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2次重塑》重塑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2020-12-22 中國網

《2次重塑》是一群有鮮明態度的年輕人,用衝破禁錮、打破常規的拼勁,不忘初心、使命、積極打造的社會與大眾共同需求的內容哲學品牌,立志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符號。引領倡導年輕人面向未來,不畏困難,重新塑造的風潮,品牌內涵精細化,表現形式多樣化。

圍繞人的心靈救贖與自我突破,可以嵌入到文化市場的不同維度。從哲學理念的角度講,《2次重塑》是一種精神,所有的一切都需要《2次重塑》。所有的產品包括實體產品都需要《2次重塑》。


中國網娛樂總編輯、2次重塑節目發起人張楠


中國網娛樂總編輯張楠帶領資深媒體主編團隊共同打造的新媒體「重塑哲學」品牌《2次重塑》是對人生的一次深思,旨在用不同的內容表現形式支撐「2次重塑」的內容哲學,倡導「初心、使命、重塑」的價值觀,達到真正「萬物互聯」的屬性。


《2次重塑》由深圳衛視、北京西紅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煜盛文化聯合出品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顛覆了傳統的舒適區,從個人到社會、從現實到理想、從事業到生活,都充滿了焦慮和彷徨。疫情使很多人站在了生與死的交叉口,各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

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很多人的觀念被重塑,如何面對新生活、重塑新的自我便成為當今社會的新命題。在這個不斷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需要領袖的聲音領航、需要同行的夥伴相隨,《2次重塑》便應運而生。

《2次重塑》作為國內首檔心理共建節目,通過和嘉賓分享,讓觀眾在嘉賓的故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一起追尋情感的共鳴。嘉賓平視自己,分享自己的重塑經歷,以此傳遞重塑精神,輸出最真實、極致、深度的態度和內涵,每一位嘉賓都希望通過他們的經歷,為他人帶來信心和正能量,使觀眾不再畏懼歲月的改變和未來的潦草,帶領大家在寬廣的人生中,探索重塑的魅力。

《2次重塑》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對話模式,以節目為源點,打造從線上到線下、從流量到品牌、從內容到粉絲的文化品牌,以嘉賓活動為切入點,主持人張楠根據嘉賓的身份和相關經歷完成不同場景下的對話,並進行記事跟拍+採訪+主持人自述。張楠作為節目的主持人,不僅是觀察者,也是探索者,從每一位嘉賓身上尋找能夠擁有沉澱的過往,不斷的審視自我,探索重塑的意義。

張楠表示:「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次重塑的機會,「呼吸還在繼續,2次重塑從來都不晚」希望大家能夠通過《2次重塑》這個節目,找到自己,完成自己的二次重塑」。

近日隨著《2次重塑》在深圳衛視的熱播,張楠被觀眾戲稱為最心慈口軟的主持人。揭傷疤的問題他不問,讓人尷尬的局面他會主動給對方找臺階下。相比那些咄咄逼人式的狠爽風訪談,《2次重塑》確實如一股療愈系的清流,令人鬆弛,循序漸進卻又直擊人心,帶給嘉賓和觀眾難得的舒適感。

作為一名採訪者,張楠不會把眼前任何一個訪談者對象視為「偶像」,用他的話說「我更願意把他們視作一個個新結識的同行者。因為認識不久,才加倍的對他們有好奇心。因為認識不久,也才會抱持著一定的禮貌。」張楠就是用這種方式,讓各行各業的頂尖翹楚放下戒備、放下矜傲,敞開心扉,與觀眾共享重塑魅力。

張楠通過《2次重塑》帶領觀眾走訪了任家萱、張信哲、梁文道、面孔樂隊、甄子丹這五位嘉賓,嘉賓們褪去名人的光環,變成自我故事的敘述者,讓觀眾看到了最真實、最極致的態度和內涵。我們看到,樂天派的任家萱「浴火重生」,依舊堅信即使再「難」,自己也要活得「美麗」,放下怯懦繼續勇敢追夢;張信哲人至中年,依然對「未來式」有憧憬和希望並為之不斷努力;梁文道閱萬卷書,受後輩尊重,依舊看見「卑鄙」的自己努力前行;面孔樂隊一行人搖滾了30年,在無數次質疑和迷惘中,手中的吉他和鼓棒也不曾放下,將「重塑」用「堅持」重新解讀;甄子丹從美歸華,從武者到「葉問」,發現「人生態度」在一個個階段中不可或缺的意義。

重複的生活、沉悶的工作、遺憾的愛情...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著諸多不幸和悲傷,《2次重塑》也在繼續,本期節目邀請的嘉賓是我們的情歌王子張信哲。


深圳衛視、北京西紅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煜盛文化聯合出品

《2次重塑》張楠X張信哲


張信哲1967年出生於臺灣,1989年發行第一張專輯《說謊》。他唱過很多經典的流行歌曲《愛如潮水》、《過火》、《別怕我傷心》、《寬容》、《難以抗拒你的容顏》等等,被大眾譽為「情歌王子」他用自己的故事給年輕人帶來啟發:人生懂得求救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他在節目中告訴張楠: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他不會一味地追求流行和爆款,或許自己不是話題最熱,流量最多的藝人,但是從沒有做過讓自己羞愧的音樂,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給歌迷一些啟示和幫助。自我沉澱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

無論你是否是張信哲的粉絲,相信你一定聽過張信哲的歌,或許在某個睡不著的夜晚,也或許在某天放學的路上,張信哲的聲音一定存在你腦海中的某個角落。讓我們共同保持著好奇和敬畏一起關注每周五晚21:30分深圳衛視《2次重塑》。


文/程鵬


版權聲明: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娛樂」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轉載時註明「來源及作者」。

相關焦點

  • 心理共建訪談節目《2次重塑》完美收官——重塑自我永遠不晚
    上周五由深圳衛視、北京西紅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訪談真人秀節目《2次重塑》已完美收官。本節目根據當下社會熱點,倡導大家發掘自身價值,塑造這個時代青年人特有的精神樣貌。主持人張楠通過深入探討每一個嘉賓的成長經歷,感受他們堅定、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希望能觸動每一位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
  • 張信哲做客《2次重塑》 自我沉澱很重要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重新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2020,也因此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年份。《2次重塑》是一檔圍繞人的心靈救贖與自我突破,主持人與嘉賓在對話過程中,通過和嘉賓分享,讓觀眾在嘉賓的故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一起追尋情感的共鳴,輸出最真實、極致、深度的態度和內涵,主持人與嘉賓一起進行心靈共建的訪談類節目。
  • 《2次重塑》對話面孔樂隊 搖滾三十年 堅持就是一種重塑
    《2次重塑》對話面孔樂隊 搖滾三十年 堅持就是一種重塑 2020-11-18 10:11:00來源:中國網娛樂
  • 《二次重塑》11月6日定檔深圳衛視
    心理共建訪談真人秀節目《二次重塑》將於11月6日起,每周五晚21:30分在深圳衛視開播。 《二次重塑》是一部通過和嘉賓分享,讓觀眾在嘉賓的故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追尋情感共鳴的心理共建節目。2020這特殊的一年中,幫助人們如何面對新生活、如何重塑自我的社會命題。通過探訪公眾人物的重塑精神,並聆聽他們的重塑故事,來啟迪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們,幫助彼此照亮前行的方向。
  • 心理共建訪談節目《二次重塑》即將開播
    這檔心理共建訪談真人秀節目《二次重塑》也因此應運而生,探尋者張楠通過深入探討每一個嘉賓的成長經歷和思想漣漪,感受他們堅定、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希望能觸動每一位觀眾,讓每一個觀眾產生共鳴。《二次重塑》由張楠作為節目探尋者,SHE 的成員任家萱、情歌王子張信哲、香港新四大才子之一的梁文道、功夫巨星甄子丹、以及堅持 30 年創作的面孔樂隊為本季嘉賓,記錄他們在經歷人生「重塑」後,最真實的狀態以及最深刻的感觸,展現他們深度的態度和內涵:任家萱「浴火重生」,依舊堅信即使再「難」,自己也要活得「美麗」;張信哲人至中年
  • 文化商人談人生二次重塑,現代社會如何自洽?
    本周五「道長」梁文道即將做客心理共建訪談真人秀節目《2次重塑》,這期也是本季《2次重塑》的收官之作。梁文道1970年生於香港,是一位知識分子、作家、文化從業者,被人尊稱為「道長」。因為擔任知名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的客座嘉賓而被大眾所熟知。
  • 《2次重塑》對話甄子丹:藝人太容易被誤解
    作為《2次重塑》第三期嘉賓,甄子丹在節目中與心理探訪人張楠,也聊到了作為藝人的心酸。「因為藝人就是在最前線給大家,好像用一個放大器去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卻又害怕不夠勇敢錯失良機。「三十米的一個電影院裡面,青春痘都看得見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一句話一個字,都會被無限放大、曲解,甄子丹說這也是作為一個藝人「必須要承受的評價。」
  • 《二次重塑》挖掘藝人情感內核:任家萱透露曾靠比慘治癒自我
    她擁有著甜美可人的相貌,是「甜美」的代名詞;她擁有著人見人寵的魅力,是家人和身邊好友的「小公主」,她就是《二次重塑》的首期嘉賓任家萱。在節目中心理探訪人張楠並未過多的讓任家萱回憶受傷的那個階段,而是陪伴任家萱一起回到母校,一起共度溫馨的插花時光,讓觀眾感受「重塑」過後的任家萱身上那股強大的力量,以及任家萱傳遞給觀眾以及張楠的情感價值。這檔節目也意在用「重塑」的角度看世界,傳遞真實、極致、深度的態度和內涵。「人生不是跟比我自己還慘的人比較就會比較快樂。
  • 重塑樂隊改編《一生所愛》:重塑精英的方式
    2我們確實是從後朋克音樂開始的,我們出唱片又慢,雖然,新的和後朋克差別很大,別人還沒有聽到,所以他們還是會把我們定義在後朋克樂隊。另一方面,儘管我們現在的東西和之前相比已經不太一樣了,但是當初後朋克帶給我們的根基還在裡面,它給我的影響是很難完全消掉的。
  • 《重塑大腦,重塑人生》讀書筆記1
    然而科學作家諾曼道伊奇的《重塑大腦,重塑人生》如是說:大腦可以像鍛鍊肌肉一樣被鍛鍊;有的神經出現問題,那麼可以找替代神經;失語症自閉症可以通過專門的課程改進;性變態可以調整;成人跟老年人的大腦一樣具有可塑性。當然,的確有關鍵期敏感期的存在,有童年的陰影存在,不好不對的事情的確會留下記憶,所以壞習慣難以改變。
  • 《自我發現與重塑》本身需要被重塑
    1)衡量人生(LIFE)是後來得過癌症的《創新者的窘境》克裡斯坦森思考人生的課題,鼓勵自問三個問題,我如何確保在職業生涯中感到快樂?我如何確保與配偶及家人的關係成為持續幸福的源泉?我如何確保不陷入牢獄之災?2)自我管理(YOU)來自德魯克,提醒我們探索職場上限,我的優勢是什麼?我是怎樣工作的?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歸屬何方?
  • 重塑人生微信公眾號使用建議
    重塑人生微信公眾號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作為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我想從我的角度分享一下這個公眾號的使用建議,以便大家充分利用這樣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文章需要體證我們推送的文章不多也不頻繁,推送的每一篇都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但是如果大家僅僅是停留在「讀」文章的階段,一定是收效甚微的。
  • 體驗服爆料|宮本武藏重塑,不一樣的「超級兵」登場!
    宮本哥哥重塑後也閃亮登場了!就在今天的體驗服中,不一樣的「超級兵」登場了!在進行玩法重塑後,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大家的視線。後續我們會對玩法重塑進行詳細的解讀,同時還預留了問答環節,召喚師們可以評論發表自己對重塑後玩法的看法和疑問,重點問題都會獲得解答哦~*此為體驗服爆料,歡迎大家提出意見或建議~互動新機制:開船載人
  • 「重塑人生暨越明教育華東區五周年慶典」中國·浙江站
    最棒的學員您好,歡迎您參加越明教育開展的【重塑人生研習會2.0】課程,上完五天四夜,人生徹底蛻變!!
  • 重塑思維世界,讓人生贏在轉折點上
    跟很多人一樣,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學到的,記得那是只知道這是一個抽象名詞,大意是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後續的學習和工作就很少用到這個詞。直到這幾年我開始從事房地產營銷管理工作,在不斷的學習培訓和實踐中,才對「思維」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進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狀態。
  • 趙薇新作《聽見她說》:某些「重塑」只能自己完成
    荒誕卻現實,現實又有些許矯情的故事和臺詞,讓人共情。 共情點在於跳開傳統的選擇與結局,在困境中覺醒,獲得重塑自身的勇氣。 「因為你太瘦了所以男人跑了,因為你太胖了他不喜歡你,因為你書讀太多了沒法溝通,因為你書讀太少了什麼都聽不明白。」 因為你太不愛自己。 因為你選擇為別人而活,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因為你把付出想得過於偉大,感動自己,卻沒在意別人是否動容 。
  • 自我發現與重塑,
    其實成年人活著實在不易(雖然小朋友其實一樣很不容易),在學校裡不學職場能力,踏上社會之後要自己摸爬滾打起各種職場能力,還不斷職場的政治和人際關係、以及自己可能不算充分的情商的各種問題面前,還是摸爬滾打。但是不小心積累了多年職場能力之後,現在行業和環境突變,動不動就大裁員,這要怎麼活?尤其吳曉波還添油加醋一番提醒我們十年前微信等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東西還並不存在,那麼十年後呢?
  • 新生故事:轉學重塑人生價值,選擇新華勵志成才
    轉學重塑人生價值,選擇新華勵志成才。在石家莊新華電腦學校有很多像魯彬一樣在別的技術學校學習過的學生,他們都是奔著學專業技術而來。我們堅信,這些曾經選擇錯學校的學子,一定能夠珍惜在新華的學習機會,在將來有一個更加精緻的人生。
  • 重塑的不止音樂,更是理想生活
    他們選擇不做選擇題純粹的自然和天賦之才當然難得但細心打磨、嚴謹推敲、克己求真的過程同樣珍貴他們夠「狂躁」,也夠「理性」他們有推倒一切規則桎梏的孤勇也有權衡求索、重構一切的執著他們是重塑雕像的權利音樂之內,規則之外他們被「貼上」很多標籤也被「重塑」了各種人設「精英樂隊」「高冷人設」
  • 國際殘疾人日:四川殘疾青年在新電商重塑人生
    紅星新聞網12月2日報導 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就業一直是政府與社會關注的話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飛速發展,這個議題也在時代浪潮中有了新的答案。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四川殘疾青年利用電商平臺創業,重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