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光大民宿 · 雅舍 · 咖啡 · 孫中山曾為她親筆題字.

2021-03-02 寧城志

「一千九百一十三年,民國二年歲在癸丑。

這所位於臺山筋坑管區南安村的光明學校,終於在2020年揭開了她修繕後的新面目。

1917年落成的臺山光大學校,原是筋坑葉氏宗族鄉辦學校。

依綠山傍水塘,附近是鄉村人家。鳥語花香,靜謐如世外桃源。

臺山光明學校,原是一所百年華僑學校,已停辦將近30多年。

現通過華僑文化愛好者與保護華僑建築的踐行者將這所百年老建築修復並且活化,給荒廢舊校帶來蓬勃生機。

重新修繕後的光大學校,米黃外牆,摩洛哥藍窗。

整所學校沐浴在藍天白雲下,清新淡雅的格調中突出莊嚴肅穆。

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沉睡多年的復古院校。

也可在側門的咖啡室內,坐下來點上一杯卡布奇諾,與和藹的老闆娘閒談幾句;

又或者在陽光的沐浴下,聽著鳥兒嘰喳,就能靜靜地坐上一整天。

如今的光大學校,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所集文創、餐飲和民宿於一體的工作室。

將舊時學堂改造成民宿,保留了舊時遺蹟,增添了新文化。


碑石上的「光大」是孫中山先生的親筆題字。

是當時的葉氏華僑出面請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光大」二字,用於《光大季刊》的刊名,《光大季刊》是臺山葉氏的族刊,主要寄給臺山葉氏的美加華僑。

《光大季刊》如今仍在發行,是臺山葉氏族人與美加華僑之間的聯繫紐帶。

走在長廊內,百年老校,民國風情。

用百年的歷史文化所蘊含的沉穩默默訴說著歷史的變遷。緩緩柔情,心中流淌。

順帶提一句,這裡攝影打卡超級好看!也有攝影師前來拍攝~

二樓是民宿與餐廳,每間房間都是不同風格,都是光大民宿負責人自行設計的。

以前上課的時候在課堂偷偷睡覺的事情,就幹得多了,現在居然能在學校光明正大的大睡一覺~

陽光正好,映著鄉村的小戶人家,逃離北上廣,找一處靜謐之地安穩度過也不錯。


【草莓季 · 與眾不同的當地特產


熱情的老闆娘給我們送上當地特產的水果番茄。

職業病發作的阿機,迫不及待地又拍了一張美食圖。

草莓當季,酸酸甜甜的蜜桃氣泡水。

在氣溫攀升到28°的春天,咕嘟咕嘟我就喝下了一大杯,淡淡的花香和清爽的甜味,是開滿小花花的春天的味道~

二樓大堂放置了長型木質餐桌,客人們可以到來享用甜品與咖啡。

隨處可見的乾花,是民宿主人對生活的追求與熱愛。

   保留完好的歷史陳跡    


雖說是民宿,但是依然保留著作為學堂的小教室。

旅客們也可到此做一回「孩童」的角色扮演,重回童年時代。

一些頗有年代感的物品,民宿主人都細心地保存了下來。(也包括座位號沒有撕,可能也是精心設計喲)

大到孫中山先生親筆墨寶,小到微微泛黃的老舊電風扇,無不在訴說著時代變遷的故事。

更有仿佛從畫裡走出來的中國姑娘。

就這樣低眉順眼的望著,面前擺滿文房四寶,顯得優雅無比。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閒木,方信閒人是福人。

勞碌太久,未免會忘了生活的意義。

暫且逃離紛擾,尋一處靜穆,當個快活閒人;尋一份孩童時的真摯,亦可。

編輯:飛機

攝影:譚穎欣

相關焦點

  • 來臺山,住民宿
    臺山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特色民宿發展迅速 在溫馨的民宿裡 靜坐賞秋品茶 聊天散步繪畫 都是無與倫比的享受 小編這就帶你領略 臺山值得一去的精品民宿
  • 臺山民宿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大膽向「文宿」轉變 為鄉村發展帶來...
    民宿經濟是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切入點,給農村帶來了一抹美麗亮色,帶來了一股清新活力。在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臺山民宿經濟正成為鄉村發展的新亮點。與此同時,臺山民宿悄然升級,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從民宿向「文宿」轉變。
  • 雲南民宿-騰衝和順古鎮.晴天雅舍《北京愛情故事》外景地的民宿
    晴天美宿立足騰衝,以【做一個溫暖的美宿】為初心,先後創建眾多小而美的精品民宿:騰衝和順古鎮——晴天雅舍·詩意客棧騰衝和順古鎮——晴天麗舍.咖啡旅館騰衝和順古鎮——晴天.山悅.觀景客棧騰衝和順古鎮——晴天
  • 臺山民宿,值得你留下腳步的地方!
    在溫馨的民宿裡品茗繪畫閒聊放空自我都是無與倫比的享受你願意停下你的腳步,在此處休憩靜坐【夢想家】為您精心準備「民宿」早點,望您笑納!★光大雅舍:是一座由廢棄的百年僑校改建成的精品民宿。★大塘藝術驛站:是一個集觀光旅遊、寫生創作、影視書畫為一體的古樸民宿。
  • 河南民宿預訂.洛陽重渡溝輕語雅舍客棧-忘不掉的山居休憩時光!
    河南民宿.重渡溝輕語雅舍民宿客棧就在洛陽重渡溝景區的重渡村,距離重渡溝景區只有兩公裡。重渡溝在近幾年營造出了一種更休閒的生活方式,鄉村特色精品民宿逐漸成為鄉村遊的亮點。重渡溝輕語雅舍民宿重渡溝輕語雅舍民宿客棧作為欒川重渡溝精品民宿的代表,是一個使人忘掉一切而擁有遐想的地方,溪流、瀑布從窗前流過。
  • 蘭溪蘭湖雅舍風情小鎮盛大開街
    這裡的建築總佔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共9棟樓,分別開設有餐廳、酒吧、咖啡吧、VR室、民宿等高端業態,形成了一個集吃、住、遊、學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其中,喜歡美食的遊客可以去5號樓——「李漁和他的兩頭烏·美食廣場」。這裡是蘭溪美食孵化基地,蘭溪才子李漁在《閒情偶寄》裡這樣寫:「太飢勿飽」、「摘之務鮮,洗之務淨」。而在這裡,正是用最簡單的食材、最地道的蘭溪做法,將「江南輕美食」發揮到淋漓盡致。
  • 孫中山曾與林肯同登外國郵票 以中國地圖為背景
    有林肯和孫中山肖像的郵票首日封 記者彭年 攝 1904年孫中山親筆「自述證言」的複製件 記者彭年 翻拍   《孫中山與美國特展》昨日在中山艦博物館開幕,部分展品為美國國家檔案局、胡佛研究中心以及美國荷馬李將軍家族等提供的珍貴文物和照片複製件
  • 孫中山親筆籤名信封亮相兩岸郵展(圖)
    12月16日,「海峽兩岸珍郵特展」在臺北開幕,孫中山先生在101年前用英文親筆籤名的一個信封受到矚目。這個信封是在1912年10月10日,從上海寄到美國紐約,孫中山用英文籤名於左上角,經史跡專家查證,確認是孫中山真跡。
  • 雅舍裡的梁實秋
    「雅舍」「紙貴」,說的是梁實秋來重慶後,以「雅舍」為名,在《星期評論》上,撰寫專欄小品。「雅舍」小品,一時風靡山城,洛陽紙貴。1939年秋,梁實秋與友人龔業雅夫婦合資購置了一棟六居室小院落,友人家居四室,梁實秋夫婦居其二。雖居所簡陋,條件較差,但桃梨圍屋,環境清靜幽雅,倒也怡然自得,遂以「雅舍」命之。
  • 我們分析了上百個校名題字,原來大部分都出自一人之手
    據不完全統計,一共有39所高校校名用的是毛主席字體(包括親筆書寫和集字),其中既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綜合類院校,也包含科技、交通、師範類大學,如北京工業大學、北方交通大學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圖片來源:知乎與毛主席運筆峻拔不同,鄧小平書法以清瘦脫俗著稱。據不完全統計,共計為9所大學使用過鄧小平字體,其中包括四川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以及中國海洋大學。
  •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入駐 蘭溪蘭湖雅舍風情小鎮今天開街
    今天(6月15日),蘭谿市蘭湖雅舍風情小鎮開街系列活動舉行。蘭谿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林安,蘭谿市副市長周金富等領導也出席活動。在位於蘭溪上華街道的浙江蘭湖旅遊度假區內,9幢歐式風格建築特別顯眼。它們臨湖而立,周圍綠草成蔭。構成了一個寧靜溫婉的小鎮。
  • 美華裔畫家油畫 揭秘孫中山出生地歸屬之爭
    方濤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夏威夷居住多年,其曾外祖父楊益三是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在廣州灣(現湛江市)發展的第一個同盟會成員,曾為鎮南關等6次西南邊疆武裝起義籌過款。孫眉在廣州灣進行革命活動時就入住在他曾外祖父楊益三的店鋪裡。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還親筆給他曾外祖父楊益三題字「山高水長」。方濤和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同為夏威夷大學的校友。
  • 城市筆記|一躺下就睡得著的地方,是真正的清涼雅舍
    作者|王太生梁實秋有篇文章《雅舍》,寫他在四川住過的房子。雅舍在山上,條件不怎麼好,可梁先生認為它雅,「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我驚詫他們蟹塘邊的房舍,在迷人的春天和醉人的秋天也是雅舍。房屋飄著嫋嫋炊煙,母雞在下蛋,房子有著鄉間特有的氤氳草香,我稱它們是水邊的雅舍。水邊的雅舍,臨水有紅蓼花,那種嫣紅,透過搖曳的花,回過頭來看水邊的窩棚,有著人間煙火氣息。看西瓜的棚子也是雅舍。
  • 舊時學堂:中山南塘學校,孫中山為它親題校訓
    左借白米為屏障,右有丹山護村莊。祖籍相傳八百載,居旅內外樂融融」的詩句,簡簡單單的南塘村村貌與村史就這樣呈現。老人很是熱情,告訴我,這個小亭子建於光緒年間,準確來說是1884年,由村中僑胞返鄉捐資所建。小小亭子歷經百年滄桑,幾經修葺,幾根石柱仍是當年所立。我問他們是否為當年南塘學校的畢業生,他們異口同聲說「是啊」。
  • 組圖: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中國高校校名一覽
    北京大學(毛澤東)   1949年12月,北京大學籌備第51周年校慶期間,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並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中國各高校的題字,都出自誰手?
    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臺山這條線路,你打卡了嗎
    彭偉宗攝橫江村被譽為中國書室第一村,位於鬥山鎮東南部,有著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村內有28座雄偉的碉樓、私塾、書室、別墅,建於上世紀初,橫江村是革命老區,曾出現多名革命先賢;是中國第一代新興版畫家黃新波、革命英雄黃藝華的故鄉。近年來,橫江村深挖紅色資源,計劃打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