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2020年,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帶領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回眸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取得了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大疫面前見大義。
生命至上,天下一家。大疫面前,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中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並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大道不孤,大愛無疆」的理念得到充分彰顯。
為人民而戰,靠人民而勝。大疫面前,「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皆是「戰袍」,環衛裝、快遞服、安全帽下都是「戰士」。無數個「我」組成「我們」,無數個「小家」組成「大家」,14億中國人民識大體、顧大局,集聚起團結如一人的強大合力,書寫了氣勢磅礴的戰疫篇章。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從庚子戰疫洗禮中走來的中國,在偉大抗疫精神感召下奮進的中國,定能經受住一次次壓力測試,定能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抗疫鬥爭鑄就偉大抗疫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上下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中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
——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捨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
——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把最高禮遇獻給最可愛的人
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
鍾南山,我國呼吸疾病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張伯禮,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張定宇,作為漸凍症患者,疫情期間仍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救死扶傷;陳薇,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這場表彰大會是對抗疫功臣們的隆重「加冕」,更是以國家儀式告訴全社會——國家和人民從來就不會忘記那些為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的「逆行者」、承擔者, 要把最高禮遇獻給最可愛的人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詮釋「中國速度」
為了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約4萬名建設者從八方趕來,僅用10天建成有1000張病床的火神山醫院,僅用12天建成有1600張病床的雷神山醫院。短短10多天建成16座方艙醫院,共有1.4萬餘張床位,有力保障了湖北省和武漢市救治,極大緩解了重災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壓力,生動詮釋了「中國速度」。
務實管用「中國策」
繼武漢戰疫後,黑龍江哈爾濱、吉林舒蘭、北京新發地等地接續暴發零星散發疫情甚至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 在一場場與病毒的「遭遇戰」中,我國從容應對疫情,彰顯出戰疫「中國策」的務實管用。
1.「全員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大門,為打贏「殲滅戰」爭取到最為寶貴的時間窗口。
2.應隔盡隔、應收盡收,切斷「行動的傳染源」,是治本之策。
3.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之舉。
4.「科技之盾」築起堅強堡壘。截至12月2日,我國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新冠疫苗的研發處於全球第一方陣。日前,國家衛健委透露,我國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了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
數說抗疫
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堅韌團結、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關閉離漢通道期間,武漢對全市421萬戶居民集中開展兩輪拉網式排查實現「存量清零」,確保沒有新的潛在感染源發生。
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衝鋒在前,4萬多名軍地醫務人員第一時間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數百萬名醫務人員戰鬥在全國抗疫一線。各行各業扛起責任,國有企業、公立醫院勇挑重擔,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衝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各類民營企業、民辦醫院、慈善機構等積極出力,廣大黨員、幹部帶頭拼搏,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奮勇當先,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
截至5月31日,全國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624億元。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人次,總醫療費用13.5億元,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
組織全國優勢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加速推進科技研發和應用,部署啟動83個應急攻關項目。按照5條技術路線開展疫苗研發。
中國抗疫歷程
第1階段:迅即應對突發疫情
(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
湖北省武漢市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國第一時間報告疫情,迅速採取行動,開展病因學和流行病學調查,阻斷疫情蔓延。武漢地區出現局部社區傳播和聚集性病例,其他地區開始出現武漢關聯確診病例,中國全面展開疫情防控。
第2階段: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1月20日至2月20日)
全國新增確診病例快速增加,防控形勢異常嚴峻。中國堅決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全面打響。各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全國疫情防控正式展開,疫情蔓延勢頭初步遏制。
第3階段:本土新增病例數逐步下降至個位數
(2月21日至3月17日)
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均得到遏制,全國除湖北省以外疫情形勢總體平穩,3月中旬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中共中央作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復工復產重大決策。
第4階段: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
(3月18日至4月28日)
武漢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共中央把握疫情形勢發展變化,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鞏固深化國內疫情防控成效,分類推動復工復產。
第5階段: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4月29日以來)
疫情積極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展望
「十四五」規劃建議,我國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
本版圖片資料:新華社
本版文字整理: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