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地處河南省北部,屬於華北板塊,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山地和丘陵崗地,南部為黃河衝積扇平原。
轄4區3市5縣,總面積8249平方千米,總人口617萬人。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是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中原經濟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城市之一,也是豫北的經濟、教育、交通中心。
新鄉市擁有各類景觀數百處。除了八裡溝、萬仙山、寶泉等著名自然景觀,還有比幹廟、潞王陵、陳橋驛等人文景點,是一個集壯美景色和歷史人文為一體的優秀旅遊城市。
本期「地圖話中原」推出《新鄉市旅遊景點分布圖》,細數新鄉那些值得一去的景點。
|新鄉市區|
|平原博物院|
1948年成立平原省,省會設在新鄉,1952年撤銷建制。這一短暫的省會經歷,使得「平原」二字對於新鄉,成為不可忘卻的昔日榮光。像平原飯店、平原公園、平原商場、平原路、平原示範區以及平原博物院等都以之命名。
平原博物院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館,平原省撤銷後改為新鄉市圖書館文物館。1958年,在平原省委舊址的位置成立新鄉市博物館。2007年開工,於2011年建成集博物館、檔案館、史志館、城建檔案館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成立平原博物院,與原新鄉博物館合併,總投資約3億元。現藏文物3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上萬件,國家一級文物63件。
|潞王陵|
潞王陵位於鳳凰山下,依山據嶺,俯瞰衛水,四周泉壑幽深,景色秀美迷人,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明朝藩王陵墓,潞簡王的陵園。整個陵園宏偉壯觀、大氣磅礴,布局工整,莊重威嚴,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東墓區(潞王墓)、西墓區(次妃趙氏墓)和神道,佔地400餘畝,幾乎全採用青石和白石建成,極少用到磚木,被稱作「中原石頭城」。
|輝縣市|
|新鄉南太行旅遊度假區|
新鄉南太行旅遊度假區位於新鄉市西北側,風光旖旎,交通便捷,是理想的山水旅遊首選之地。園區擁有國家級4A景區4處、國家級3A景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園區包括八裡溝、萬仙山、關山、天界山、九蓮山、秋溝、齊王寨七個景區。七大景區風光迥異,各具特色。《中國國家地理》說過:「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八裡溝
八裡溝位於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區,景區內劍峰千仞,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清泉潺流,林木蔥蘢,花草馥鬱,獼猴嬉戲,群鹿呦呦。她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人稱「太行之魂」。八裡溝遊覽區特色是美在原始,貴在天然。主要景區有桃花渡、山神廟、羊洲地、紅石河等,步移景異,各有所奇。
關山
關山位於輝縣市上八裡鎮境內,景區以紅石峽、石柱林為代表,堪稱「太行至尊靈水世界,華夏第一滑塌奇觀」,集南太行水體景觀和滑塌峰林這一獨特的地質地貌於一體,融飛瀑流泉、清溪幽潭、石奇崖秀、峽險苔鮮、群柱聳峙、峰林競秀、雲海飛渡於一身,構成完整的風景體系。
萬仙山
萬仙山位於輝縣市西北太行山腹地沙窯鄉境內,群峰競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既有雄強而蒼茫的石壁景觀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為一體。主要景點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山林海、磨劍鋒瀑布、七郎峰、螞蟻山等200多處,完全由人工開鑿的1250多米的絕壁長廊,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寶泉|
寶泉旅遊度假區位於輝縣市薄壁鎮境內,地處太行山重要節點,大峽谷、大絕壁、大山水交相輝映:遊龍峽谷紅巖絕壁、溝壑縱橫,寶泉湖水碧波蕩漾、一望無際。景區特有嶂石巖陡崖斷層地貌形成了太行山密集、壯觀的瀑布群:雙龍瀑、見龍瀑、玉女瀑、飛龍瀑、青苔瀑,五步一潭,十步一瀑,形態各異的瀑布組成的中華千瀑谷堪稱太行奇觀,被譽為「中原瀑布群」,是理想的休閒、度假、戲水和避暑勝地。
|百泉|
百泉景區位於輝縣市西北二公裡的蘇門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築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百泉湖開鑿於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噴湧而出,累累如貫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見底,志書上有「甘泉之父」的稱謂。歷代名人在此遊覽、隱居,留下了無數讚美百泉的詩詞歌賦。
|衛輝市|
|比幹廟|
比幹為中國歷史中以死諫君的忠臣,稱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幹為國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廟。比幹廟,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稱為「天下第一廟」。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望京樓|
望京樓位於衛輝古城東北隅,為明潞簡王(朱翊鏐)思母所建。平面呈長方形,坐北向南,磚石結構。共分兩層,外壁用青石砌築,內壁用白石鑲築,外壁中間有白石腰簷。望京樓形體高大,結構堅固,內磚外石,砌築工整,設計科學,具有典型的官式建築風格。望京樓是我國目前保存規模最大,設計科學的石構無梁殿古建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垣市|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
長垣烹飪,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舉世聞名。它源於春秋,成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更輝煌於現代。2003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發文命名長垣為 「中國廚師之鄉」。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座落在長垣市食博園內,是國內首家以烹飪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布展以烹飪歷史為主線,配合聲光電、三維動畫、視頻播放、電子互動等高科技手段;以歷史場景復原數百件反映人類生活飲食的出土文物實物陳列、歷史人物介紹為內容;展陳理念為理清各個歷史時期中華烹飪文化、中原烹飪文化在不同菜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飲食文化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發展的脈絡,彰顯了中國烹飪文化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東方魅力,使參觀者仿佛置身於中國餐飲文化輝煌的歷史之中,用全新的方式詮釋了「中華烹飪」的博大精深和源源流長。
|大浪口古鎮|
大浪口古鎮位於長垣市趙堤鎮大浪口村,原為黃河渡口,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於此居住,因渡口處湍急浪大,故名大浪口。歷經社會動蕩,風雨侵襲,該村仍保留了300餘畝古荷塘,20餘棟豫北傳統合院式民居,修葺完好的土坯房,從整體上保留了傳統村落的基本風貌和特徵。
|新鄉縣|
|京華園|
京華園位於新鄉縣小冀鎮,是一處形象而簡明展現祖國上下五千年優秀文化史及各民族、民俗、民情的優美畫卷。融儒學、道學、佛學為一園,主題鮮明,構思巧妙、設置自然、亭臺樓榭、曲徑通幽,長廊相接石欄相連,水露迷濛,魚帆點點,松竹蒼翠,百花爭豔,生機盎然。
|劉莊|
劉莊村位於新鄉縣小冀鎮,下屬製藥、機械、造紙、澱粉、農業、商業及車隊等7個產業。劉莊人民在史來賀老書記的帶領下,在以史世領書記為首的新一屆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發展集體經濟,使劉莊走上了以農業為基礎,以高科技醫藥工業為龍頭,帶動各業發展,實現了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經濟市場化,農民知識化,生活城市化。
|獲嘉縣|
|同盟山武王廟|
同盟山武王廟,位於獲嘉縣城關鎮彥當村。同盟山是武王與八百諸侯在此同盟誓師,共伐商紂的會盟地。武王廟建在同盟山上。廟中唐槐參天,枝葉如蓋,碑刻林立,石坊飛架,氣勢雄偉。雖無奇林異樹,佳花美卉,卻是千年勝地名跡。傳說同盟山原是一個黃土堆。因為地處豫北平原,四周一馬平川,它就是顯得地勢高聳,鶴立雞群了。後因武王在此會盟八百諸侯、誓師伐紂而得「同盟山」之名。
|同盟古鎮·袁家村|
同盟古鎮·袁家村位於獲嘉縣亢村鎮府莊村,由福通控股集團聯手中國鄉村旅遊超級IP袁家村共同打造,涵蓋民俗非遺、特色美食、休閒娛樂、文化創意、民宿客棧等九大業態,致力於營造一座中原人的理想老家。
|原陽縣|
|夏家院民居|
夏家院民居位於原陽縣城新華街,建於明末清初,是原陽武縣(1950年3月,原武縣、陽武縣合併取首字定名為原陽縣)最大財主的一處私宅。因房主人為夏姓,故稱「夏家院」。夏家院民居主院採用了傳統的四合院布局形式,建築群為研究原陽縣民間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玲瓏塔|
玲瓏塔又稱徽塔、雁塔,位於原陽縣原武鎮的東關,原為原武鎮善護寺內的附屬建築物。因其結構嚴謹科學,雖歷經九百多年的歷史風煙,至今仍巍然屹立,足以說明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科學和藝術上的聰明智慧。該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築風格的樓閣式磚塔,造型美觀,觀之賞心悅目,為宋代寺院之佳作。登上此塔可以南望黃河波濤,北眺太行峰巒,東見浩瀚雲海,西覽萬頃碧綠,真可謂妙趣橫生,蔚為奇觀。
|封丘縣|
|陳橋驛|
陳橋驛,位於封丘縣東南部陳橋鎮。公元960年,身為殿前都點檢的後周大將趙匡胤率兵北徵,抵禦北遼,行至距開封城西北45裡的陳橋驛東嶽廟內,頓馬歇息,其部下將一黃袍披於其身,擁立其做皇帝,史稱「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大宋300年基業。「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現存趙匡胤系馬槐及子槐,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大殿及東西廂房的修復陳列已全部就緒對外開放,大殿後趙匡胤的飲馬水井現存完好,另有古人詩詞碑文等歷史文物多處,是研究宋史及旅遊觀光的理想去處。
————————&————————
說明:地圖審圖號為豫S〔2019年〕041號。文章來源:地圖話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