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X光片。三亞市人民醫院供圖
日前,三亞市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位因砍椰子不慎砍斷手腕的女患者,經過5個多小時的斷腕再植手術,該患者的手腕被成功接回。9月5日,南海網記者採訪了解到,經過9天的康復,患者恢復狀況良好,手指已可以輕微動彈,還需進一步觀察和康復鍛鍊。
患者張梅(化名)今年49歲,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是一位「左撇子」。8月28日,她在家砍椰子的時候意外砍到右手手腕,因砍刀鋒利、用力過猛,整個手腕被完全砍斷,頓時鮮血直流。
家人趕緊將她送到當地的醫院救治,卻因為醫療條件和水平的限制,不得不轉院到三亞。
據三亞市人民醫院骨顯微外科主任王建華講述,「患者送進來的時候,整個手腕完全離斷,斷端整齊,創面滲血,汙染嚴重,血管、神經、肌腱及骨折端外露,但神志還算清醒。當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距離受傷已經過去了3個多小時,醫院立即為她開通了綠色通道,手術室也很快準備就緒,醫院召集了四名醫生,共同完成這一例斷腕再植手術。」
斷腕再植手術對醫生的解剖學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再植的時間和切割傷口的整齊程度是手術成功率的重要影響因素。
「病人送來及時,加大了手術的成功率。」王建華表示,因為手的屈伸活動較多,腕部的肌腱約有20多根,要把這些肌腱「一一對應」地組接起來,在手術過程中還需關注骨關節的對位、三大神經的吻合、動靜脈的匹配重建等,這些都無疑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手術一直持續到凌晨兩點。
手術後,張梅一直在醫院的病房內休息,她的女兒則在一旁陪伴。
南海網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張梅的恢復狀態良好,她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感謝!」
王建華說到後期的康復事宜時講到,斷腕再植手術成功的患者,肌腱修復後,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進行功能的鍛鍊,可以進行抓、捏、握等動作,之後的生活自理基本沒有問題。
對於類似的意外事故,王建華建議:「斷肢之後,在醫療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將斷肢用塑膠袋包起來,用冰塊或者其他低溫方法保存起來,切記不能打溼,一定要保持低溫乾燥,然後儘快就醫處理;傷口要儘快用紗布加壓包紮處理,減少出血,防止休克。」
據悉,三亞市人民醫院骨顯微外科於2013年建立,是瓊南地區第一個以手足外傷與疾病、四肢創傷顯微修復為特色的骨科科室,是海南省Ⅱ級臨床重點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