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之星
「光華未來學術之星」培養計劃於2014年啟動,是為具有學術興趣的優秀本科學生定製的學術訓練計劃,先後邀請近60位光華教師作為學術導師,為學生提供最優的學術資源和系統性支持(如研究導師、「學術啟航」系列講座、學術研討、出國交流等),旨在達到激發研究興趣、培養批判思維、提升研究能力、積累研究經驗、樹立學術理想、助力學術發展的目的,為學生成為未來學術之星創造條件。
他們走向世界頂尖院校
2017年
第一屆「學術之星」成員、2013級本科生梁淑淑被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幾乎所有美國名校的經濟學博士錄取,刷新了中國本科生申請海外博士紀錄。
2018年
第二屆「學術之星」成員、2014 級本科生黃一泓、林心悅獲得多所世界知名學府博士錄取通知書,最終選擇哈佛大學。
2020年
第四屆「學術之星」成員、2016級本科畢業生王至純選擇到耶魯大學深造。
往期回顧
2020年10月,第六屆「光華未來學術之星」培養計劃啟動,近150名學生報名參與。其中,「學術啟航」系列講座先後邀請多位學院教授進行分享,從研究範式到研究思維、從學術洞見到個人發展,為同學們提供了多角度的指引。
2020-10-19
「實證研究思維」
「學術啟航」系列講座首期邀請到學院金融系系主任劉曉蕾教授主講,她圍繞「實證研究思維」進行分享,帶領同學們開啟學術體驗與深造之旅。
2020-11-02
「激勵、行為與組織設計」
講座中,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劉爍教授通過具體的案例,簡要介紹了經濟學家如何運用理論模型與實證方法,研究一系列與現代組織設計緊密相關的重要問題。
2020-11-27
「會計研究的範式之一
——表裡如一還是陽奉陰違?」
會計研究分很多不同的領域,也採用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每個領域關注不同的議題,選題及切題地找到適當的研究方法是做好會計研究的基礎。本次講座邀請到會計系李怡宗教授,他針對上述議題作了簡要介紹,並以一篇文章為例展開說明。
2020-12-02
主題一:「發現研究問題,培養學術洞見」
主題二:「營銷研究和個人發展」
提出研究問題是學術研究的第一步,而培養學術洞見則是做出好研究的必備前提。營銷研究對理解世界、理解顧客、乃至理解我們自己至關重要。本次講座邀請了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張建君教授和市場營銷系蓋嘉教授,為大家深度分享他們的研究感悟。
2020-12-14
「領導員工個性特徵一致時有效還是互補時更好?」
領導者和下屬具有一致的還是互補的個性特徵好?本次講座中,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徐敏亞教授通過分享她的研究成果,為大家答疑解惑。
學生
感悟
老師的講解一如既往的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在老師的講述下建立起了一個會計學學術研究的範式框架,也了解到很多的議題、研究過程和方法,總體上激發了我對客觀的制度、既定的規則和人們主觀的行為之間的聯繫與相互作用的思考。
做學術最重要的是「喜歡+專注」,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專注下去,並不斷地學習是學術的必要條件。
此次活動讓我第一次較為全面、具體地了解了社會科學和基礎科學學術研究之間的差異。關於「未來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我也深受點撥。「選擇做學術與否」其實需要我們思考「你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這一問題。我會結合今天的收穫,深入思考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並努力為實現自己的長遠目標而紮實學業、培養技能。感謝精彩的分享!
學術研究的最核心要素是學術洞見,培養學術洞見需要以日常觀察為發現問題的起點,以理論基礎為支撐,以邏輯和廣博的學識積累豐富研究,以思想貢獻和實踐貢獻為目標。
這次活動使我對學術研究的內容和方法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讓我收益頗豐。老師列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現需要的往往不是超額的信息,而是學術人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敏銳捕捉問題矛盾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老師集優雅和瀟灑於一身,談吐之間妙語迭出,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魅力。我從老師的話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感謝學院讓我擁有這次機會,也希望以後會有更多類似的活動!
講座中傳達的思維方式與研究結論如同不期而遇的隕石,劃破夜空,徑直砸進我心裡,讓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原來人的思想可以這樣靈活而有趣,原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變量之間也可以有著如此緊密的內在聯繫。
學術的道路或許是寂寞的,是艱難的,是很有壓力的。但只要一想到還有很多人在深耕這一領域,想到自己站在那麼多巨人的肩膀上,一種要傳承他們的志向,去看到他們沒有看到的圖景的雄心壯志就油然而生。
學期末悄然臨近,
本年度「學術啟航」系列講座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