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幾乎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訴我們,平時要多積累,如果平時不多積累,等到用的時候發現自己這也不知要那也不清楚,就開始恨自己知道的太少了。
其實,人情也一樣。在平時就要多積累,多交一些朋友,這樣在關鍵時刻就不會出現求人人不應,求天天不靈的狀況了。而人與人之間如果長時間不聯繫,關係就會因此而逐漸變得疏遠起來。剛彼此的關係疏遠到一定程度,你再去求人辦事,他人就不一定那麼樂意。
林夏和吳曉不但是大學同學,而且是很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一起上下課,一起逛街,兩人還一個宿舍。畢業後林夏留在了這個城市工作,而吳曉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去工作。兩人一下子相距了五百多公裡。
剛開始,兩人還經常打打電話,發發簡訊,或是QQ視頻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彼此工作的忙碌,聯繫就越來越少了,後來幾乎好幾個月才聯繫一次。這天,吳曉突然接到林夏的電話,電話剛一接通,林夏就說先借我點錢用用,過幾天就還你,我等下把卡號發給你。
吳曉心想:這麼就不聯繫,現在一聯繫就是有事,還一上來就說,真是夠把我當朋友的,不過這朋友……吳曉雖然心裡有些不舒服,但還是答應了林夏。
沒想到的,兩個月不到,林夏又打來了電話,說自己有個要好的朋友這兩天要去吳曉的那個城市,希望吳曉代為接待下。吳曉聽著心裡更加不樂意了,但還是答應了。同樣,幫林夏做了這件事後,兩人又是很久沒聯繫了。
一天,吳曉又很突然地接到了林夏的電話。還是讓吳曉幫自己做事,這次是工作上的事,林夏稱自己的一個很難搞定的客戶和吳曉高中時的一個同學關係很不錯,希望吳曉出面讓自己的同學幫幫忙。
吳曉聽完就特別生氣,每次聯繫就是讓我幫辦事,不是明擺著利用我嗎?這樣想著,吳曉便當場給拒絕了。也決定以後凡是林夏的電話都不接了,因為林夏只有在自己有事時才聯繫吳曉,這種行為讓吳曉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再好的朋友,長時間不聯繫,關係也會變淡的。要知道感情是時間磨出來的,感情越深在一起磨的時間就越長。沒有任何一份感情是可以不聯繫就長時間保鮮的,想要讓感情保鮮,就要時刻保持聯繫。只有經常保持聯繫,彼此間才會更親近,更密切,感情也更加深厚。
林曉敏在一家雜誌從事廣告營銷工作,她幾乎每天都要外出跟客戶恰談,接觸不同層次的客戶,小到部門主管,大到公司董事長都是林曉敏的客戶對象。
一次林曉敏在拜訪一位公司老總時,兩人聊得很投機,臨走時老總一直強調要常聯繫,自己比較欣賞林曉敏。從此,林曉敏果然經常聯繫這位客戶,偶爾去他家給他孩子買些禮物,經常跟他妻子去逛商場,當他家人生病時,還會去看望。時間一久,兩人成了好朋友。
一次那位老總來電話說,他的同學也開了一家新公司,想通過林曉敏做一點廣告,林曉敏欣喜地接受了。還有一次林曉敏的奶奶患了疾病,想要掛那個很有名的專家的號,沒想到的是,連續幾天都沒有掛上。恰好那個老總認識這個專家,並稱兩人是不錯的朋友。便讓其幫忙找了這位專家,誠心實意地幫奶奶治好了病。
感情是交出來的,沒有哪一份感情不需要經歷時間與聯繫多少的考驗。只有經常性的密切聯繫,才能將彼此的距離無限拉近。或許有人會想,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和所有認識的人都保持聯繫?其實,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你完全沒必要去擔心這個問題。
閒暇的午後或晚飯後,你都可以抽出幾分鐘的時間給自己的朋友打個電話,連幾句家常。不要以為這樣沒意思,其實這樣往往能讓你們的感情更加密切。在你看笑話或新聞的時候,覺得有趣,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你只需要轉發一下就可以了。
有時,你還可以群發。或許,你會覺得這沒多大意思,熟不知就是你的這一條或許讓他一看就知道是轉發或群發的信息,讓他感覺到你並沒有忘記他,還一直把他放在心裡。節假日群發過電子賀卡,對方也會倍感溫暖。長時間沒見面了,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語音或視頻,體驗一下「零距離」的感覺。這些都無形中,讓雙方的感情升值了不少。
這些根本就佔用不了你多少時間,卻能很好地幫你維繫相互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不管有事沒事常聯繫,用人時何愁沒人呢?
作者: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