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植物園
瀋陽植物園,位於瀋陽市東陵區高坎鎮中馬村,被命名為「遼寧省五十大佳景」、「瀋陽市十五大旅遊景觀」和「瀋陽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的瀋陽植物園,是一座以植物科研、植物科普和植物景觀為主,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觀賞性與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科研、科普基地和旅遊觀光勝地。瀋陽植物園,位於瀋陽市東陵區雙園路301號,西距市內僅十公裡。佔地面積211公頃。其中,綠地面積196公頃,水面6.5公頃,道路及建築6.9公頃。園址境內山崗起伏、湖水蕩漾、松杉蒼翠、花團錦簇、葉舞藤飛、草坪如鋪、亭臺潔雅、飛瀑如練、五光十色,香飄滿園,步移景異,美不勝收。園區匯集和展示東北、西北、華北和內蒙古等地各類植物1700餘種,有些屬於珍稀植物和瀕危植物,是東北地區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
瀋陽故宮
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築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它的規模比佔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瀋陽最重要的遊覽點。瀋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後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築。努爾哈赤死後,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瀋陽故宮的建築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瀋陽看看。瀋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位於瀋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築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一部巨大石雕檯曆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徵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佔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管內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瀋陽怪坡
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清水臺鎮境內的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西距貫穿南北的102線國道1.32公裡,東向煤都撫順30公裡。怪坡長80米,寬約1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發現於1990年4月。當時,有一名青年交警駕駛一輛北京牌吉普車,順著進山路駛進坡下,當摘檔熄火停車後,突然感到車自動向坡上滑行,他們感到驚愕,壯膽子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惶然而走。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磁場作用,有的說是重力位移,還有的說是視覺差,但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怪坡發現後,經過連年開發建設,這裡初具景區規模,形成總分一體,山水相間,動靜結合,天工人造,各具情趣的群體景觀。有各類景點20餘處。繼怪坡之謎的發現,人們又發現了響山、嗡頂,連同怪坡一起被人們稱為三謎。2009年,瀋陽怪坡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怪坡,成為怪坡世界之最。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博物館」原「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張學良舊居從建設至今已經有88年歷史了,瀋陽人稱其為「張氏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牆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築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築群,於1914年由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興建,1916年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上個世紀後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群。1985年,瀋陽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張氏帥府」稱謂公布這一建築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也以「張氏帥府」名稱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