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年來,家具行業興起「全屋定製」熱潮。然而,由於標準缺失,定製家具在火爆的同時,也暗藏不少陷阱。
2020年7月,周先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福安家家具廣場一家店裡購買了一套家具(含沙發、茶几、電視櫃、床等),消費金額14000元。9月,周先生發現電視櫃及茶几角落表面開裂,茶几表面也是拼接的。消費者認為家具存在質量問題,訴求退貨退款。
2020年9月,黃女士在南寧市經濟開發區保利建材家居市場一家全屋定製店訂購衣櫃,支付訂金500元。與商家約定10月1日前完成設計稿,但商家直到10月8日才提交草圖,消費者要求商家修改,商家直接不再回復消息。黃女士訴求退回定金。
2020年11月,陳先生在南寧市一家具中心購買原木沙發,消費5280元。他購買的是乳膠墊原木沙發,商家送上門的是海綿墊原木沙發,與商家協商更換,被告知需要增加價款,訴求免費更換或退貨退款。
據統計,截至今年12月15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共接到家具類商品投訴654起,主要是反映家具尺寸、樣式、材料與當初選購約定款不符,商家逾期交付,變更計價方式、臨時加價,家具存在質量問題、甲醛超標、承諾退款未退、尾款糾紛等。
對此,南寧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發布今年第10號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多加提防,定製家具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理性消費,貨比三家。消費者在定製家具時,要儘量選擇有實力、信譽度高的商家,不要因貪圖便宜到一些不正規的小廠家、小作坊選購。沒有溝通、確認好之前,不輕易交付意向金,驗收未完成前,不支付全部貨款。如果商家承諾可隨時退款,建議在合同上明確註明。
定製家具陷阱多的原因是標準缺失,而訂貨合同中沒有細節,就會導致貨不對板時商家不承認,消費者舉證難。建議在購買時,將內容細化並寫到合同中,包括家具的材料、用料範圍、顏色、尺寸、規格、計價方式、交付時間、質保期限、售後服務標準及違約責任等內容。比如,可以細緻到花紋、顏色標號、何時交尾款、高樓層搬運費誰承擔等。
消費者在收到商品時,有些隱蔽處的損傷等問題未及時發現,之後商家拒不承擔維修責任,並稱消費者人為損壞。因此,消費者在收貨時,應仔細查驗家具的樣式、顏色、材質等是否與約定、設計圖相符,是否有相關質量檢驗證明、零部件是否缺損、板材是否開裂。
另外,保留證據,及時維權。發生定製家具糾紛時,消費者與商家協商不成的,留存好相關證據,撥打12315熱線反映。
此外,家具的生產、經營企業也應該按照約定,提供安全、高質的商品和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南寧市市場監管部門介入成功調解糾紛約300起。(何正君 顏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