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娛樂化的時代,各種綜藝節目井噴式增長,養成選秀類、田園輕鬆類、歌舞擂臺類……各種類型層出不窮。然而,在資本裹挾的今天,為了獲得利益而忽略節目本質,炒作、同質化、庸俗化等等問題也相繼而來。而《非正式會談》這檔綜藝就像一股清流,人氣和口碑並存,始終堅持節目的初心。
《非正式會談》是由湖北衛視強力打造的有關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真人綜藝節目,從2015年的第一季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五季了。在節目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代表不同文化的中外青年共聚一堂,把一些中國青年普遍關心的話題放在全球化的視野之下,尋求多元的解答,展現文化生態的多姿多樣, 同時也表現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衝突和碰撞。
作為一檔語言脫口秀類的節目,卻並不顯得枯燥乏味,反而收穫了一批極為忠誠的粉絲基礎。在2016年獲得了大學生最喜歡的綜藝節目金塔獎,豆瓣上的綜合評分高達9.0以上。
它究竟是靠什麼獲得了如此好的口碑?
Part
1
節目定位、受眾定位
《非正式會談》將節目分為三大部分:羞恥小劇場、全球文化相對論、熱點提案。將時長控制在80分鐘左右,合理規劃,進程不拖沓。從節目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窺探到節目的氣質。「非正式」表明了其綜藝性,而「會談」又表明這是一檔語言辯論類的節目。來自各個國家的青年代表用輕鬆詼諧的方式來討論熱點問題,這是一個「不同角度不同文化看同一個問題」的平臺。
節目選擇的話題和社會緊密相連,例如:「大學生就業」、「在各種娛樂化軟體流行的世界裡我們會不會越來越笨」、「口紅社交」、「各國的奇葩稅收」、「如果你朋友的嘴巴有味道要不要告訴對方」等等。有趣的是即使是再普通的一個話題,由於各個國家的差異,總能碰撞出有趣的火花,打破我們的常識。
非正式會談的受眾大多為年輕群體,大學生和白領佔大部分。這類受眾會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但由於學業或工作的壓力希望能得到適當放鬆,所以知識和娛樂並行的節目格外收到青睞。
Part
2
主持人各司其職,嘉賓各有特色
主持人共有四位,且四位有著明確的分工,他們各司其職,定位準確,使得節目穩中有序。
大左擔任的角色是「會長」, 負責節目串場及把握節奏。不僅是節目控場王,也是毒舍擔當。
楊迪角色是 「副會長」,主要負責活躍氣氛、製造笑點。接梗奇才,有著還沒開口說話就能讓你笑的功力。
陳銘是「秘書長」,被稱作「最會說話的年輕人」,主要負責化解矛盾、總結陳詞。
書記官陳超則負責提案環節的提案宣讀、引入話題。人美聲甜,也是全場唯一女性。
除了優秀的主持人們外,還有11位來自不同國家,顏值爆表,才華橫溢,有趣逗樂的嘉賓代表團!
你以為他們是這樣的?
不不不,在節目中,
他們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代表們性格各異,有安靜害羞的;有張揚的;有成熟的,他們在節目中展示的個人魅力收穫了眾人的喜愛。且他們大多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卓越的學歷背景,思想獨特而且緊跟時代潮流,在論辯中唇槍舌劍,毫不留情。他們毫不掩飾對中國的喜愛,也熱情的介紹自己的國家。通過節目,不少觀眾消除了對一些國家的誤解,例如土耳其,包頭巾只露出眼睛的女孩的比例其實大概只有百分之二。
除此之外,還有節目組的字幕包裝、 動畫設計、畫面剪輯、神曲配樂、即興彈幕等手段多管齊下,擴大節目的戲劇張 力,通過包裝手段放大、烘託節目看點, 更對年輕人的觀賞口味。涉及到國家之間的討論,不必要的會有一些摩擦,但節目組總能把握好分寸與尺度,
Part
3
粉 絲 粘 性 高
一個節目能做到第五季,必不可少的就是粉絲基礎,而《非正式會談》這檔節目就有著較高的粉絲粘性。
這節目啥都好,就是有一個缺點——窮啊。缺資金缺贊助商,舞美沒法兒更新,外景拍攝無法進行,主持人嘉賓的通告費低,還曾一度陷入停播的風險。當第四季結束時,粉絲們可謂是戰戰兢兢,就怕節目組沒錢不搞第五季了。
費心的粉絲們就開始為節目組找贊助,「慢咽舒靈」、「傑士邦」、「魅族手機」、「養樂多」好幾季的冠名商都是因為粉絲的大力安利。
而節目組也很重視和粉絲之間建立的親密關係,落地宣傳等社區活動從未間斷。例如在武漢舉行的粉絲見面會,強化了與粉絲間的紐帶。
這樣一檔節目組用心、嘉賓放心,粉絲力挺的優質綜藝的好口碑是眾望所歸的。在如今網絡化的時代,觀眾在電視媒體、網絡視聽的消費方面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準確地把握受眾的消費偏好和文化層次需求,努力製作有深度、有創造力、多元化的節目才是正確之道,而《非正式會談》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