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彈指一揮幾十年,昔日風華正茂的少男少女們如今已兩鬢斑白,步入了天命之年,我們風風雨雨、溝溝坎坎。
四十幾年的歲月不算短暫,唯一不變的是同窗兩年結下的情誼。為了重溫青春歲月,今天大家放下手頭的事務,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來,共敘分別意、暢談闊別情。
那兩年發生的故事,沉澱了四十幾年,依然讓人感動,值得我們用心去體驗,用一生去回憶、去收藏。以往的一切,無論是對還是錯甚至是荒唐,現在想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親切。
這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財富,足以讓我們一生去倍加珍惜.四十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創造生活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體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後,在經歷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後,才發覺:讓我們最難以忘懷割捨不掉的依舊是那份濃濃的同學情。
儘管由於通訊地址的變化,我們曾經無法聯繫;由於工作的忙碌,我們疏於聯絡,可我們的友誼沒變,我們彼此的思念在日益加深,互相間默默的祝福從未間斷。
友誼不曾因歲月的流逝、境遇的變遷而退色、而淡漠。這份情誼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遠而回味無窮。
今天的聚會,圓了始終縈繞在我們心中的夢。為此,我感謝籌備組人員的精心組織和策劃,他們的辛勤努力為大家互相傾訴思念和交流人生感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我們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感謝老師和同學們擱下手頭俗務前來參加我們四十幾年一遇的盛會!相信:這次四十二周年的同學會一定會給我們今後的人生記憶抹上濃重而精彩的一筆。
一一獻給二0一九年初中同學盛會
己亥早春,同湖景陽。
西裡同鄉,貟姓保江。
望月設宴,款待同窗。
依樓眺遠,遍賞堤邊湖畔,柳綠花香。
舉杯開懷,盡說同學年少,意氣飛揚。
四十二年前, 我們曾經在一起, 憨頭憨腦在九龍七年制學校讀書學習, 我們的家是新黨九龍張莊龍泉東西裡。
五七道路勤工儉學 我們春天挖白嵩芽子冬天剝花杆皮, 以學為主兼學別樣 我們平沙造田捉特務在西裡村的沙林裡。
難忘七六擎天折柱, 錘胸頓足我們告別了最最敬愛的周總理, 民痛國殤救星隕落, 撕肝裂膽我們沉痛悼念偉大領袖毛主席。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 我們的名字飽含著那個時代父母的希翼, 香花芳草女孩爭妍, 龍穿髙雲虎嘯山林男孩剛強富民講正義。
二0一九年四月一日
這就是我們當年讀書的地方
九龍盤踞地,
三裡皇家苑。
更有張家莊,
一衣帶龍泉。
當年六社廟,
求神享永年。
其後改學校,
格局數變遷。
我等曾聚此,
七年把書念。
六社廟,亦稱九龍廟、太皇廟,解放前曾是九龍、西裡、東裡、沙裡、龍泉、張家莊等六個村莊共祭祈福之同廟,也是大荔縣名廟之一。解放後,成為除沙裡以外,其它五個村莊辦學之處。其間,較長時間是七年制學校,文革末期,曾有短時間帶帽高中。現仍為官池鎮一所大規模小學。我曾在此上學七年,度過了誠實幼稚的小學初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