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樂樂趣童書《節日體驗立體繪本·中秋節》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著名兒童詩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王宜振(左三),深耕閱讀研究院院長、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繪本慢課堂創辦人李一慢(右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秋節》文字作者巨英(左二),《中秋節》圖畫作者、紙藝設計師貟楊(右三),榮信教育副總經理、樂樂趣互動童書首席設計師孫肇志(右一)出席了活動。 主辦方 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曹冉京)8月26日,樂樂趣童書《節日體驗立體繪本·中秋節》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著名兒童詩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王宜振,深耕閱讀研究院院長、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繪本慢課堂創辦人李一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該書文字作者巨英,圖畫作者、紙藝設計師貟楊,榮信教育副總經理、樂樂趣互動童書首席設計師孫肇志出席了本次發布會,暢談傳統文化傳承與原創童書之間的關係。
王宜振現場揭秘了新書,他說:「節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孩子對節慶文化變得越來越陌生。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的團圓節。『八月十五月兒圓』寄託著多少人對團圓的期望!讓孩子熟知這一節日,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宜振向現場讀者展示新書《中秋節》。 主辦方 供圖
王宜振細緻地向現場讀者介紹了圖書內容:「《中秋節》以遙遙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中秋節的故事為線索,串起了兔兒爺的故事、嫦娥奔月、月餅起義等一系列小故事,形成了一條晶瑩美麗的故事珠串,光彩奪目,令人目不暇接。」王宜振給予了本書高度的評價:「這本弘揚節慶文化的童書既有思想高度,又有藝術品位,是一本符合幼兒年齡特徵,通過手腦並用開發幼兒智能的好書。」
李一慢對此也深有體會,他說:「我是一個『書單狂人』,整理的聖誕節書單現在有66本,這還僅僅是按讀者年齡劃分、篩選後的。但關於中秋節的書卻沒幾本,能夠傳遞傳統文化精神的則少之又少。」
李一慢還提到了童書形式的重要性,他說:「以前我們總說有了文化的核心、內涵,形式是次要的。但我恰恰想提醒大家,形式也越來越重要了。」李一慢提出:「弘揚傳統文化也要注意到兒童的樂趣。《中秋節》中所設計的燈謎正好能體現出互動性。」
深耕閱讀研究院院長、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繪本慢課堂創辦人李一慢(右二)現場發言。主辦方 供圖
中國人過中國節,但是受外來節日的影響,以及我們自身的忽視,節日同質化現象越來越明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秋節》文字作者巨英提到:「儀式感的缺失事實上是一種文化的缺失,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培養一種對幸福的感知能力。過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為什麼叫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為什麼要吃月餅。我們隆重認真地舉行這些儀式,孩子就會覺得這個團聚的節日十分重要。等他長大,他也會將這個節日過得有滋有味,並從中體會到幸福。」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秋節》文字作者巨英現場發言。 主辦方 供圖
《中秋節》圖畫作者、紙藝設計師貟楊現場講述了創作背後的故事,他說:「我們的創作思路是希望孩子能在中秋節參與進來,動動手、找找看,於是在書裡加入了很多互動。為了找到更合適的互動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紙藝設計方面經過了七八次反覆。」
在發布會現場,讀者認真翻閱《中秋節》樣書。 主辦方 供圖
榮信教育副總經理、樂樂趣互動童書首席設計師孫肇志講述了創作本系列圖書的初衷:「立體書在國外有一個非常火的主題就是聖誕節,但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一本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立體書。2011年,我們創作《過年啦!》的初衷是做一本能夠讓孩子自己玩的、關於過年的書,在書中告訴孩子過節要做什麼以及這樣做的原因。《過年啦!》出版後銷量一直非常好,非常受到孩子的喜愛。接下來,樂樂趣也會策劃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的體驗繪本,比如端午節、清明節等,我們希望能夠把互動遊戲融入到書中。」
榮信教育副總經理、樂樂趣互動童書首席設計師孫肇志講述創作初衷。 主辦方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