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說一下春節的最後一天正月15,也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過完元宵節也就意味著這春節結束了,一切又回到以前的軌道上,去工作,去學習。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燈節等,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今天我給大夥講講這元宵節的來歷和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為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中,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當然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就像有一條長河,神話故事貫穿古今就像一層層波浪,點綴著文化。今天也可以大家說一個元宵節的神話來源,也代表著古人的智慧與想像力。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到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你把我的寵物殺死了,我要給你們點教訓,於是就傳旨,讓天兵天將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上有一個女仙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凡間,就說天帝要燒死你們,你們趕緊想想辦法吧。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驚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白鬍子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
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夥聽了覺得好像有那麼點道理,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耳欲聾,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村落無人畜生還。就回去稟報了天帝,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而那位女仙的名字叫著元宵,人們為了感謝女仙不顧自身安全,冒著被天帝處罰的風險來人間傳達消息,就把這一天叫著元宵節,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煙火,吃著湯圓。以此來紀念那位心地善良的女仙,今天你是不是又學到一個新的知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