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率隊考察東南大學,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郭元強陪同考察。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代表學校對周強一行表示歡迎。他說,東南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藉助新工科發展的潮流,學校著重在電子、信息、控制、計算機等相關學科加大建設力度;在支持這些學科發展的同時,用其建設成果助力土木、建築、交通、機械等傳統學科轉型升級,並助力相關新工科和人文社會科學進一步交叉融合。目前,學科交叉融合還在探索階段,未來任務還很艱巨。
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崔鐵軍以《電磁空間和電磁新基建》為題匯報了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情況,並重點匯報了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的進展、信息超材料的應用及前景展望。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主任劉豔紅匯報了基地建設情況;東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王祿生介紹了一站式多元化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的研究進展。
聽取匯報後,周強首先對崔鐵軍牽頭的科研團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我國國防工業、信息產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祝賀和敬意,對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積極參與、江蘇省高院和東南大學密切合作建設的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目前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下一步在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十四五」規劃等方面,東南大學、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支持的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以及崔鐵軍院士領銜的相關科研項目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他希望東南大學繼續發揮交叉學科的獨特優勢,推動法學學科的發展;在司法大數據的深入運用,新技術及其應用場景的探究,瞄準世界前沿、填補相關領域法律空白等方面,不斷推動中國司法實踐和司法改革;努力培養出更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所需的高素質、複合型法治人才。他強調,東南大學要在「十四五」期間,努力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運用到產業發展、新基建等領域,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做出更大的貢獻。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將進一步加強與東南大學的交流合作,支持東南大學發揮學科優勢,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司法理論與實務創新,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推進中國司法事業發展和法治中國建設。
婁勤儉在講話中指出,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目標定位,東南大學要加強和相關部委、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共同來推動信息超材料等科研成果的推廣運用。他對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將法院的實踐基礎、法學院的研究能力、計算機學科的有力支撐進行有機結合給予充分肯定,並表示江蘇省委省政府將繼續支持基地建設。他希望未來基地的建設能進一步推動計算機學科和法學科的相互支撐、互促發展;在深入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法院應用的同時,也能在研究制定相關法制政策、解決法律法規相對滯後的問題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充分發揮法治引領規範保障作用,為在新起點上不斷開創「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於厚森等相關負責同志,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茅仲華,東南大學校領導任利劍、丁輝、黃大衛、金保昇、劉攀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法學院教師代表等參加調研座談會。
延伸閱讀
東南大學法學學科,肇始於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1995年東南大學恢復法學專業,成立法律系,2006年建立法學院。經過二十餘年發展,法學院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日益提高,已經形成了包含法學本科、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法律專業學位碩士點和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內的完整的法學人才培養體系。2016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法學學科同時被納入江蘇省重點學科;2019年法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9年獲批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20年入選江蘇省品牌專業。在「軟科中國最好法學學科」排名中連續4年位列全國前10%,穩居一流法科行列。
經過二十餘年發展,法學院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日益提高,已成為我國法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與學校「雙一流」建設相匹配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法學院現有包括法學本科專業、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法律專業學位碩士點和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內的完整的法學人才培養體系。東南大學法學院通過與學校優勢學科結合進行交叉學科的辦學與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在工程法、交通法、醫事法、大數據與網際網路法學等特色領域闢徑拓新,努力發展與這些領域相匹配的研究基地與平臺,相繼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探索出一條在理工科強勢大學培養法科人才的特色之路。
關注"東南大學本科招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東南大學新聞網、東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