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病,俗稱蟲牙、蛀牙,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
話說人的口腔內存在大量的細菌,食物殘渣、唾液中的蛋白質等物質殘留在牙齒上,使得細菌無時無刻都在快速繁殖,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潔,久而久之,健康的牙齒就會被細菌「咬」成蛀牙。一旦長了蛀牙,吃東西時要格外小心,很容易被塞牙,也不敢任性地吃刺激性食物,十分難受。健康的牙齒是怎麼一步一步變蛀牙的呢?
在我們牙冠的外面有一層堅硬的牙釉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牙釉質包裹著牙冠部的牙本質,牙齒最裡面是牙髓,屬於軟組織,其中有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等。而牙齒變壞全過程,只需要這4步,每一步都是蓄謀已久。
第一步:損傷牙釉質
早期的蛀牙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牙釉質表面會出現大小不一的黃褐色斑點,但經常被人們所忽視。
第二步:侵襲牙本質
蛀牙如果繼續發展,就會深入到牙本質淺層,這時會在牙齒表面觀察到明顯的「黑洞」,可能會有吃太多甜食後牙齒痛的症狀,刷牙或漱口後疼痛便會減輕。
如果去看牙醫,可能會被建議補牙,但補牙材料容易脫落,會出現反覆補牙的情況。
第三步:襲擊牙髓
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腐蝕就會繼續向牙齒深部擴散,到達牙本質中層或接近牙髓時,牙齒對冷、熱刺激變得敏感,吃冷的食物或燙的食物就會出現牙痛。
第四步:攻擊牙體深部
當侵蝕到達牙本質深層時,食物殘渣更容易殘留在齲洞裡面,使得細菌也向牙齒更深部繁殖,如果滲透到牙髓組織,就會引發劇烈的疼痛,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一旦發展成牙髓炎,就需要進行根管治療,如果牙齒大面積受損,在根管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做新的牙冠,聽起來不便宜哦~因此,保護牙齒,不僅能免去牙痛的煩惱,還能治「窮」病!
其實,蛀牙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要細菌腐蝕堅硬的牙釉質並不容易,因此做好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1)使用牙線,科學刷牙
刷牙是最有效預防口腔疾病的措施,每天早晚兩次刷牙,每次刷3分鐘,做到面面俱到。此外,飯後建議用牙線清潔牙間隙並漱口清潔,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護牙齒健康。
正確的刷牙方式:將牙刷斜立呈45度角,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然後輕輕地、小幅度地刷,保證每顆牙齒的內側、外側都刷到,最後,別忘了上下牙齒的咬合面也要刷哦。
2)保護牙齒,從嬰兒抓起
寶寶在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就要注意口腔清潔了,早期家長可用指套牙刷或者紗布沾水清潔;當牙齒逐漸增多,就要考慮使用可吞咽的牙膏刷牙了。3歲後可使用含氟牙膏,3歲半後可以進行乳磨牙的窩溝封閉,第一磨牙(6~7歲)和第二磨牙(11~12歲)完全萌出後也建議進行窩溝封閉,可極大降低齲齒率。
3)少吃甜食,拒絕菸草
甜食能加速口腔細菌的繁殖,建議儘量少吃,每次吃完最好立即漱口。吸菸同樣也會讓牙齒產生各種病變,更應注意口腔衛生。
4)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建議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齲齒的跡象,越早治療越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我們自己的牙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