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 實習生李倩姸他考了理科685分!何嘉賢是中山今年1.5萬高考生中的一員,他是一名理科生,高度弱視,無法看清黑板,只能藉助電子助視器閱讀。在過去十餘年的求學生涯中,他只能在課堂上憑藉認真聽來彌補自身不足。從小學到高中,從成績中等一步步成為成績名列全市前茅的學霸。
高考放榜,就讀於龍山中學高三(1)班的何嘉賢,通過查分系統得知自己考了685分,本科排位245。
做視力檢測只能看到視力表上的最大字母
23日下午三點,在龍山中學,何嘉賢接受了南都記者的採訪。
「我有高度弱視,大概五六歲的時候被診斷為先天性眼底黃斑變性,所以看不清楚東西。」一開始聊天,他便毫不忌諱的介紹了自己的病情。高度弱勢到什麼程度?何嘉賢舉例說,如果是做視力檢測,自己只能看到視力表上最大的那個字母。
就這樣在眼前「一片朦朧」的情況下,何嘉賢在求學的過程中慢慢摸索除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有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同學求助。利用課間休息等碎片化的時間看書學習,來彌補自身不足。」何嘉賢說,雖然自己視力不如同學,但始終堅信可以通過努力讀書來改變命運。
由於高度弱視,無論坐在教室裡的那個位置,何嘉賢都無法看清黑板。升入高中後,他從網上得知可以藉助電子助視器閱讀,才開始給自己添置「裝備」。坐在曾經的教室中,何嘉賢為我們演示了他日常學習、答題的狀態。他將一個比手機屏幕還小的電子助視器放在書本上,屏幕上出現放大後的圖文。閱讀完題目後,挪開助視器,他再挪了挪身體,幾乎講眼睛貼在書上,開始做題。由於看不清自己的筆尖,何嘉賢寫完一題後,又用助視器回看。
靠著感覺和慣性在寫字
據介紹,剛進入龍山中學時,何嘉賢的中考入學成績排名全校中下。但經過他自身不斷努力,高中三年中逐漸「逆襲」——在高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他取得了理科總分603分的好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在高三上學期的市期末統考中,他更是以總分621分的高分排名全市理科前列。由於表現突出,何嘉賢先後獲得吳桂顯教育獎學金、中山市好少年、廣東省宋慶齡獎學金和「廣東省優秀學生」等榮譽。
「他幾乎就是靠著自己的感覺和慣性在寫字,也很擔心高考的時候老師看不清他寫的字。」 在班主任老師陳麗的印象中,何嘉賢並不是一直成績都排名靠前的學霸。初入高中時,也是他總趴在桌面學習的姿勢吸引了老師注意,經了解後才發現這是名學習能力特別強、學習也非常踏實的學生。
數學老師蔣火桂回憶說,何嘉賢一開始數學並不是特別拔尖,但他很會主動學習,自己要求擔任數學課代表,課後經常和老師探討問題,極具鑽研精神。
他反而會像「哥哥」一樣照顧大家
何嘉賢父親何輝洪也講述了他心中的兒子,從小聽話乖巧,自覺性高,作為家長並不太過於操心他的學業,這讓他感到很欣慰。7歲那年,兒子被診斷眼睛有問題,此後也帶著他一直積極治療。何輝洪覺得,作為父母,當然特別心疼患有高度弱視的兒子,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克服這個困難,並且引導兒子用積極的心態面對。
林偉程和李文翰是何嘉賢同班同學,從高一到高三,也是同宿舍舍友。林偉程同學說,何嘉賢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同學,平時課間晚修有問題向他請教,他樂於且耐心解答。李文翰同學則說,何嘉賢有一個外號——「大神」,學習成績特別好,為人熱情開朗,班裡常常很多女生圍著他,向他請教學習問題。雖然有著視力上的不足,但是同學之間就像普通人一樣愉快的相處,同時他反而會像「哥哥」一樣照顧大家。「我覺得不能用棒字來形容他,要用超級棒來形容。更難得的是,我們有拜託他幫忙的事情,他不會推脫也不會違約。」
接受採訪表示希望考中山大學
今年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學生不得不宅家學習。作為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何嘉賢明天提前一小時起床,準備上課。由於視力較弱,他將老師上課的視頻投屏到屏幕較大的電視機上學習。「宅在學習這段時間,每天跟著老師學習,認真上課、認真寫作業。不需要趕課,也不再害怕遲到。」這段難得的經歷,反而讓何嘉賢以更加放鬆的心態奔赴考場。
高考結束後,何嘉賢沒有對答案。「我對自己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預計分數在620分到630分之間。」他說,小時候因為受到一個科學類的音頻啟發而喜歡上物理。在查分數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他說,這次高考,他希望自己能考上中山大學物理相關專業。
攝影/南都記者吳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