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一部分行業按下了暫停鍵,而一部分行業卻開啟了加速鍵。萬人空巷的街頭,對應的卻是熱熱鬧鬧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遠程辦公浩浩蕩蕩向所有人發出邀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經久不驚的在線醫療也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
在線醫療噴薄爆發,實時通信雲技術發揮隱形實力
疫情爆發以來,線下醫院部分科室停診,發熱中心人滿為患。大眾紛紛在線諮詢自身症狀是否為新冠肺炎、口罩選擇和佩戴方式、低熱處理方式、其他慢病的線上複診開藥,心理焦慮的緩解等,此前並不活躍的在線醫療行業迎來了「春天」。 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初,微醫火速上線的「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在50餘日裡累計提供醫療諮詢服務166萬人次,相當於一家大型三甲醫院81天的問診量,成為國內抗疫「空中戰場」的主力軍。而更多數據顯示,網際網路在線診療平臺累計訪問量達幾十億次,新用戶註冊量較之前增長10倍,日均問診量更是有十幾倍的增長。各平臺用戶問詢需求激增,唐橋科提供技術支持的「微醫問診平臺」在線音視頻問診並發峰值達15000端次,單日視頻問診服務總時長達到250000分鐘。帶來伺服器資源等較平時上漲近10倍。這些都說明具備專業、及時、高效、便捷特點的在線醫療在特殊時期成為了人們尋醫問藥的有效補充方式。
而這一切的背後,我們就一定要聊聊「實時音視頻」、「即時通訊(IM)」這一實時雲通信PaaS的技術能力了。
在線問診主要通過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對一線上洽談進行。洽談內容通過話音、圖文,以及視頻交互的方式完成,在這過程中醫生需要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信息,準確的辨識病患的一些體表病症,從而提供準確的診斷。這就需要文字信息不丟不亂,100%的準確性和發送接收率,與此同時,對視頻的清晰度和還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線醫患之間溝通的穩定性、流暢性以及圖文視頻溝通的即時性和準確率,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醫生、醫院和醫療機構對於病情的判斷與患者的體驗。
實現遠程問診的穩定性和流暢性仍然需要基於穩定可靠的實時通信能力,從技術角度來看,需要在傳統的音視頻遠程會議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技術提升,以滿足醫療業務上的需求,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更為清晰、高保真的音視頻編解碼及傳輸技術;二、足夠的伺服器帶寬、存儲等基礎設施保障,並能根據實時在線問診量,實現秒級的動態擴容,調整伺服器集群的動態橫向擴展能力;三、對現有場景,無論是醫生的在線直播疫情指導還是一對一問診,進行針對性的實時雲通信技術優化,基於不斷成熟的弱網環境下的網絡傳輸的丟包、延時和帶寬抖動變化等情況,設計獨特的自適應控制策略,保證高清還原真實場景,實現低延時傳輸同時。在醫療雲通信深耕多年的唐橋科技,基於穩定高可用的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結合 AI 技術,以解決語音、視頻傳輸過程中的丟包智能補償等問題,保證30%丟包無感,70%丟包仍能正常通話,實現對實時高並發問診的穩定支撐;四、利用IM+實時音視頻技術,在診療過程中增加互動體驗,如診療進程通知,醫學直播中的多人互動視頻,向「線下問診」還原與靠近。讓患者在線獲取醫生的健康指導,實現足不出戶在線問醫。
唐橋科技的雲通信PaaS平臺的IM+實時音視頻技術在疫情期間穩定支撐了微醫集團、電信朗朗課堂等超過200萬用戶的即時通訊需求,日消息峰值超 1億條。為在線醫療、遠程會診、在線教育等多場景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在即時可用的視頻會議瘋狂擴張的當前,我們更應該關注到在這背後支撐著穩定即時通信的PaaS能力,為未來企業更多元化的定製化私有化需求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