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上幼兒園之前,在小區有幾個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夥伴,開始上學之後,空閒時間少了,相聚的次數也就少了。
昨天早上送小寶去坐校車的時候,在一堆等校車的小朋友當中,他看見了以前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夥伴諾諾,就趕緊跟他打招呼,可諾諾循著聲音,眼神飄過來,看了一眼之後,又馬上低下了頭,沒有任何回應。
這樣的事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這個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一年前,諾諾還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孩子,會很熱情地跟身邊小夥伴互動,而現在,在一堆小朋友當中,他一個人在過道上站著,顯得有點孤單。
過後,我特意私聊了諾諾的媽媽,跟她反饋了一下她兒子的變化。
諾諾媽媽說:「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以前雖然經常跟我吵架,但還挺有自己主見和想法的,現在為了避免衝突,事事遷就他,處處哄著他,他反而顯得越來越沒主見了,似乎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哄孩子的常見場景:
「媽媽,我不想吃飯。」
--「不行,得吃,來,媽媽餵你。」
「媽媽,我不想洗澡。」
--「來,媽媽幫你洗。」
「媽媽,我要看電視,我就要看電視。」
--「寶貝,可你已經看了一上午了,再看一會會我們就關掉好嗎?」
這種「哄」,是指當父母的意見與孩子的意願發生衝突的時候,父母不是奔著原則去解決問題,而是用一種息事寧人的方式來解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衝突。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處處哄著孩子,看似是對孩子表愛心的一種方式,實則是一種捧殺。
哄孩子的好處:能夠建立比較深厚的親密關係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他們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需要依賴父母的,父母事事哄著孩子,避免了一些情緒上的衝突,孩子的願望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他們的個性看起來也會很溫順,此時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會是比較深厚的。
哄孩子的弊端1:孩子比較容易變得孤僻
孩子在家被哄,大多是父母一方妥協了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離開了父母,與同齡的小夥伴相處的時候,這時弊端和變化就開始凸顯出來。
遇到事情發生時,能夠相互協調和提意見的孩子會顯得更受歡迎,而習慣性被哄著孩子,他們開始會感到失落和無助,難以適應規則的變化,此時,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排擠出局,孩子在大環境中,會越來越感到孤僻和不開心。
哄孩子的弊端2:處事沒有原則
生活中的事情有對錯和因果,這是需要父母去教導孩子的,當父母屢屢哄著孩子的時候,就已經簡化了去教導孩子對錯的過程,孩子也就因此失去了學習分析事件因果的契機。
因為父母對孩子沒有要求,孩子也會變得行為散漫,對自己也不會有要求,不能很好地區分事情的邊界,處事沒有自己的原則。
哄孩子的弊端3:孩子的心智會不成熟
經常需要別人來迎合自己的孩子,他們不太懂得替他人考慮和著想,也不太敢接受挑戰和面對困難,心智會不成熟。
養育孩子,不能硬給孩子下指令,也能全靠哄,該給予的關心和照顧要給,該給予的指導和要求也要給,這樣孩子才更能朝著一個向上的方向去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