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那年美美
本文純屬原創,感謝評論與轉發!
『【美美談情感】,每天趣談人物,社會,熱點等情感新鮮事。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注!』
魯迅在《朝花夕拾》裡面如此感慨:「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但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就再也沒那個味道了。」
何嘗不是呢?兜兜轉轉,最讓我們心動的,還是那抹曾經熟悉的味道,那個熟悉的人,以及那道熟悉的風景。
美食如此,世事如此,就連電視劇,也不例外。
最近,張愛玲最經典的作品《半生緣》,繼2002年拍攝的原版,18年過後,又迎來了一次堪稱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翻拍。
之所以說驚心動魄,是因為它是在老戲骨劉嘉玲和蔣欣的領銜主演下拍攝的,而如此豪華的陣容和專業的演員,卻招來了網友們無情的吐槽,很多人評論「簡直看不下去」,「尬得很」。
也許是製片人覺得對不起原著作者張愛玲,或者扛不起網友們的口水風浪,最後翻拍的新版,不得已被迫改名為《情深緣起》。
而吐槽最嚴重的,是54歲的劉嘉玲媽媽桑硬拗少女感,畫風實在慘不忍睹,眾網友直呼「辣眼睛」。
大家在勉強看了兩集後,都忍不住再翻回18年前的經典原版,二睹芳容後,那叫一個回味無窮。
原版裡面蔣勤勤飾演的顧曼璐,和劉嘉玲的新版放在一起對比,哪個更惟妙惟肖,可以說是高下立判。
說起顧曼璐這個角色,如果說18年前是同情,那18年後,則是滿滿的敬佩。
在《半生緣》這部反映三十年代民國時期愛情的電視劇裡,顧曼璐的命運,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年代女性的代表,坎坷而又可憐。
作為家中的長女,在父親逝世後,她便套上了一個「扶弟魔」的魔咒,而且她要「扶」的對象,不僅僅有弟弟,還有妹妹,母親和祖母,她要撐起的,是全家老小7口人的吃喝拉撒,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當代樊勝美。
重男輕女的母親和祖母,在先後有了顧曼璐和顧曼楨兩個女兒後,即便日子再窮苦,也依然不忘要再生幾個男丁。
在她們看來,女兒終究是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留在家裡的根,所以在顧曼璐的父親離世後,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而作為家中長女的顧曼璐,自然理所當然地扛下了養活一大家子的責任,年紀輕輕就開始做起了舞女。
她頂著周邊人的唾棄,頂著鄰居異樣的眼光,每天疲憊不堪地出入風月場所,甚至在外面看了一天別人的臉色回來,還要遭遇家人的不理解。
就連最小的弟弟,都可以當著長輩的面,揶揄她給家裡人丟臉,卻從未想過,自己今天的豐衣足食和學費,背後付出的,都是姐姐的血和淚。
顧曼璐風華絕代的氣質,妖嬈嫵媚的芳容下,掩蓋著的,是一副高傲,自尊而又隱忍的靈魂。
而在姐姐的羽翼保護下,妹妹顧曼楨有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無拘無束地成長,沐浴著青春綻放的光芒,端莊而又美麗,儼然一個大家閨秀。
這樣的顧曼楨,安安靜靜地長成所有人期待的樣子,嫻靜,清純,溫柔,獨具一格,不可多得。
而作為姐姐,每天穿梭在風月場上的顧曼璐,則飽受了身邊人的白眼,也沒少被家人埋怨。
「輕賤,下流,無情,潑辣,暴躁」,是這個社會附加在她身上最沉重的標籤。
18年過去,再回看《半生緣》原著,也許你會以為,她只是個穿梭於男人之間的風月女子,可事實上呢,這個從小就懂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擔負起一家人生活的顧曼璐,其實才是人們眼裡真正的大家閨秀。
為了成全妹妹這樣一個所有人眼裡高貴的大家閨秀,為了成全弟弟的上學夢,為了不讓母親和祖母的希望落空,顧曼璐付出了一個女孩最寶貴的貞潔,丟失了最可貴的青春,也錯過了最美麗的愛情。
對於母親和祖母來說,顧曼璐只是養活弟弟妹妹的一個賺錢機器,一個可以代替父親給全家過上好日子的頂梁柱,一個甚至連死都沒有資格,更談不上人格自由的金錢的傀儡,僅此而已。
家裡的長輩們無所顧忌地,毫不心疼地利用曼璐的青春,利用她的夢想,來換取一家人的衣食無憂,來換取家裡男兒考取功名的期望。
而曼璐自己的人生,她的幸福,還有她的清白呢, 統統都沒有,甚至連命,都不是她自己的。
當她舞女的身份,被初戀張豫瑾的媽媽識破,被對方當眾羞辱,心如死灰想要跳河輕生的時候,一旁的祖母哭得呼天搶地。
然而,祖母害怕的,不是曼璐的離開,而是曼璐離開後,家裡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再也沒有了著落,尤其是擔心幾個還等著上學的孫子的前途。
那一句「你若死了,曼楨和你弟弟他們怎麼辦?」,在祖母口口聲聲對曼璐的所謂疼愛面前,顯得無比諷刺。
是啊,曼璐若不在了,往後一家老小要怎麼過日子呢?
為了自己尚未完成的養家使命,顧曼璐不得不咬著牙,絕望地從冰冷的河裡走上岸。
就因為你是長女,就因為你懷揣一腔忠孝,所以對你顧曼璐來說,追求自我,奔赴愛情,那是矯情,而扛起責任,挽救蒼涼,才是正道。
顧曼璐,用單薄的臂膀,用寶貴的青春,換來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穩定,然而,讓人寒心的是,所有人一邊依靠著她,一邊又嫌棄她。
到最後,她被剝削得什麼都不曾剩下,除了千瘡百孔的內心,和極度的不安全感,以及對未來的恐懼。
尤其是她那句「我都這樣了,還能找到什麼樣的好人家?」,讓人心酸不已。
而在流言蜚語下,掙扎無果的她,也徹底放棄了自我救贖,心甘情願地跟了猥瑣渣男祝鴻才,明知道他並不愛自己,可又能怎樣呢?她沒有更好的選擇。
她所有的高貴,所有的驕傲,所有的夢想,在這一刻,都碎成了渣,掉落了一地,她能清清楚楚地聽到自己夢碎的聲音,能一眼無邊地把自己這一輩子看到頭。
她拼命隱忍著,卻又不甘心,在驕傲和挫敗中,糾結,崩潰,但她還是咬著牙,把這一切都扛了下來。
然而,她越是這樣假裝堅強,越是讓人感到心疼。
都是家裡的女兒,妹妹顧曼楨,卻贏得了顧曼璐身邊所有男人的鐘愛,而顧曼璐,又何嘗不和普通女孩一樣,嚮往嫁給自己最愛的人,嚮往美滿幸福的婚姻,嚮往所有的浪漫和美好呢?
可她所有的夢想,所有的憧憬,在一地雞毛的現實生活裡,一點點化成了泡影。
甚至到最後,連自己的命也搭進去了。
不得不說,《半生緣》這部劇,在張愛玲的筆下,可謂是「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寫盡了人性的陰暗,道盡了世事的悲涼。
顧曼璐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既堅貞,又隱忍,時而妖嬈嫵媚,時而風情萬種,時而彪悍潑辣,時而尖酸刻薄的舊時代弱女子形象。
18年前,我們把顧曼璐看成是一個只依靠男人過活,沒有自我的精緻而又貪圖享受的利己主義者,一個薄情寡義,只仰慕權勢和地位的膚淺的風月女子。
而今天,作為跟她一樣,吃過辛苦,熬過風霜,被生活碾壓過,也妥協過的成年人,我們終於一點點理解了她,讀懂了她。
雖然最後,她為了挽回自己的丈夫祝鴻才,不惜設計讓祝鴻才糟蹋妹妹顧曼楨,那個雷電交加的暴風雨夜晚,顧曼楨被囚禁借腹生子的一幕,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也是全劇最陰暗的一角。
但顧曼璐耗盡一生韶華,極力呵護的家人,最後都跟那些冷眼唾棄她的路人一樣,成為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連初戀張豫瑾,這個她心裡殘存的最後一點回憶,也被妹妹剝奪了去。
她對妹妹的反噬,雖然讓這個故事顯得蒼涼,悽美,而不圓滿,但她並非陰暗得讓人細思極恐,張愛玲這樣的安排,卻恰恰反映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畢竟,「聖母心」和「聖母婊」,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
也許,這就是顧曼璐在為家人隱忍和犧牲一輩子,最後卻落了個丈夫不愛,終身不孕,連家人都嫌棄的悽慘結局,頓悟過來之後,拼盡全力反抗的最後一絲鋒芒。
《半生緣》是張愛玲晚期的作品,顧曼璐一生的遭遇,像極了我們的生活,無奈,痛苦,拼命掙扎卻仍然不盡人意,同時也是張愛玲一生的折射。
人都會有兩面,顧曼璐最終反噬妹妹的幸福,無疑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猙獰,人性的自私。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也不可抹殺,那就是她曾經付出過的那些溫暖,支撐了最親的人,度過了無數個漫漫冬夜。
光從這一點看,她就有如一個大家閨秀那樣,高貴,善良,值得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畢竟,我們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任何人。
這個人,是你,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