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留學生在疫情中處境艱難

2020-12-11 環球網

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田秋 紀雙城 青木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新冠疫情在全球仍在蔓延,一些符合撤僑條件的未成年中國留學生近段時間陸續回國。但對於大量的「大齡留學生」——拖家帶口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回國似乎不再是個可行的方案。同時,許多人平時身兼助教、助研身份,因疫情學校停課之後,他們一部分重要的生活收入也被大大削減。在這個特殊時期,這些學生如何平衡學習、學校工作與家庭生活成了一個大問題。

回國難,維持科研更難

聽到疫情中一些留學生回國的消息時,許多在美國的博士生一時間燃起了希望。然而經過了解他們才發現,我國為新冠疫情中滯留海外的留學生提供的回國包機主要針對生活有困難的未成年人,而博士生的年齡絕大部分在30歲上下。除了跨國家庭產生的困擾外,他們的科研進度也大打折扣。

對於一些大齡留學生來說,他們的家庭成員在當地也擁有暫時就讀的學校或就職的單位,令他們的靈活性大大降低。正在美國讀博士的張女士的孩子正在當地上小學,她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兩個人的機票過於昂貴,我也擔心孩子能否承受長時間飛行的風險」,她在無奈中取消了暑假回國的計劃。同樣正在攻讀博士的黃女士的丈夫目前在一家美國公司工作,「公司不允許員工出境,為了家庭成員不分散,只好繼續留在美國」。

相比於高中甚至本科等可以得到一些國內家庭支持的留學生,博士生大多經濟獨立,他們的生活來源就是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助教助研職位和校內打工。然而近段時間,陸續有美國學校宣布2020-2021學年的第一學期甚至前半年,都可能採用遠程上課的方式,很多博士生失去夏季找到臨時工作和實習的機會,對未來一年的經費問題有了憂慮。遠程教學對擔任助教的不少學生帶來一些「不公平」。對於美國高校來說,全部課程轉為線上的決定十分突然,隨之而來的額外工作——把課堂材料傳到網上、熟練使用網課軟體等繁瑣的任務,往往都落在助教身上,而他們對這一部分額外的投入並不會獲得酬勞,有些學生認為這是對已經高強度、低工資的博士生的一種「剝削」。

無法使用校內資源和設施成為「科研至上」的博士生的一大困惑。博士生閱讀和寫作量要遠遠大於本科生和碩士生,因為圖書館關閉,許多學生為了完成日常的學習和科研任務,不得不自行購買一些原本可以通過圖書館取得的資料。《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學生如果買一本較新發行的科研類書籍,平均價格都要在100美元左右,有些甚至高達600-700美元,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除此之外,免費或低價掃描、列印等校園設施也停止開放,許多學生還需額外購買印表機、掃描儀等。

即便家人可以隨自己同行回國,很多留學生也要經歷一番「麻煩」。陳先生是在英國紐卡斯爾當地就讀研究生的一名「大齡留學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最大的麻煩是畢業論文。陳先生學習的是城市規劃,畢業論文原本計劃是比較中國與英國二線城市近些年的城市規劃。英國從3月宣布封城之後,陳先生考慮到妻子和孩子的健康問題,一家人一起訂了機票回國。但對於他個人來說,上學和畢業後回國找工作就形成了一個「時差」問題:原本他在英國的研究生課程計劃為一年,即便現在獨自返回英國,完成論文的英國調研部分,也仍然會受到當地禁足令的影響。論文的進度會影響畢業進度,進而影響未來再就職的情況。今年已經37歲的陳先生現在正為是否要申請延遲畢業,左右為難。

31歲的李靜在柏林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本來希望和家人一起回國,但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德國。疫情期間,她無法進入實驗室,嚴重影響科研進度。現在,大學已開學,她也開始去學校做些工作,但學生仍未開始正式上課。

各種生活費用暴漲

雖然一些海外高校已經調整了宿舍的人員密度,但是繼續居住在宿舍裡依然存在較高風險。在美國讀博士的王女士住在學校的「家庭宿舍」,即一家人可以單住一間公寓,不需要與其他學生同住一戶,但洗衣房等設施依然是整個小區共用的。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很擔心大家共用洗衣房和洗衣機會傳播病菌,但是也別無選擇。」另外,因為博士生在校時間長,通常為5-7年,他們的生活物品更多,在疫情中一些人面臨被房東強制退租的危機,更是要遭受不少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

疫情之下多國實行的居家令也讓學生的生活費用暴漲,甚至難以保障基本生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在美中國博士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我們只能網購食材和生活用品,不僅價格比平時貴了很多,運費也非常昂貴。我們偶爾也會叫外賣,但是費用比學校食堂貴太多了,還需要支付服務費、送餐費和小費等。」另外,疫情也讓大家難以保持原本「中國式」生活習慣——「現在只能就近去周邊的美國超市和便利店,沒法再特意去較遠的中國超市了,大米、蔥姜蒜、醬油都成了稀缺商品,想要自己做飯,真是難上加難」。

在德國的大學中,讀碩士和博士的留學生比例較高,年齡層整體較大,他們對待疫情也更為冷靜。25歲的韓志在德國西部的波鴻大學攻讀機械工程碩士學位。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身邊的中國留學生回國的不多。「現在買不到機票,也不符合未成年撤僑條件,回國途中乘機也是一個不安全因素。」在德國,他們只能保證我不出門,不社交,「只在進行必要的購物時全副武裝出門」。韓志也表示,疫情對留學生的影響很大,可能導致許多人無法畢業。經濟上也出現問題。他本來在一家公司兼職,每月可獲得約500歐元的收入,疫情中他失業了。

李靜的孩子在當地大學的附屬幼兒園上學,但目前還在閉園中,只能由在家遠程辦公的丈夫照顧。她告訴記者:「在德國讀博士相當於工作,要籤合同,每月除了醫療保險等外,可以獲得約1000歐元工資。疫情期間,如果博士生不工作,還可以獲得『短時工作』補貼,相當於平時月工資的60%-80%。」李靜認為,學校和社會會幫助解決很多問題,「關鍵是留學生不要脫離大學」。現在,德國政府向包括留學生在內的大學生提供每月最多650歐元的免息貸款,有特別困難的學生還可以向學生管理委員會申請緊急補貼,最多一次性獲得500歐元。李靜表示,一定要與導師、同學、學生管理委員會等保持聯繫,了解各種信息。如果在經濟有問題,也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補助。

職業規劃受到巨大影響

特殊時期中的留學生活,大大影響了碩博士生對未來的規劃。一是因補助不到位導致資金來源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是這些高材生開始考慮與原有計劃不同的出路。

在倫敦當地某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兩個月她和不少中國同學都在向學校申請討還停課造成的學費損失。她說,學費約3萬英鎊,大家認為至少應退回一半,但校方至今沒有鬆口。今年34歲的張女士說,語言障礙導致她無法「單槍匹馬」與校方周旋,伴隨暑假一天天逼近,留學時間也在縮短,最後可能會不了了之。

對於一些大齡留學生來說,臨時工或是實習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當地找到就業機會的跳板,但眼下多數英國企業都還沒有復工,更多人開始考慮畢業後回國找工作。

澳大利亞近期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也一直遭到質疑。一些澳大利亞高校宣布對國際學生發放資金補貼,然而過去的一個月中,多個外媒曾報導澳大利亞政府對受困留學生的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高校承諾的補助也沒有到位。《雪梨先驅晨報》曾以「澳大利亞在國際學生方面答零分」為題稱,這些學生因為身份問題無法獲得政府福利,更無法拿到失業補助。英國《衛報》也稱,大量留學生這段時間在澳大利亞甚至只能通過社區扶貧的免費食物來解決一日三餐。

與此同時,一批已經收到澳高校錄取通知書、辭職準備赴澳就讀的中國大齡留學生,更是夾在澳政府遲遲不給籤證與高校有名無實的補助的困境中。今年年初,《環球時報》記者曾收到上百名準備赴澳留學的中國學生的聯名信,講述了他們「苦等澳大利亞籤證無果」的共同經歷。幾個月過去,「卡籤證」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在一個由被澳大利亞「卡籤證」的中國學生組成的QQ群中,《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了380名成員。楊同學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統計表格,其中記錄了187名目前在等待籤證的中國學生的信息,其中等待最久的時間長達21個月,2/3的人都已經等待半年以上,有20人等待時間超過一年。多名接受採訪的學生表示,他們大多是科學類或工程類專業的碩博士生,這或許被澳大利亞視為敏感專業。

由於不知何時能夠得到籤證,很多中國學生的學業和工作計劃完全被打亂。楊同學在2019年7月拿到墨爾本大學化學博士錄取通知書,隨後便辭去工作,「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在漫長且不知期限的等待中,已經有不少中國留學生選擇換學校、找工作。一名申請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同學表示,雖然他在5月剛剛獲得籤證,但由於疫情影響,前往澳洲也遙遙無期,因此選擇放棄。他告訴記者,籤證的拖延,可能對回國後參加各種青年學者計劃影響很大。

美國高校紛紛宣布新學年暫緩聘用新的教職工,對於原本要在今年夏天畢業並開始找工作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七八年的辛苦,卻要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真的很令人絕望。而在當下的情況下,雖然學校允許延期畢業,但是獎學金已經用完,經費又從哪裡來呢?」不止一名中國博士生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了這一焦慮。除了學術界的工作職位空前緊張以外,業界的工作機會也大大減少了,「目前很多公司都宣布暫緩招人,原定夏季和秋季入職的職位都很難保證。」

同樣擔心留學生無法留下來工作的,還有當地的企業。美國《福布斯》等多家媒體稱,在疫情與籤證收緊的雙重夾擊下,更多中國留學生可能會選擇回國或去如加拿大等籤證政策更寬鬆的國家。美國《國家法律評論》雜誌稱,有當地企業認為,一些關鍵職位「只有國際畢業生能擔當」,失去這部分潛在的高級職工,這些企業可能會失去和外企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60%澳大利亞留學生失業處境艱難 多數不推薦朋友去澳學習
    60%澳留學生失業處境艱難 多數不推薦朋友去澳洲(圖/SBS頁面截圖)而由大學引領的一項調查發現,疫情期間滯留澳洲的大多數留學生表示,在經歷了工作剝削和領不到疫情資助金之後,他們會告訴朋友們不要來澳洲學習。
  • 美媒:無處過冬 疫情令無家可歸者處境更艱難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收容所能容納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不少無家可歸者可能無法進入收容所過冬,處境越發艱難。報導稱,隨著冬天的來臨,以及禁止驅逐拖欠房租者的聯邦禁令在年底到期,美國會有一大批無家可歸者需要在收容所過冬。但是這些收容所早已不堪重負。美救助機構負責人稱:美國沒有一個城市有足夠收容場所
  • 在澳中國留學生生存狀況調查 呼籲關注疫情下的留學生處境
    近日,由澳大利亞華語辯論協會等機構聯合推出的《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白皮書》就疫情期間在澳中國留學生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根據調查,近67%的受訪學生在疫情中存在明顯的不安感。學生整體上對澳聯邦政府實施的防疫舉措持接受態度,但物資緊缺使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感到焦慮。
  • 疫情下的民辦幼師處境艱難,該何去何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幼兒園開學遙遙無期,這讓本就工資待遇不高的民辦幼師雪上加霜!民辦幼師工作辛苦,沒有編制,工資待遇較低,享受不了五險一金,流動性大。如今幼兒園不開學,意味著沒收入或低收入,生活得不到保障。
  • 英媒:疫情與國際局勢雙重影響 中國留學生處境艱難
    【歐洲時報鄭洋編譯報導】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局勢變幻莫測。雙重特殊境遇下,赴英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紛紛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據BBC報導,赴美中國留學生不但因新冠疫情被困海外,還面臨被美國政治化對待的憂慮。與此同時,蘇格蘭各大學已就新生包機問題進行了討論,負責人阿拉斯泰爾·西姆(AlastairSim)表示,「學校正嘗試討論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 說"美國連空氣都是甜的"的中國留學生,如今處境艱難:真解氣
    這件事情轉眼已經過去了幾年了,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這位&34;的楊舒平如今過得如何了,據說,她的如今處境十分艱難,讓人看了十分解氣。一、 楊舒平如今的處境讓人解氣1、 在美國沒公司願意錄用她楊舒平在畢業典禮一番侮辱祖國的語言,在網上迅速地火了起來。
  • 美國疫情下留學生處境有變好嗎?
    很多中國學子十分關注美國疫情的情況,究竟作為美國留學生的現狀如何了?可以做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嗎?具體情況和天道小編一起看看吧。根據相關機構5月份發布的一項針對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調查,美國疫情下約有92%的在校國際學生仍留在美國的校園或周邊。
  • 留學生的處境到底有多難?
    那就是,留學生現在的處境到底有多難。前段時間,因為幾個回國避難還要「裝大爺」的留學生,搞得全民對回國的華人群體都特別敵視。但有一說一,並不是所有回國的留學生都是老鼠屎。 比如說這位留學生。她在2月底前往德國後,自行隔離14天。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艱難求職路:矽谷"碼農"一職難求
    (原標題:疫情下在美留學生艱難求職路:矽谷「碼農」一職難求)
  • 博阿斯:球隊現在的處境很艱難 或許從歐冠中被淘汰更好
    直播吧11月25日訊 本周中歐冠小組賽,馬賽將在主場迎戰波爾圖。馬賽主帥博阿斯賽前表示,球隊現在的處境非常艱難,或許從歐冠聯賽中被淘汰是件好事。博阿斯表示:「球隊目前的處境非常糟糕。如果像2018年那樣參加歐聯杯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在歐洲足壇經歷了上個賽季後,參加歐戰或許不是那麼好。對陣波爾圖的比賽將會給我們一個選擇,我們拭目以待。」「如果我們能夠擺脫歐戰噩夢那就更好了,之後也許球隊可以在聯賽中創造驚喜。因為球隊在超負荷的運轉中缺乏恢復的時間。首先我們必須讓馬賽獲得本賽季歐冠名額,這是球隊的目標。」
  • 海外留學,艱難遠超我們想像
    失控的疫情讓澳洲高校面臨著巨大的收入損失,也讓海外留學生的學業生涯愈發艱難。而雪上加霜的是,澳大利亞國內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現象層出不窮,部分學生遭遇暴力襲擊,其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據了解,這位遇襲的送餐騎手實為南澳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由於疫情等現實原因,他依靠自己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不料,卻遭此橫禍。
  • 日本疫情紀實|2020年,所有留學生都作出了艱難的抉擇
    一晃兒註定被載入史冊的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希望重啟庚子鼠年的人們或許都在感嘆時光易逝,在這艱難的一年中,我們經歷了太多,新冠疫情不僅奪走了太多人的健康,同時也在對各行各業進行了衝擊,這其中也包含著留學行業。 一時間,留學成了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回國,而國內的人則想出去。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一職難求投出300封簡歷,一個網測機會都沒有;矽谷幾大巨頭,凍結應屆畢業生招聘;剛入職兩個月,遭遇整組被裁員
  • 賽後聲音馬斯卡萊爾:我們現在的處境很艱難。上半場...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賽後聲音馬斯卡萊爾:我們現在的處境很艱難。上半場... 賽後聲音馬斯卡萊爾:我們現在的處境很艱難。上半場... 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 09-27 16:17 賽後聲音馬斯卡萊爾:我們現在的處境很艱難。
  • 在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因疫情陷入「糾結」
    (資料圖)【澳洲網孫詩詩8月21日編譯報導】兩名在澳的中國留學生近日分享了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臨的「糾結」處境。回中國還是不回中國,這成為中國留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同時,墨爾本大學副校長馬斯克爾(Duncan Maskell)也在一次在線論壇上表示,澳洲響應疫情的封鎖令可能比新冠病毒造成的損失更大。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 矽谷「碼農...
    原標題: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一職難求   在美中國留學生求職路比往年走得更為艱難。
  • 疫情中,中國留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新冠肺炎的爆發使100多萬中國學生滯留在空蕩蕩的宿舍和令人恐懼的城鎮,許多留學生希望逃回中國。因為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進展,然而,全球大部分航班取消,試圖阻止第二波從海外傳入的感染。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高成在一篇社交媒體帖子中寫道:「留學生一般是海外華人最關心祖國的群體,他們也是受疫情影響和可能出現的反華情緒影響最脆弱的群體。他們仍然需要對國家有信心。」中國也對中國留學生發放健康包,讓學生感受來自祖國的溫暖和愛。然而,要把他們送回家是很困難的。
  • 艱難的留學生們,我們也是窮人家孩子,承擔不起註銷學籍
    可除了國內的學生,還有一批學生的處境也是非常的困難。相比較於國內的大學生,留學生們不需要擔心開學時間,國內不知道啥時候開學,國外可是標的很清楚,以澳洲的大學來舉例,S1的最晚入學日期應該是本月底。可知道開學日期有什麼用那?眼看著學生要上課了,卻不能去報到才是最大的問題。
  • 德媒:疫情期間在德留學生如何度過經濟困境?
    疫情不僅造成許多人失業,許多學生也因為無法參加考試而必須延長學業,尤其對遠赴他鄉求學的眾多外國留學生更是一段艱難時期。德國政府與各地德國大學配合,祭出應對新冠疫情的學生資金補助以及貸款方案,並且只要是就讀於政府認證的大學,不論國籍、年齡都具申請資格。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
    在美中國留學生求職路比往年走得更為艱難。在美中國留學生求職路比往年走得更為艱難。疫情期間裁員:交通出行、旅遊行業居前新冠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以交通出行、旅遊相關產業最為嚴重,第一時間已反映在裁員人數上。裁員數據追蹤網站(Layoff Tracker)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裁員人數眾多的地區就包括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