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提起生孩子,大多數人腦海中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身著病號服的女子,大汗淋漓聲嘶力竭地掙扎著,旁邊的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操作,還不忘安慰產婦:孩子快出來了,加把勁啊!
當然也有不少人會想到剖腹產的場景:醫生拿著手術刀,熟練地割開產婦的層層組織,順利地取出腹中的胎兒。
其實除了這些還會有一種場景哦:在專業的分娩缸內,待產的孕媽,雖然面露痛苦之色,但精神狀態卻很好,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尋找最佳姿勢,努力快點生下寶寶。
水中分娩這項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前蘇聯的專家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到了80年代,美國就已經將此項技術應用於女性的生產中。
它減少產婦的出血量,縮短產程,對產婦的身體傷害較小,可以極大程度地緩解產婦的分娩之痛。
這些優點使得它受到眾多準媽媽的追捧,連許多明星也選擇了水中分娩呢!
謝依霖,不光是我們熟知的hold住姐、唐宛如,還是一位90後寶媽哦,她就是通過水中分娩成功誕下自己的孩子,而且是連續兩次都以這種方式生下的孩子。
並在孩子出生不久後,就大方地把孩子的小腳印分享給所有的粉絲們。
另外,she組合中的Ella陳嘉樺,也曾經嘗試過水中分娩,可惜由於各種條件沒有達到要求,最後沒成功,還是選擇了傳統的分娩方式。
足可見水中分娩的受歡迎程度,原來也有很多明星也在嘗試,普通孕婦選擇水中分娩,會成為一種越來越流行的方式。
一:年齡不大也不小
水中分娩要求產婦的年齡在20至30周歲,年齡過小,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而產生恐懼,而超過35周歲的高齡產婦則更適合選擇比較穩妥的剖宮產。
二:拒絕流產史孕婦
如果孕媽曾經痛失愛子,有過流產歷史的話,也不適合水中分娩的方式,這可能會存在潛在的危險。
三:寶寶超重也不行
產檢發現寶寶體重大於3500克,這樣巨大的寶寶並不適合水中分娩的生產模式。
另外,孕育著雙胞胎,有其他疾病或是羊水已破超過24小時的孕婦,都不適合水中分娩。
既然水中分娩有著種種嚴格的限制,那為什麼寶媽們還趨之若鶩呢?甚至許多明星都通過這一方式來生寶寶呢,這當然是因為水中分娩所帶來的巨大好處。
一:自然放鬆的生產方式
據資料記載,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一位法國婦女在水中產下自己的寶寶, 事後這位媽媽解釋說,當時只是想泡個舒服的熱水澡,卻沒有想到,浴缸居然成了寶寶的產床。由此可見,水中分娩可以讓孕婦感覺更為舒適和放鬆。
暖暖的水流包圍著身體,會給孕婦帶來更好的體驗感,可以極大程度地緩解孕媽媽的緊張之情,讓媽媽漸漸地放鬆,以更好的心態完成生育這一項艱難的工作。
二:生產的巨大助力
順產時強度高達十級的陣痛,對於任何一位孕媽媽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考驗。
如果在水中分娩,水流所產生的浮力,可以幫助媽媽緩解肌肉的僵硬,讓身體儘量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子宮上,幫助寶寶儘快出生。
在水中,孕婦可以通過改變身體的姿勢,幫助胎兒更快地通過產道,極大地縮短了產程。
三:降到最低的身體損傷
許多順產的產婦會因為用力不當和胎兒娩出過快,而造成產道撕裂,為了幫助胎兒更快地娩出母體醫生會選擇側切這一輔助方式,這對孕婦的身體都是不小的傷害。
而在水中分娩,水流可以充當天然的潤滑劑,產婦撕裂的機率更小。在水中,產婦可以變換姿勢,相較於在產床上,產婦行動更為自由,可以更好地控制身體發力。
· 當然,水中分娩也有不足之處:
首先,水中分娩對設備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如果分娩池沒有經過消毒或是分娩水沒有經過無菌處理,這很容易增加產婦感染的風險。
另外,水中分娩不同於傳統的分娩模式,其費用也比較昂貴,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需要慎重考慮。
不光如此,水中分娩無法監測胎心,也是它的一大弊端。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生產,孕媽媽都要配合醫生,寶寶平安順利地來到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哦!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