》已成為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史詩電影。
  • 星戰粉有福了 星球大戰原力競技場全球上線
    在去年 11 月份的 Gstar 展會上,遊戲開發商 Netmarble 率先公布了旗下研發的一款全新「星戰」題材遊戲——Star Wars: Force Arena《星球大戰:原力競技場》,在經過預約和短暫測試之後,遊戲現在終於正式上線全球的 App Store。這下星戰粉們又有新的遊戲可以玩了。
  • 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說起,為何星戰不能徵服中國市場
    這個系列就是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到底有多牛?從1979年起,每年的5月4日,被稱作是「星戰日」;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在北美上映,彼時還是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正好是年終記者問答會,但歐巴馬只是回答了幾個問題,就說:我要去看星戰了!
  • 星球大戰9和奪寶奇兵5電影 上映日確定
    《星球大戰9》不再和最近幾部《星球大戰》電影那樣選擇在12月,而是定在了2019年5月24日。本片由Colin Trevorrow指導,目前甚至沒有副標題,盧卡斯影業只是簡單稱本片是「第三個星戰三部曲的終章」。
  • 《星球大戰7》雜誌封面 大反派凱洛·倫持劍亮相
    《星球大戰7》雜誌封面 大反派凱洛·倫持劍亮相 時間:2015.11.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星球大戰時間軸怎麼看?一文搞懂星戰電影+電視劇+動漫故事順序
    《星球大戰》自從1977年上映後,就在全世界颳起了一股星戰的狂熱,經過半個世紀後依然熱度不減,《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上映後持續創造高評價與票房佳績,但也因為《星戰》作品橫跨年代較長,讓年輕一輩的影迷很難輕易入手,先是上映正傳三部曲,接著再推出前傳三部曲,最近又再推出後轉三部曲,甚至穿插在這整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兩部外傳電影與影集,小齊將整理出《星球大戰》完整時間軸與故事順序,讓大家能一目了然的秒懂整個星球大戰正史發展
  • 迪士尼「星球大戰」主題園區開放,VR體驗,親自駕駛星戰飛船
    導語:迪士尼「星球大戰」主題園區開放,VR體驗,親自駕駛星戰飛船。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2019年5月31日,在美國加州的迪士尼,全球首個「星球大戰:銀河邊緣」主題樂園正式開園。這個園區,將成為迪士尼樂園史上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單主題樂園。加州迪士尼「星球大戰」主題園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耗資10億美元建設而成。
  • 《星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3DM評測8.9分:來自東方的神秘原力
    就像『星戰』電影和《戰國英豪》的關係,遊戲也向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拜師了熟悉「星戰」電影的玩家都知道,這部跨越數十年的銀河歌劇在最初的劇本裡,基本是一部科幻版的《戰國英豪》,這裡不得不佩服一下黑澤明導演,不僅救活了西部片還給美國的科幻聖杯提供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