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四季中,大概有超過三分之一關於愛情、婚姻、兩性方面的情感辯題。第五季中關於戀愛的辯題也明顯增多,涉及感情相關的辯題達到四成。
全文1642字,閱讀約需3分鐘
《奇葩說》做到了第六季,熱度不減,辯題經常成為社交媒體的討論熱點。新京報專訪《奇葩說》節目組並統計了六季以來的辯題,試圖找到該節目的製作奧秘。
早期《奇葩說》裡,有「世界需不需要超級英雄?」「該鼓勵病危者活下去嗎?」等宏大的辯題。這些辯題也經過了廣泛討論和論證。在第五季錄製前,節目組從網上搜集了兩萬多個辯題,對超過3000名用戶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研,並用數據將辯題排名。這和此前靠導演團隊人工篩選的方式截然不同,節目組發現根據數據顯示,關注度高的基本都集中在了愛情題。在前四季中,大概有超過三分之一關於愛情、婚姻、兩性方面的情感辯題。第五季中關於戀愛的辯題也明顯增多,涉及到感情相關的辯題達到四成,比如「結婚前,我讓伴侶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錯嗎?」「戀愛中有其他追求者,要不要告訴另一半?」等辯題都曾經在播出之時,引發過大量討論。
第六季目前播出的13期節目中,除了「美術館著火了救名畫還是貓」「設立顏值稅,你支持嗎」等少量「腦洞」辯題之外,辯題則更多偏向了生活中會遇到的「選擇類」題目,比如相關辯題「能否接受最愛你的人離開」、「點讚社交能換來朋友嗎」、「年輕人該不該精緻窮」、「如何實現情緒自由」等都曾登上過熱搜榜單。據節目組介紹,每一季的辯題其實都是從大家真實生活中的困惑提煉出來,希望討論不僅帶來樂趣、新鮮的知識,還能對大家思考生活有或多或少的作用,而這一季更加突出了「實用型辯題」的特點。
《奇葩說》走到了第六季。馬東、蔡康永、李誕、薛兆豐、羅振宇等繼續坐鎮導師席,肖驍、傅首爾、黃執中、顏如晶、邱晨、詹青雲、楊奇函等「老奇葩」悉數回歸。日前,新京報記者專訪《奇葩說》節目組,了解到辯手的尋找經過和節目製作初衷。
━━━━━
節目不刻意追求嚴肅
從第一季開播至現在,《奇葩說》的舞臺匯集了多種職業的選手,大學教授、網紅、作家、編劇、說唱歌手、學生、脫口秀演員等。《奇葩說》到後幾季,留到最後的往往以學霸、有辯論經驗者居多。傅首爾曾經在第五季後半程節目中描述雙方的陣容:名校、高知、老師、文化人、教授、博士,以及她。
除了辯手的學歷越來越高,從賽制上,第五季開始,每期節目中輸掉的一隊中將會有一人被淘汰,這樣的賽制也讓《奇葩說》從「輕鬆散養」式的「表演賽」過渡到更為緊張激烈的辯論淘汰賽。
《奇葩說》是否在追求變成一檔越來越嚴肅的節目?對此,節目組表示,《奇葩說》的內核一直沒有變,節目的底層價值觀從來都是包容和有趣;節目不刻意追求「嚴肅」,《奇葩說》是一個綜藝節目,有意思更為重要,「從這麼多季的經驗看,說話這件事最重要的還是打動人心。」
━━━━━
「最會說話」的新人很難找
在第六季前幾期節目最大的賣點莫過於「老奇葩歸零」了,邱晨,肖驍,顏如晶,黃執中這些辯手紛紛又站到了第六季的舞臺上,和海選上來的新辯手們同臺競技。但目前來看,新奇葩還沒有一個能成為當年肖驍或是詹青雲一樣的「人氣王」。節目組對此表示,期待新奇葩在節目中後期迅速成長起來。
前四季節目組幾乎找遍了全國「最會說話」的新人,新奇葩的出現也隨之越來越難。節目組決定換一種方式找人。為此,《奇葩說》選角組在第五季的時候,走到五個城市進行線下海選,並通過線上平臺、經紀公司及素人報名,歷時長達半年,徵選到100位新人為節目補充新鮮血液。節目中人氣頗高的詹青雲和龐穎都是海選中的高分選手。這一季,節目組將線下海選擴大到七個城市,還將搜索觸角伸到了歐洲,發掘到不少留學生選手。
採寫/數統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製圖 許驍 新媒體編輯 徐美琳
值班編輯李二號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