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心裡,北大和清華是高不可攀的名校,不是各市各省的高考狀元,根本不可能考進這兩所大學。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長也就是在心裡幻想一下,對這兩所大學他們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按理說清華北大是中國最不愁招生的學校,畢竟只要這兩所大學勾勾手指頭,就有無數個考生前赴後繼地報考。然而近些年來發生的事情卻令很多人大跌眼鏡,北大和清華這兩所高高在上的頂尖名校竟然也開始搶生源了,而且它們為了招收更多的人才,簡直是使盡了渾身解數。
這些年中國發展得很快,百姓的生活質量以及追求不斷提高,如今的清北已不再是人才心中唯一的升學途徑。一些綜合素質強悍的高三學子,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劍橋、牛津……
對於兩所名校來說,雖然人才可遇而不可求,但也絕不可能為了招生而故意降低生源質量。寧缺毋濫的道理誰都懂,如果降低了學校的招生標準,有可能會毀了名校的百年聲譽,而且究竟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呢?這絕對是高考狀元們頭痛的問題,所以說近幾年兩校在招生的時候,簡直是針尖對麥芒,常常把招生攤位擺在隔壁打擂臺。
每年一到招生季兩校都會採取廣撒網的方式,除了北京的招生「總部」外,每個省市同樣會設立招生組織。因此一到這個季節清北會覺得人手不夠用,會臨時徵用大量本校學生,報銷他們的來迴路費,畢竟學長學姐回到母校招生,天然就會讓學弟學妹覺得親近,從而在搶佔優秀生源的大戰中先人一步。
說到這裡有人一定會提到前幾年很火的一張照片:招生諮詢會上其他大學尤其是普通211高校攤位前,往往都會擠得人山人海,可清北這樣的高端大學攤位前卻門可羅雀,甚至負責招生的人已經清閒得睡著了。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清北的招生並不只是在高考之後,往往在學生高二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拉開招生的架勢了。他們先是到某些學校當中,對學生根據成績來進行分層,之後還會摸底學生的高考志願,明確哪些學生是有機會考取自己學校的。
這些工作也只是前期部分而已,下面兩校的重頭戲來了,他們會著重向這些有潛力的學生,講述兩校的優惠政策,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有考上兩校的機會。無形當中讓這些潛力股們,有了報考兩所學校的信心。這就是所謂的有了目標才會全力以赴地奮鬥,而不是坐在家裡等著學生高考結束之後,再讓他們去填報志願。
兩所學校在放榜之後,一般會比其他大學更提前知道學生們的高考成績,接下來就是它們鬥智鬥勇的時候了。為了爭取更優質的生源,清北可以稱得上是用盡各種手段。
比如說各省的高考狀元,清北會盡一切可能爭取第一家去與之面談。大部分人對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更多時候的選擇也會傾向於第一印象。在這之後清北還會用上一個「拖」字,就是儘量去拖延時間,不讓他們見到其他學校的招生組。
此外,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還會帶領他們最有意向的狀元們參觀校園環境,給予學生最直觀的大學感受。這個時候招生組的成員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舌戰群儒的「能者」,只要將這些狀元們成功拿下,就是巨大的成功!
清華北大也需要搶生源,為了招生大招迭出!網友:真是鬥智鬥勇,服務細緻到位,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