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爆料稱,江蘇南京站一名女子上高鐵後霸佔一名男子座位。座位被佔的男子與其理論,進而兩人發生爭執。見該女子拒不歸還座位,該男子呼叫乘務員介入解決。女子邊走邊對該男子出言不遜:「嘰嘰歪歪,去死吧你!」
這不是個案,2018年發生在G334次列車上的「高鐵霸座男」事件就曾引發全網熱議。生活中,合法權屬的座位、車位被侵佔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大多數被侵權人會選擇協商、協調等溫和的方式處理解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寬容敦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多數國人不願與人激烈衝突,何況與「賴皮」糾纏;其二,事情「太小」,難以實現依法維權,不能把他咋地。這就讓很多合法權益人有苦難言,也讓這種不良風氣無所畏懼。合法權益成了「弱勢權益」?
「霸佔座位」、「霸佔車位」不僅是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道德問題,更是公然侵犯公民合法權益、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問題,應當從嚴進行道德約束和法治懲戒。
一方面,可以將此類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納入徵信系統進行「大數據」監督管理,禁止其乘坐高鐵等公共運輸工具、駛入涉事停車場以及其他非公共停車場,從而讓「老賴」受到約束,失去「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法律的權威在於實施,法律的生命力也在於實施。要讓法律「從紙上走下來」、「長出牙齒來」,堅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對此類違法行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從而形成懲前毖後、以儆效尤的高壓震懾!
文明的養成不能僅靠教育,有時「皮鞭」更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