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

2020-12-24 百家號

導語: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新加坡小印度及小中東區無疑是星國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街道,充斥著眾多的不同文化宗教建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中國寺廟等,造成了眾多元素融合而成的景象,小印度區聚集在新加坡的Serangoon Rd一帶,最早期是印度商人飼養販售水牛之處,但如今現在的繁榮的小印度區則是個充斥著五顏六色的特色建築之處,來自印度、孟加拉以及斯裡蘭卡短期來到新加坡工作的勞工們也都選擇在此落腳,早就了小印度是新加坡最多元的文化的融合代表處。

維拉馬卡卡拉曼廟,從小印度捷運站出來往維拉馬卡卡拉曼廟的方向行走,第一個碰上的就是維拉馬卡卡拉曼廟,就我見過的印度廟其實規模都不大,新加坡印度教也不例外,但印度廟的特色就是其繽紛亮麗的外觀,這座維拉馬卡卡拉曼廟是小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廟之一。只可惜當時這印度廟正在整修看不見其外觀,這座印度廟是早期由印度來新加坡工作的人們在1881年所建立,主祭印度教卡莉女神,是新加坡第一間祭祀卡莉女神的印度廟,其在孟加拉地區很受當地人民的愛戴,也因此這座神廟也是新加坡最繁忙的印度廟。當我抵達時不少信徒在廟內祝禱祈願,加上我知道部分印度教內部是不開放拍攝,所以就沒有拍攝他們祝禱的畫面,但確實能感受到這座印度廟的鼎盛之處。

接著往Serangoon Rd.走800公尺就可以抵達這座印度廟,這座印度廟建立於1855年,歷史較前述及的印度廟要久,但是20公尺的高塔較新,是於1966年所建造,恭奉著毗溼奴,雖然前往這座廟之時感覺信眾不多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每年二月的大寶森節這座印度廟卻是信徒遊行中心,熱鬧景象非凡。龍山寺,龍山寺就位在斯裡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北邊的Race Course Rd.,是傳統的中國道教的廟宇,是由福州僧人在1917年所創立,主要祭祀的是觀音,龍山寺木造梁柱以及華麗的雕刻就是個很傳統的道教建築特色,而且跟越蓋越華麗的道教廟宇完全不相同,不過有趣的情形是因為附近走向是住宅區,因此房屋蓋的都比龍山寺要高許多,因此如此矮小的龍山寺反而非常的突兀,算是個小有特色之處。

恆佛寺,可惜的是當我前往恆佛寺之時,寺廟門是緊閉,因此不得其門而入,據說裡面除了有道教的觀音之外,還有幾尊印度教的神也在裡面,這座由泰國僧人在1927年所創立的佛寺,因為香火鼎盛,在慈善家的捐助之下擴大修建,據說寺廟中間的佛像高15米,重達300公噸,十分壯觀。

阿督卡夫回教堂,如果要問我小印度區有哪座廟是最值得一遊,我一定說是這阿督卡夫回教堂,雖然這座清真寺規模不大,但就我曾經造訪過的來說,已經算是非常獨特,位在Dunlop St.上,離小印度捷運站約莫700公尺的距離而已。這座清真寺融合了許多不同的建築元素,教堂的入口處上方則是有精心打造的日晷,日晷上總共有25個三角形,這其實樣式不禁相同,但是不同的阿拉伯文字所組成,每個文字象徵著每位先知共25位先知,那日晷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只有在這裡才有的裝飾,

阿督卡夫回教堂則是非回教徒不得入內參觀,教堂內是他們參拜之處,雖然未曾到過回教的發源地中東參觀,但是就我所參觀過東南亞的回教堂來說,阿督卡夫回教堂已經可以排得上是前三名的教堂了,夜晚的小印度燈火通明的程度不減,讓原本看起來很特別的歷史街道又更多了不同的風情,只是非常意外地白天如此熱鬧的小印度,在夜晚的人潮竟是沒有很多,朋友說應該是平日的關係,假日的小印度人潮可是非常的擁擠呢。新加坡的朋友除了帶我吃辣死人不償命的印度咖哩之外,還帶我嘗試了道地印度甜點,吃遍澳洲、日本、泰國、印度等美食的我之能說,中國的食物跟甜點是最不甜的,這印度甜點甜到真的會讓人受不了呀。

觀音堂,位在Waterloo St.的觀音堂,在小印度區過條小溪就可以抵達,是新加坡最繁忙的中國寺廟,觀音堂建立於1884年,經過多次翻修才造成如此巍峨的寺廟建築,寺廟外賣花者、算命者以及香客的往來絡繹不絕,翻修過後所有佛像包括觀音都是供俸在寺廟的正殿,而後面則是有恭奉著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克裡斯南興都廟,觀音堂隔壁的則是克裡斯南興都廟,這座印度廟規模較小,部分來到觀音堂的香客會順便參拜這座印度廟,但我對印度廟平常涉獵不深,但這座印度廟是我發現第一個拿香拜拜的印度廟耶,還是我以前完全沒發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的中國城,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地!
    新加坡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中華人移民的歷史可追溯至1821年,如今已在新加坡的人口比例中佔大多數。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語言,使牛車水更加容易親近。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這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新加坡的中國城吧。
  • 傳說中最神聖的一條街,只有新加坡人才知道這個秘密
    「神氣」的街道嗎?   其實除了觀音廟之外,四馬路上還有印度廟,天主教堂和猶太廟,不同宗教共享一條街的情景夠神奇吧?新加坡應該算得上是世上唯一一個種族宗教與和諧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國家。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四大種族——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族。
  • 東京一座奇特的寺廟,外表像印度建築,內部還有管風琴
    這些寺廟多數都是古風十足的東方木結構建築,如東京的淺草寺、京都的清水寺以及奈良的唐招提寺等,這些傳承古老東方審美的優雅建築不僅讓我們了解到日本佛教和建築藝術的特點,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唐宋時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所以說,到日本看寺廟,就如到歐洲看教堂。
  • 新加坡的小印度,帶你前往童話中的彩色王國,體驗異域風情
    花環剛走進小印度藝術區,迎面而來的陣陣花香讓人陶醉其中,街道兩旁的商鋪內掛滿了一串串用玲花、三角梅、雞蛋花等鮮花編織而成的花環,當地人用五顏六色的鮮花來祭神小印度的核心地標——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它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教寺廟之一,是最初來到新加坡的印度移民們,為了尋求伽梨女神的庇佑所建造出來的。
  • 中國一千年清真寺,多次被毀卻保留下來,如今門票3元成網紅景點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寺廟眾多的國家,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能見到寺廟的蹤影,尤其是在一些有著悠久歷史古都的地方,更是有著多座寺廟,每一座寺廟的背後,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
  • 新加坡景點精選新加坡景點介紹,新加坡必去景點推薦
    坐落新加波河東部、和唐人街牛車水對望的小印度,原本是英國種族隔壁統治政策下的泰米爾移民居住區,也因此這裡大部分店屋沒有坤成路的精雕小琢,反而像抽象表現藝術大師勾勒的簡單線條,不過它的用色,可說是超視覺是等級。要多紅就多紅、要多黃就多黃、要多藍就多藍,這裡的房屋根本擺明對隔壁的說:「我才不在乎別人看不看得到你勒。」也因此,街道呈現出一種非常活潑的氣息。
  • 漫步新加坡 遊走在小印度區的幻彩國度裡
    新加坡是典型的花園城市國家,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擁有時尚與潮流的白晝以及夢幻迷離的夜晚,濃鬱的老南洋殖民地風情和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在這裡和諧交融。而這裡佔全國3/4華人的比例讓每一個來到新加坡的人感覺又是那麼親切。
  • 從長沙飛往新加坡,來一場多元文化和美食交融的新春之旅
    「五彩斑斕」是小印度的標籤。小印度街道上的花市頗有特色。充滿設計和文藝氣息的哈芝巷有各種各樣的塗鴉。牛車水是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中國城被稱為「牛車水」 ,據說是當年新加坡還沒有自來水設備,全市所需的水,都得用牛車自郊外運載到市中心。由於唐人街處於中心地區,於是這個以牛車載水供應用水的區域就叫牛車水。夜晚降臨,這裡燈火輝煌,人來人往,是一個集中國特色美食、古香古色工藝品等為一體的現代購物中心。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為何會有小印度的存在?
  • 「初訪必去」新加坡三大特色街區一日遊玩攻略!
    新加坡有三大特色街區:充滿咖喱味、印度人聚集區的小印度,滿牆彩繪、穆斯林聚集區的甘榜格南,以及像是一秒回到家鄉、華人聚集區的牛車水。一直想去神秘國度印度一探究竟,怕飲食不習慣,怕旅行不安全,於是就先來到了新加坡小印度來看一看這三個特色街區挨的比較近,一天時間足夠逛完。
  • 那些關於新加坡獨有的人文風情,聽我慢慢給你講……
    景點一:小印度如果你是一個喜愛色彩的人,新加坡的小印度值得一去。小印度顧名思義即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了。在1819年,萊佛士爵士的船航行到了新加坡,在隨行的隊伍中有很多印度的助手以及士兵。他們成為了新加坡土地上第一批的印度移民。
  • 天然原始森林- 新加坡植物園
    小印度位於 新加坡 河的東岸,是當地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在許多方面類似於 印度 ,包括道路建設和使用,猶如 印度 的縮影。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是小 印度 主要的商業街,沿街有竹腳中心(Tekka Centre)、竹腳廣場、小 印度 中心、實龍崗廣場和穆斯塔法中心(Mustafa Center)。這一帶有數座 印度 教寺廟和清真寺,如維拉馬卡 裡拉 曼廟、安古利亞回教堂、維達帕提雅卡雅曼興都廟、Jalan回教堂等。
  • 火爆全球的新加坡親子文化行!
    本土建築 到訪這些直接受到印度或中國本土建築風格影響的寺廟,追溯新加坡的根源。、神話生物以及英屬印度時期的印度士兵。寺廟採用獨特的福建建築風格,其特色在於細緻的龍和神佛雕像,以及屋脊上色彩繽紛的碎瓷片。趣味小常識:這個建築傑作在建造時從未用到一個釘子,現已被列為國家古蹟。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丨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 探秘獅城,玩轉新加坡環球影城
    說到牛車水,其實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新加坡佔大部分比例的人口都是華人。牛車水的史密斯街是新加坡的美食街所在地,狹窄的街道,中午到這裡兩旁都是熱熱鬧鬧的餐廳,中餐、印度菜、馬來菜在這條街上都能滿足你的胃。唯一不足是這裡的餐廳沒有空調,在新加坡室外用餐還是挺熱的。
  • 在新加坡Little India小印度體驗印式歷史、文化和生活
    小印度是新加坡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沿著實龍崗路 (Serangoon Road) 和周邊的幾條街道前行,欣賞興都廟、華人寺廟、回教堂和基督教堂和諧並存的特色。南印度素食、北印度唐杜裡燒烤美食, 以及本地美食如印度煎餅(roti prata)和拉茶(馬來語 teh tarik)等必將令你胃口大開。
  • 新加坡從新發現愛篇5
    新加坡·從「新」發現愛~在 小印度 連壁畫都是 印度 風格的,非常有意思,畫著各種勞作中的印度人。既然是 小印度 最不可或缺的一定是 印度 文化的存在,他們在這裡生根發芽開出了不一樣的花。小印度有很多很多印度廟,有各種印度式的圖騰和雕像。只在別人照片裡看到過的 印度 僧人形象,第一次真實的出現在眼前。
  • 西藏的清真寺、教堂與神廟|佛國之外 信仰天堂
    500多年前,由當時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寧夏、甘肅等移居穆斯林籌資共同興建了這座位于格薩拉康小學巷內的清真寺。清真寺總共歷經了4次維修。"文革"時期遭到嚴重損毀,2001年7月在原址上拆掉了道光八年(1828年)時所建造的木構建築,改建成目前所看到的這座新穎明亮的磚造清真寺院。
  • 新加坡開放旅行了!僅面向四個國家,中國在內!除了環球影城還有什麼...
    倒計時6天,新加坡9月1號開放啦!!!旅行鷹訊據新加坡衛生部表示:從9月1日起,新加坡政府將把從低風險國家和地區入境的旅客所需完成的「居家通告」隔離時間從14天下調至7天。這些低風險國家和地區是澳大利亞(除維多利亞州)、中國大陸、中國澳門、中國臺灣、越南和馬來西亞。
  • 新加坡美食全攻略
    娘惹菜,新加坡地道美食,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馬六甲菜餚,傳統中國菜烹飪法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 娘惹菜 新加坡馬來西亞除了這些餐餐不同款的當地美食吸引著眾人,各種民族、各種文化和信仰在這裡相互交融,也形成了她獨特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