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信或拿下東芝電視業務,日系彩電僅剩索尼苦撐

2021-01-15 家電人

當下的彩電市場有兩大消息:一是樂視因監管原因放棄了對美國本土最大的電視廠商Vizio的收購,二是日本老牌科技公司東芝因為巨虧或出售電視業務,而中國彩電品牌海信是潛在購買方。

從這兩條新聞不難看出,全球彩電業正處於一個格局重組的關鍵時期,而中國品牌有可能在格局重塑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拿下東芝有三大利好

東芝要出售電視業務並不奇怪,因為此前為逆轉巨額虧損,東芝已先後出售了白電、醫療設備等業務,而快閃記憶體業務也正在出售的談判中。

實際上,東芝雖然貴為電視業務的老牌企業,但近年來的狀況並不樂觀。2016年4-9月,東芝的電視業務銷售額同比減少42%,僅為279億日元,營業損益為虧損105億日元。而在2015年底,東芝就針對電視業務做過一次調整,減持了與TCL集團合資的液晶電視銷售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從51%降至30%。此次要出售是東芝電視業務子公司「東芝映像solution」的過半股權,而業界傳接盤者很可能是中國品牌海信。

在釘科技看來,海信如拿下東芝電視業務,有三大利好:

一是提升畫質技術。海信一直以來對彩電的畫質技術青睞有加,獨家研發了ULED動態背光分區技術、Hiview Pro畫質引擎晶片等,而東芝恰好在畫質技術方面也有較為深厚的積累,其擁有幾百人的研發中心和兩座工廠,一直專注於畫質晶片和圖像核心算法等方面,擁有數千項專利。如購得東芝電視業務,顯然會有利於海信提升電視的畫質水平。

二是拓展全球市場。東芝電視雖然整體境遇不佳,但在部分國家市場,東芝電視還有享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比如,在日本市場,東芝電視品牌知名度仍然位居第二,高於索尼和松下。如果購得東芝電視業務,對海信的全球市場拓展大有裨益。

三是鞏固全球前三的地位。海信是國內的第一大彩電企業,全球市場位列前三。但海信與身後TCL、索尼的差距並不大,而與三星、LG的距離又有些遠。因此,要鞏固全球前三的位置,拉進與三星、LG的距離,通過資本併購的方式擴大品牌和市場佔有率,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

對於海信來說,一方面自身有併購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有拿下東芝的實力。此前,海信就已經購得夏普墨西哥的工廠,並獲得在美洲的品牌使用權。其在全球擁有12個生產基地,其中海外生產基地3個;在全球擁有12個研發中心,其中海外研發中心共7個。

日系品牌集體沒落

東芝出售包括電視在內的家電業務並不是首次。2016年,中國白色家電巨頭美的,就耗資514億日元收購了東芝80%的白色家電業務股權,並獲得了40年的品牌授權。東芝不斷出售家電業務,折射出的是日系品牌在家電行業的集體沒落。

夏普作為液晶鼻祖,其電視業務也不佳。在將墨西哥工廠以及美洲的品牌使用權賣給海信之後,夏普2016年又以38億美元的價格將電視業務賣給了鴻海集團,正式放棄了自己運營彩電業務。

再看看另一家日系家電品牌松下。據報導,由於長時間處於虧損狀態,業績低迷,松下將對多個部門進行裁員,並有可能將液晶面板生產線出售。從財報看,松下預計2016財年的淨利潤為1300億日元,同比下降20%,銷售額為7.35萬億日元,下降4%,將創2012財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因等離子電視業務的潰敗,松下2011和2012財年都出現了超過7500億日元的淨虧損,並一蹶不振到現在。

除了東芝、夏普將家電業務出售給中國品牌之外,長虹公司很早就收購了松下旗下三洋電視業務,海爾也收購了三洋的白色家電業務,先鋒電視品牌在中國的使用權也早已賣給了蘇寧。

從目前看,日系品牌中唯有索尼一家在苦苦支撐。索尼家電業務近年來經過一系列調整,出現了向好的態勢,2月初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索尼的中國市場銷售額增長了12.8%;2016財年,索尼各門類電子業務也都按計劃進入到贏利性增長階段。從全球份額看,索尼彩電也位居全球前五,成為5強中唯一的日系品牌。

儘管有索尼的支撐,但日系品牌的集體沒落已是大勢所趨,夏普、松下、三洋、東芝、先鋒等曾經家喻戶曉的品牌,其家電業務都難逃業績下滑被出售的命運。

格局重塑中的中國機會

日系品牌以及Vizio這樣的品牌相繼出售,對於中國家電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有些人會認為,日系品牌等出售的都是他們非核心的業務和資產,中國企業買到的只是一些過時的東西。釘科技認為,這樣的評價並不客觀。

首先,利用資本槓桿擴大知名度和市場滲透率是很經濟的選擇。聯想購得IBM的PC業務,加速了聯想的國際化徵程;TCL購得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到現在都還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日系品牌的業務低迷期拿下他們的品牌、工廠和技術資源,實際上是找到了一塊價值窪地,應該毫不猶豫拿下並好好利用。

其次,加強終端市場的能力建設仍具有很大的價值。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終端市場,從現在看,並非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屬於低價值的領域。即便是智能化的IOT時代或AI普及的新科技時代,終端都是與消費者直接聯繫和交互的載體,也是數據、業務、服務等內容和應用的載體,終端的價值一直都存在且會愈發重要。因此,中國品牌通過併購等手段加強終端市場的全球能力,既不過時,也不冒失。

最後,併購讓中國品牌創新的基礎更紮實。從目前看,中國品牌在併購的過程中,除了品牌資源之外,一般還會購得工廠、專利和研發機構等,而盤活這些資源,有利於消化吸收再創新,一些在日系品牌手中看似無用的資源到中國品牌手中有可能發揮更大的效能。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包括家電業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在重塑競爭格局,海信、海爾們應該抓住這一的機會,扮演推動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來源:釘科技

 版權保護、商務合作:QQ 631858988


相關焦點

  • 因為這三點海信拿下東芝電視
    11月14日,海信電器宣布以129億日元(約1.13億美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消息剛一公布就刷爆了全球家電朋友圈,甚至有網友戲謔「海信雙11訂單到貨了」。
  • 因為這三點海信拿下東芝電視!
    海信拿下東芝電視,到底值不值?青汀||撰稿雙11的餘熱還未消退,家電圈又被一枚重磅炸彈擊中,再次燃燒起來。11月14日,海信電器宣布以129億日元(約1.13億美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
  • 收購東芝電視業務後,海信敗退索尼,成日本最受歡迎的電視品牌
    電視選購什麼品牌會更好?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入手時一定是對比了再對比,畢竟一臺電視成本本身不便宜,另外也希望選購的產品能用上個上十年。所以,早些年大家選電視一定會考慮日系產品,如索尼、三星等,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那個時候,這些品牌的技術的確夠硬。
  • 中國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再見,日本東芝!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 海信收購了東芝的電視業務,日本老牌電視品牌又少了一個
    收購之後,海信將擁有東芝電視的產品、品牌、運營服務和東芝電視全球 40 年的品牌授權。截止 11 月 14 日下午三點,東芝股價漲幅達到 4.66%。這是海信加速全球化的一部分。「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 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這樣說道。
  • 海信東芝銷量奪魁,日本市場中國彩電實現歷史性超越
    但是2019年日本彩電行業發生巨變,23年來首次有中國彩電品牌在日本市場立足,並且還完成了銷量登頂的壯舉。從廣大消費者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這個中國品牌不僅拿下了日本市場而且還贏得了用戶的心,這個品牌就是海信!去年年底開始,海信就有崛起的勢頭,電視銷量逐漸超越索尼和松下,品牌銷量在市場排名第三,而排在海信前面的兩個品牌是夏普和東芝。
  • 松下夏普東芝相繼被收編,日本彩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
    2011年,松下將旗下三洋家電出售給海爾集團;2015年,長虹集團獲得三洋電視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使用權;2016,夏普被代工巨頭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佔股66%;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被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擁有其今後40年能在全球範圍內出售電視機時使用「TOSHIBA」品牌的權利;
  • 海信彩電的王位,東芝如何保駕護航
    海信的成績與國內彩電行業上半年市場萎縮12%,全球彩電市場亦被預期全年萎縮10%,形成了鮮明對比。反差之中,海信到底依靠什麼「逆勢突起」的呢? 殺手鐧東芝究竟有多強 在圍繞海信彩電的成績分析中,東芝始終是一個中心點。
  • 23年來中國彩電首次登頂日本市場 海信東芝立戰功
    但日本那些老牌彩電,索尼、松下甚至在日本勢頭正旺的夏普也面臨著海信+東芝雙品牌帶來的強壓。2019年第四季度,索尼電視在日本銷量從920萬臺下降至790萬臺。是受疫情影響還是索尼電視正面臨著歷史上最大的危機?數據是不會說謊的。其實從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索尼銷量下滑有些超出想像。
  • 海信買東芝很明智?海信的勝利 中國電視的失敗
    導讀:海信花了8億人民幣買了東芝電視品牌和業務,其實遠不止於此,還有東芝電視現有的債務問題,海信要負責償還。  海信「收」東芝電視,本來是很多天以前的新聞了,而且新聞本身也沒太多亮點可談。但昨天看到某媒體發的一篇文章,越琢磨越感覺不對,想寫點「一家之言」,就目前媒體對這個新聞的判斷,提出幾點異議。
  • 力壓索尼、夏普,被海信129億收購的東芝電視,登頂日本銷量第一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海信收購東芝電視了。收購走下坡路的東芝,海信系電視銷量成全日本第一2017年11月,海信宣布以129億日元的價格收購東芝電視。消息一經發布,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很多人認為這次交易海信虧了。那時候的東芝電視已經不再輝煌,他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不斷地下滑。不僅如此,他還由於財務造假事件,負上了一大筆債。
  • 老牌日系彩電巨頭陷困局 長虹接手三洋電視大陸業務
    老牌日系彩電巨頭陷困局 長虹接手三洋電視大陸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8 22:40:05
  • 東芝電視這一品牌未來能否在海信旗下重現輝煌?
    導讀:海外市場一直都是海信最為看重的業務,拿下「全球第三」也是海信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但是,現在的東芝早已跟三洋、夏普、NEC等日系傳統家電巨頭一樣日落西山,而被迫賣身的東芝電視業務,恐怕在海信全球化的拓展中很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成為拖累海信整體發展的又一累贅。  「129億,比足球選手的轉會費還低!」
  • 海信收購東芝電視,崛起中的中國製造還需警惕什麼?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屢見不鮮,而且收購資金動輒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海信電器收購案涉及的資金規模並不大,但是這宗收購還是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 傳言海信擬收購東芝電視業務 公司暫未對此回復
    近日,據媒體報導,繼晶片快閃記憶體業務出售開啟談判後,東芝即將出售電視業務,條件是維持目前的員工僱傭、生產基地以及品牌。由於全球電視業務品牌日趨集中,最大可能收購方系中國海信。  東芝電視業務的主體為東芝映像解決方案株式會,總部位於日本川崎。東芝曾在1960年生產出日本第一臺彩色顯像管電視的。當年,魔音「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更如雷貫耳。今天,電視業務日漸滑坡後,其仍然擁有幾百人的研發中心和兩座工廠,仍然專著於自己的畫質晶片及圖像核心算法。迄今,在日本彩電市場,東芝電視品牌知名度仍然位居第二,高於索尼和松下,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
  • 中日韓電視三足鼎立格局終破日本退場,東芝泥足深陷索尼孤掌難鳴
    在往前,則是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有意出售,雖然富士康表達了收購的意願,不過日本方面不願把技術流到中國,現在最有可能完成收購的是美國的蘋果公司。東芝現在是泥足深陷,除了要出售提到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之外,還將出售重要業務電視「東芝映像」的過半股權。
  • 東芝電視成中國企業 中國品牌全球化之路再續新程
    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業務  14日,市場間「海信電器收購東芝電視」的傳言成為事實,海信和東芝聯合發布公告證實收購事項。  據海信電器與東芝株式會社的聯合公告,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
  • 海信集團8億收購東芝電視業務,又一日企「神話」被中國製造收編!
    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業務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東芝株式會社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
  • 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不能賣給中國,但電視業務可能被海信收購
    為了籌錢拯救陷入困境的核電業務,日本老牌電子公司東芝不得不準備出售最核心的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目前潛在的收購方博通、鴻海都給出了2萬億日元的報價,不過東芝缺錢的窟窿還是太大,指望NAND業務出售不可能填滿,還得繼續賣賣賣。東芝下一個出售的業務可能是TV電視部門,最有可能的收購方是中國海信集團。
  • 東芝電視投誠海信,國內彩電市場怎麼這麼香?
    導讀: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與東芝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東芝」)聯合宣布,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這起交易反映出的是日系家電的衰落和國產家電的崛起,不只是海信,包括格力、TCL和海爾等在內的國產企業都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了日益增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