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14年,北京衛戍區某團四連班長沈煉剛18次打出20發子彈200環的好成績,提及他,戰友們紛紛表示——
他的子彈長著眼
訓練中,沈煉剛給戰友講解射擊要領。張相捷攝
近日,北京衛戍區某團靶場,一場迎接某國軍事代表團的外事表演如期展開,官兵們充分利用跪、臥、躺等姿勢,分別對45米、75米和95米等非整數距離上隨機出現的目標靶展開射擊。在一陣炒豆般的槍聲之後,4號靶捷報傳出:20發子彈200環。頓時,觀禮臺上傳出雷鳴般的掌聲,這個讓外賓們不禁拍手叫絕的「神槍手」就是該團四連四級軍士長沈煉剛。
「這不算啥,打200環對老沈來說就是家常便飯!」談及這位82年出生的老兵,四連連長董毅的臉上寫滿了驕傲。他告訴記者,入伍14年,沈煉剛18次在內外事場上打出20發子彈200環,百餘次打出20發子彈199環的好成績,官兵們都說:他的子彈長著眼。
「子彈可長不了眼睛,提高射擊成績,自己多長個心眼才是最重要的。」面對記者的再三追問,老沈終於忍不住道出了他的射擊「秘訣」。
那年,一次外事表演前夕,大風驟起,風沙瞬間瀰漫整個天空,吹得射手們睜不開眼。不出所料,一輪射擊下來,大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射擊成績嚴重下滑。
「這樣的天氣不常見,沒必要太在意結果」「遇到極端天氣,我們也只能自認倒黴了」……就在大家紛紛尋找客觀原因為這次失敗「埋單」時,老沈卻長了個「心眼」:戰場可不比外事場,會給你機會找「理由」,只有平時過得硬,戰時才能打得贏!
為此,他專挑風沙、霧霾和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練槍法,堅持每天3個小時的射擊訓練雷打不動,瞄燈光、瞄飛鳥、瞄隱顯靶,做到了迎風、迎光、迎沙瞄準不流淚;為了掌握各種極端天氣下的射擊修正量,他天天抱著《射擊學理》《輕武器射擊概論》等專業書籍「惡補」射擊理論,反覆鑽研不同氣象條件下修正彈道偏差的原理和方法,連睡覺的時候嘴裡都還念念有詞,戰友們都說老沈這是「著魔」了。
那段時間,老沈白天結合實彈射擊記錄數據,晚上挑燈夜戰總結規律。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多下來,他掌握了18種不同天候條件下的射擊修正量,總結出了靠觀察草木動態和土壤溼度等情況來修正彈道偏差的方法,射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4年底的一次外事表演正趕上北京遭遇嚴重的霧霾天,覘孔裡的胸環靶僅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給射手們帶來了嚴峻考驗。但這次老沈的心裡有底了,臥姿裝彈、送子彈上膛、瞄準擊發,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槍響靶落——20發子彈200環!外賓當場就豎起了大拇指:「這太不可思議了,中國軍人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