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選擇了鄉村的泥濘,告別了城市的繁華;她,在青春正盛的歲月紮根基層,反哺家鄉。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卻讓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家鄉的扶貧路上。今天,讓我們一起送別「第一書記」黃文秀。
上午9點,黃文秀的親屬、同事、同學、家鄉群眾,大家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從四面八方趕到百色市殯儀館。
我們百坭村山村代表來了十幾人,是凌晨4點多出發,因為我們怕趕不到追悼會(告別儀式)所以我們提前出發了。
10點18分,黃文秀同志告別儀式開始。百色殯儀館內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告別廳上是黃文秀的遺像,她還是笑得那樣燦爛,似乎從不曾遠去。
2019年6月16日晚,文秀在連夜從百色返回樂業縣百坭村工作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殉職,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來跟她告別的有脫貧攻堅的戰友,同樣是選調生的代表,專程從外地趕回來的老師同學,還有駐村的第一書記們,以及百坭村的村民等200多人。
送她最後一程,她幫了我們都沒有什麼回報她,還沒走完的扶貧路還有產業路我們會認真去管理,讓她放心。
看著文秀的照片,在場的人無不感動落淚,他們與文秀爸爸黃忠傑握手慰問。黃忠傑雙眼含淚,他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此刻的離別,有熱淚,有哽咽,更有深深的不舍。張江雁是文秀的大學室友,四年同窗,相知相伴,她專程從北京趕來,和其他3位室友一起,來看文秀最後一眼。她們怎麼也不敢相信,曾經在宿舍笑得最大聲的女孩,竟然會連一句再見也沒說,就忽然離去。
我們都在北師大上學,畢業之後我選擇留在北京當老師,她還是選擇回來(家鄉),我們只希望她平平凡凡的。
(文秀)責任心很強,工作組織能力都很強,表面上看來非常白淨,很清秀很漂亮,但是骨子裡還是比較有想法的那麼一個人。
站在角落的這個男兒是文秀曾經的戰友嚴彬航,2018年3月,他和黃文秀同時被組織調到新化鎮擔任第一書記,平時兩人關係最好,交流最密切。他和文秀曾舉杯互祝:在各自扶貧的村裡一切安好,互幫互助,未曾想過一別竟成永別!今年3月,彬航和文秀還一同錄製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視頻,那時候的文秀站在他身旁,笑容燦爛,滿懷深情。然而,說好一起打贏扶貧攻堅戰役,文秀卻沒能看到這一天。
敢打敢拼,敢於把責任抗在肩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第一書記學習。她走了,我就更加堅定我們一定要把這塊硬骨頭(脫貧)啃下來。
告別儀式結束,大夥久久不願離去。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一年兩個月二十天裡,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還為百坭村申請到通屯的路燈項目,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195建檔立卡戶,人們捨不得她,不願忘記她。
日前,全國婦聯決定追授黃文秀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這位泥濘中孕育出的跋涉者,賦予了人們負重前行的力量。文秀走了,但她那熾熱的信念永遠激勵著扶貧路上的戰士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倒在扶貧路上的年輕生命,永遠記住她給予我們的美好回憶。
堅忍不拔的、陽光樂觀的,樂於助人的這種精神我很想把它作為我們家族的一個家風,把它傳承下去。
記者手記: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黃文秀用自己的青春最好地詮釋了這四個字。父老鄉親都在為她哭泣,第一書記們都說要努力去完成她那未完成的扶貧夢,親人們都說,要將她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化為家風永傳。這個世界,願你來過,就沒有遺憾,花季雖短,但燦爛綻放,馨香永存。
——致敬文秀這顆赤誠而火熱的初心
總有一種離別令人淚溼衣襟,總有一種感動平凡而崇高。今天,送別黃文秀,致敬這赤誠而火熱的初心,致敬每一位將青春與熱血獻給祖國廣袤的農村大地,鑄就了「歲月靜好」的基層工作者。今晚話題我們邀請大家來說一說:送別黃文秀,您最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