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補選結束,李眉蓁輸陳其邁40萬票,承認敗選。這次總投票率大概在四成左右當選者。陳其邁得票率將近七成。李眉蓁得票率約佔26%,而吳益政最慘,得票率4%都沒有。三人拿選前各自目標而言,都不算理想。
昨天,期待已久的韓國瑜終於出來幫李眉蓁站臺,一番演講,最後一句蠻有意思。他說希望這場高雄選戰是「買一送一」。因為陳其邁輸了還能升官,去做行政首長。不如選李眉蓁,讓陳其邁去做行政首長,因為蘇貞昌承諾陳其邁贏了要撥款幾千萬新臺幣給高雄,不如請陳其邁直接去監督這筆錢。
韓國瑜確實鼓舞了支持者的士氣,但也激發了一些並非陳其邁支持者,但卻贊同罷免韓國瑜的市民。對於民進黨而言,也樂見韓國瑜出來。但整體來說,今天投票不算積極(有氣候原因)。而投票結果大致維持了選前預期。
國民黨在高雄遭遇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罷韓」兩場大戰以後,受傷慘重。所以對於這場選戰的預期,應該就是鞏固大約三成的基本盤。如果候選人出色的話,或能有所突破。另外寄希望於高雄兩年三次投票,群眾投票熱情下降,屆時,便是願意出來投票的基本盤展現力量的時候。總之輸得不要太難看就好。
這場補選後,國民黨休養生息,兩年後拼下一任。前提當然還是候選人如果夠出色的話,這次就算鋪墊一下知名度,鍛鍊一下實戰能力,繼往開來,後會有期。
可惜的是,國民黨這次選擇李眉蓁,顯然考察不周。李眉蓁雖是連任多屆的議員,但人卻是小家碧玉,頭腦簡單。通過這次選戰,可以看出她的準備與積累實在不足。雖然選期倉促,有些東西可以諒解。但就個人的一些表現而言,她的見識學養,都比較欠奉。可能僅熟悉自己的選區,而對於高雄的整體概念,都非常缺乏。所以說了一些荒腔走板的言論,而綠營恰恰最擅長的,就是抓住她的一些失言進行鋪天蓋地的放大。期間,還發生了她論文抄襲事件。只能說明,國民黨中央,選人的時候失察。
而且這次國民黨推薦李眉蓁,過程比較粗糙,造成在地的黨員一些不滿。尤其又因為議長的選舉中發生一些失和的事情。議長選舉終於在上下努力中安然過關。但選完議長,各自就作鳥獸散,放任李眉蓁不管。(以目前國民黨在高雄議員的數量,將他們的選票加總起來,是大於民進黨的。所以維持基本盤本就是低標。)
所以這局,對於李眉蓁而言,選後還能經營她的選區,但對於國民黨等於又浪費了一次培養新人的機會。
陳其邁方面,陳是一個比較無趣的人,所以這場選舉他打得很沉悶。當然,他也有選票的壓力,大家都知道他會贏,但得票如果太低的話,即便贏了也非常難看。所以他的目標,上是蔡英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得票的100多萬,中是「罷韓」的97萬。最次也應該是上次高雄選舉選舉他的得票74萬。結果這次選舉得票沒有超過74萬,作為上次的落選者來參加這次補選,贏得不算體面。
受益於高雄藍綠板塊的移動,以及目前民進黨當政,擁有鋪天蓋地的行政與宣傳實力。陳其邁只需安靜去市場拜票,安靜到好像這場選舉和陳其邁無關。至於其他髒活,儘管有人去做。投票前一天,爆出陳其邁年輕時候,居然和助理集資兩千萬新臺幣炒股的大料。可惜,藍營缺乏話語權,最終沒有形成作用。
至於民眾黨吳益政方面,也無非想替民眾黨守住這次大選8%的政黨票。所以這次拼的不是吳益政,而是柯文哲。遭遇上周開黨員大會險些湊不起法定人數導致亡黨危機後,柯文哲的後勢有些堪憂。不過這個期間,「時代力量」發生醜聞,導致支持者移轉,而藍綠勾搭貪腐,使中間選民能不能有所轉向,都是民眾黨所期待的。
所以這次投票,民眾黨能突破8%,就能視為勝利。柯文哲要為下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鋪墊,就算邁出第一小步。可惜,最終一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