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修訂並印發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與管理辦法》;兩年一度的評選正如火如荼進行,全國各省第九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申報人員名單已在公示……近450萬勘察設計人翹首以盼,「大師」會花落誰家?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大師」代言院所實力
據悉,「大師」不僅要求具有深厚專業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工程勘察設計領域取得卓著成績,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相關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還要有累計從事工程勘察或工程設計工作20年以上;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勘察或設計,達到同期、同類型項目的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
正因為標準高、審核嚴,住建部自1990年開始評選全國勘察設計大師,至今共公布了8批僅506人。在知識密集型與人才集中型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2018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年末從業人員447.3萬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40萬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一項最高榮譽稱號。誰家擁有的「大師」多,往往代表該院所專業人才實力的不凡。
勘察設計「大師」培養難,啥因素在「做怪」
勘察設計「大師」的培養,除了專家本身過硬業務水平外,也與良好的工作環境分不開;從今年的公示名單來看,湖北、四川、重慶、浙江、山東等申報名額較多,與其所在在勘察設計機構多,整體行業氛圍好有很大關係,具體到企業內部層面,知識型、學習型組織氛圍濃重的院所,無疑更有利於培養「大師」。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勘察設計院應用知識管理,其價值進一步彰顯,但由於缺乏專業化、體系化設計與IT支撐,其知識管理效能,尤其賦能員工成長,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瓶頸:
● 海量知識資產,如何體系化管理,方便搜索和查找?
● 專家多年經驗如何挖掘,讓隱性知識在更大範圍發揮價值?
● 如何及時推送知識給新員工、設計師,助其成長為專家?
● 大師項目成果如何快速回收、分享,賦能業務創新與高效協作?
● 如何用智能化技術助力專家更高效,聚焦更有創造力工作?
想「量產」更多「大師」,知識管理能做啥
未來工程勘察設計院的競爭,是以大師、專家為首的人才梯隊的競爭,如何打造更多「大師」,數位化時代需要知識管理髮揮更大的價值。
1、四庫全書,讓「大師」經驗傳承更方便
通過核心知識識別、梳理、分庫、分類,構建標準規範庫、項目成果庫、科研成果庫、專家庫等,結合知識地圖、專家體系、知識社區、知識搜索,推進核心知識資產的積累與復用。
2、在線學習,讓新人變「專家」路徑更短
打造線上企業大學或書院,結合闖關學習、自主學習、每日一學、每日一考,讓學習路徑清晰化、學習模式遊戲化、學習時間碎片化,賦能新人快速成長,企業人員能力成長有保障。
3、知識智能,讓「準大師」們工作更高效
企業主數據圖譜建模,打造基於主數據圖譜的智能決策支持平臺,達成實體+屬性精準查詢,一鍵獲取客戶、項目相關信息。利用機器人的語義理解能力,與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流程做對接,就可以跳過層層的菜單選項,直接定位需要辦理的業務。實現自動匹配相關問題學習。
作為數位化工作專業服務商、阿里釘釘唯一投資的OA廠商,藍凌將發揮知識管理領域18年專業沉澱,結合服務中國鐵路設計集團、中建西南院、長江設計院、同濟設計集團、中交四航院、中電建貴陽院、中能建安徽院等成功經驗,賦能更多勘察設計企業高效、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