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半夏厚樸湯好用的梅核氣方

2021-02-06 醫中悟道

I導讀:一個比半夏厚樸湯好用的梅核氣方。(編輯/王超)

李振華:我父親為母親求來的梅核氣方,已經近百年了

作者/李振華

李老:多年來,我學習中醫可以說從四個方面獲益。一、家傳醫術;二、認真自學;三、勤求古訓;四、博採眾長。我父親叫李景唐,他是我的啟蒙老師。我為什麼學醫,得從我父親說起,《洛寧縣誌》關於他的事跡多有記載。

郭文:這稱得上是師帶徒嗎?我們想知道您父親更多的情況。

李老:也是師帶徒的形式,不過是跟父親學習。我祖父叫李世傑,經商。我父親李景唐在當時洛寧全縣「三堂」中是名氣最大的,另外「二堂」指的是張玉堂和李紹堂。我父親生於1889年,病逝於1949年。他幼年好學,深研岐黃,醫技精,是洛寧縣唯一考上開封大學堂的學生。當時學校管吃管住,每年給五十兩銀子的助學金,我父親上了三年學,畢業後,本來學校分配工作可以做官,由於我祖父有病,加上軍閥混戰,袁世凱在北京稱帝,我父親不願做官。他考慮到「不為良相,寧為良醫」,開始立志自學中醫,他一邊鑽研醫學經典,詳義通理,一邊向當地的名醫拜訪求教。俗話說「秀才學醫,籠中抓雞」,由於他文化底子厚,所以學起中醫經典來得心應手。

聽我父親講,我母親患了梅核氣(慢性咽炎),喉嚨幹,吞咽有異物感,當時沒有儀器檢查,擔心是食道癌的前期。我父親對治療該病沒有經驗,開藥無效。離我家五公裡遠的西至村有一個醫生叫孫之道,治療該病有名氣,舊社會醫生較保守,不向外傳。我父親備了厚禮登門拜訪,二人見面很投機,當晩在他家住,第二天仍要挽留,我父親講,我母親得了梅核氣,要回去找醫生給我母親治病。

孫之道聽後說他能治,於是就開了方。這個方子傳到現在將近一百年了,醫好病人無數。

郭文:梅核氣很難治,您是如何治療的?

慢性咽炎屬中醫的梅核氣病,多發於中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該病自覺咽喉有異物感,如梅核或痰塊阻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咽部拘緊、乾燥,有時隱痛,伴有胸悶氣短等症,每因情志不舒、食刺激性食物、飲食傷胃或語言過多而症狀加重。

中醫學對本病發現較早,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金匱要略 ·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中說:「一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炙臠即炒肉片,患者自覺如炒肉片貼於咽喉,咯吐不出,用半夏厚樸湯治療。

慢性咽炎的治療,現在臨床多以清熱消炎藥物治之,諸如薄荷保喉片、青黴素保喉片、西瓜霜含片等等,效果不佳。這主要是不明確該病發生之病因病機,不能對症用藥的結果。

根據慢性咽炎常因情志不舒或胃部脹滿而加重,且伴有胸悶氣短、肝脈弦大等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情志所傷,肝氣鬱結,橫逆於胃,胃失和降,聚溼生痰,肝胃之氣失其疏洩和降而上逆,痰隨氣升,痰凝氣滯於咽喉而發病。

咽喉是肺胃之門戶,如肺胃蓄熱,火熱炎上,氣血結於咽喉,局部可見充血色紅,或有小米粒狀腫塊,出現咽幹或隱痛。情志不舒,胃部脹滿,胸悶氣短,肝脈弦大,皆系肝氣不疏、脾胃不和之象。因而慢性咽炎發病部位雖在咽喉,但其致病之機理,則為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氣血痰溼隨肝氣上逆,結於咽喉而發病。

醫聖張仲景對該病之病機早有卓見,在治療上用半夏厚樸湯,其中蘇葉、厚樸具有疏肝理氣之作用,半夏、茯苓、生薑配厚樸以和胃,藥物雖少,但切中疏肝和胃之機理,有根治該病之妙用。

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半個世紀以前,父親講,他治梅核氣,即用張仲景的半夏厚樸原方,臨症有效,但見效慢。孫之道醫生在原方的基礎上,擴大藥物為香砂六君子湯去黨參以和胃祛痰溼,去蘇葉,改為枳殼、小茴香、烏藥配香附、厚樸以增強疏肝理氣降逆之力,並加清利咽喉之桔梗、牛蒡子、山豆根、射幹。(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枳殼、小茴香、烏藥、香附、厚樸、桔梗、牛蒡子、山豆根、射幹)

如肺熱咽幹加麥冬、知母,並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志愉快,可收到更滿意的效果。這種經驗多麼可貴。數十年來,我治療梅核氣,依先父之教導,用上述藥物,病程在3-5年者,常10劑藥左右而痊癒。其治法定為疏肝和胃、清利咽喉,方名為理氣消梅湯。肝腎陰虛或肺胃有熱,亦可導致咽喉乾燥不爽,症似梅核氣,因臨床少見,故不費述。

過去民間治梅核氣,是用兩個銅錢夾梅子,用麻線捆綁,埋在地下,三年後取出,吃梅子。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梅子就賣到一個現洋。雖能見效,但不能根治。現在我把治梅核氣的處方傳給我的學生,並在《李振華醫案醫論集》一書中公布,推廣,希望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附《李振華醫案醫論集》:梅核氣(慢性咽炎)

周某,男,32歲,司機。初診:1992年3月2日。

主訴:咽中異物感半年,加重15天。

病史:平素吸菸、飲酒量多,半年前感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胸悶,腹脹,食慾不佳,經當地醫院胸透、B超檢查未發現異常,遂按慢性咽炎治療,服冬凌草片,山豆根片等藥物,病情時輕時重。半月前因過春節飲酒過多,致病情加重,再服冬凌草片療效不佳,故前來就診,現症見:咽中有異物感,胸悶,氣短,腹脹,口乾口苦,精神尚好,面色紅潤,語言有力,形體較胖。舌邊尖紅,舌體胖大,苔薄白,脈弦細。

中醫診斷,梅核氣(肝胃鬱熱,痰凝氣滯〉。

西醫診斷:慢性咽炎。

治法:疏肝和胃,清化痰熱,行氣利咽。

處方(自擬經驗方),理氣消梅湯加減。

白朮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厚樸10克,紫蘇10克,枳殼10克,鬱金10克,知母12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幹10克,山豆根10克,甘草3克。

二診 1992年3月9日。

上方服六劑,口乾口苦消失,餘症大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二診辨證論治:脾胃功能健復,使痰濁漸得運化,氣機升降有序;肝鬱將疏,氣機趨於通暢,熱勢消去,固病情好轉。口乾苦消失,故上方去清熱養陰之知母,加砂仁12克溫中和胃。6劑水煎服。

三診 1992年3月16日。

咽中異物感消失,無特殊不適症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三診辨證論治:痰溼已去,脾胃功能正常,肝疏胃和,然紫蘇多服洩人真氣,故去紫蘇,繼服6劑。

感謝李老!藉此我把治療(梅核氣)的驗方,供於大家參考。炒全瓜蔞20克,厚樸10克,半夏10克,茯苓25克,桔梗10克,蘇梗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一劑兩煎,早晚分服。一般不需更方,個別病人需辯證加減。一般三六九劑可愈。

梅核氣一病,病因多痰溼、氣鬱、陰虛,故治療以化痰、健脾祛溼、疏肝解都、滋陰利咽為主,臨證我常用養陰清肺湯,半夏厚樸湯,麥門冬湯,桔梗甘草湯等辨證治之。

梅氣核,四七湯主之,歌,半廈川樸茯苓蘇,芎蒼香附加桅曲。也是家父所傳。

說說患者我的經歷。去年因為生氣,跑去雲南麗江住了一個多月,剛到哪裡是晚上,太冷感冒了!我是貴州人氣候比哪裡穩定,去的時候就穿兩件衣服,又是學中醫的!所以感冒不會去看西醫!在房間裡每天都吹熱空調!痰一天比一天濃!第三天!感覺喉嚨有一顆東西,自我感覺,還不小!我自己意識到得梅核氣了!在麗江買不到成藥半夏厚樸湯!我問問逍遙散有沒有。一心堂有的!後邊就吃逍遙散!吃了一個多星期好了!這個多為肝氣鬱結造成的!只要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都有效?最主要要知道病理!

記得小時候得了中耳炎,醫院的藥沒效果,疼得我半夜三更在馬路上奔跑,後來是奶奶用明礬治好了我的中耳炎,直到現在30年再沒發過。很簡單就是把明礬粉放在紙上,再把紙捲起來吹進耳朵裡,第二天醒來耳朵就不疼了好了。不過有一點要注意了:就是醫院配置使用的藥膏一定要擦乾淨再吹用明礬。

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專家課程(理論+針法演示)

助教團隊(分組+針法體驗)

常年開課

張巧美13240899181

相關焦點

  • 厚樸麻黃湯合半夏厚樸湯治好感冒的「拖」!
    —————————————————————按語:《經方活用心法》出版後,曾蒙進軍師兄友贈一冊,我用一周時間精讀完畢,其研讀胡老學說,用有卓效,學有創建,深受啟發,同時也深受感染,特別是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本書創作緣起,凡讀之者,莫不肅然起敬!本文節選自進軍師兄在首屆全國經方論壇上的發言,與大家分享。
  • 【辨方證】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
    半夏強於化痰散結,降逆止嘔,能夠治療咽喉腫痛(如苦酒湯、半夏散及湯),頭眩(無痰不作眩,小半夏加茯苓湯),胸脅苦滿(小柴胡湯),咳嗽(半夏厚樸湯),結胸證(小陷胸湯)等證。【厚樸】:《神農本草經》「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蟲。」厚樸善於行氣除滿,下氣平喘,在半夏厚樸湯方中能增半夏降逆散結之功。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是半夏瀉心湯去了黃芩、黃連和大棗,人參減為1兩,加了8兩厚樸,改乾薑為生薑,用8兩,炙甘草用2兩。主症是腹脹滿,厚樸溫通、理氣,化水飲、除滯,以腹脹氣結為主者。根據藥症,以厚樸為君藥。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複習一下漢傳「經方的運用技巧」。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28)桂枝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
    咳嗽,咳痰,讀書時候加重,考慮自己本身素有裡飲,太陰裡虛寒證,痰不多,每次都說話讀書時嗆咳,痰氣交阻,當時還考慮了小青龍的外寒裡飲,綜合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發病情況,咳嗽特點,辨方證的時候,選用了桂枝湯半夏厚樸湯。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夏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如果孕婦出現一些痰多咳嗽的話最好選擇去醫院進行診治,自己在這階段千萬不要盲目的亂用一些藥物,如果患者在這階段需要一些半夏來輔助防治疾病的時候出現身體不舒服的話,一定要停止服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溼,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出現了胸悶氣短的情況,那麼就不妨試試吃半夏,是可以起到緩解作用的了。
  • 樹木傳奇|厚樸:淳厚質樸 千年奇藥
    厚樸首載於現存最早的中醫藥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歸為中品,謂其「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蟲」。東漢名醫張仲景根據臨床經驗,有效擴大了厚樸的應用範圍,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有15首方劑使用厚樸,並有6首方劑以厚樸冠名,分別是「厚樸三物湯」「厚樸七物湯」「厚樸麻黃湯」「厚樸大黃湯」「半夏厚樸湯」和「梔子厚樸湯」。
  • 法半夏的功效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材,那麼,法半夏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法半夏別名制半夏、製法夏、制地文、制地八豆,法半夏有燥溼化痰的功效,法半夏有治療咽喉乾燥、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的作用,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法半夏,孕婦慎服法半夏。
  • 寒溼中焦——厚樸草果湯,加減附子理中湯,苓桂杏薏湯,大黃附子細辛湯
    方:厚樸,草果,杏仁,半夏,茯苓,陳皮按:脾胃主四肢,寒溼內蘊脾胃,舌白四肢發涼,故而用溫藥,杏仁宣肺氣化溼化,厚樸草果陳皮溫運中焦以化寒溼,茯苓淡滲利溼與下,半夏健胃祛痰溼。全方雖然六味藥,也是三焦治法。薛生白提出溼滯陽明,十二溼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溼滯陽明。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常用的八大作用
    2.止咳作用用洋地黃酊給鴿靜脈注射引吐法,證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礬半夏混懸液、姜半夏或生夏煎劑3克/公斤,每日2--3次,連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對於阿樸嗎啡或硫酸酮所致狗的嘔吐,煎劑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鹼。
  • 厚樸,祛胃腸道的溼氣,消腹部的脹滿;醫生說:還有一個功效沒說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能理順氣機的中藥,厚樸。厚樸這味中藥出自《神農本草經》,是厚樸的樹皮,幹皮、枝皮、根皮都可以。有直接曬乾用的生厚樸,有用薑汁制過的制厚樸。其味道有點苦,有點辛,性溫,能夠入脾、肺、胃、大腸四條經脈。其實就是胃腸道加上肺。厚樸有燥溼、行氣、平喘三種功效。從古至今,對厚樸的運用非常多、也非常廣,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
  • 什麼是梅核氣?梅核氣有哪些症狀?
    也許這是梅核氣。可以說,梅核氣發病的主要原因與精神焦慮、抑鬱、疑慮、心理焦躁有關。情緒越波動、咽喉異物感越明顯,越想越嚴重。什麼是梅核氣?梅核氣顧名思義就是時常感到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臨床以咽喉中有異常感覺,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
  • 咳咳不出來,咽咽不下去 是不是梅核氣
    首先一點,梅核氣不等於慢性咽炎,但兩者都有咳不出、咽不下的咽喉不適感,這也是梅核氣的主要症狀,那麼梅核氣該如何確診呢?觀察病人1.年齡性別:此病多見於中年女性 當然男性得了不足為奇2.病人看病時的狀態:是否有默默不語的抑鬱情況(考慮病人精神因素),是否有形體消瘦,面色蒼白(脾胃虧虛)等詢問主訴梅核氣的主要症狀是咽喉異物感,如有梅核,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病人大多訴說諸多不適感,痰黏感,蟻行感,灼熱感,梗阻感,異物感,癢感等,但不影響飲食。
  • 一個神奇的配方,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聲帶息肉,各種咽喉疾病一掃光!
    半夏厚樸湯。是古代治療咽喉有異物感的專方。醫聖張仲景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婦人呢?因為通常來講,女性容易得,女性愛生小氣、生悶氣,一生氣呢,覺得咽喉脹脹的,吞東西有點哽咽哽咽的。所以很多咽喉疾病,它其實不是傳染的,它是不健康的食物加上不健康的情緒,兩個相互結合的時候,就變成食道癌了。
  • 常食紫蘇腸胃舒 涼拌、羹、湯均適宜
    原標題:常食紫蘇腸胃舒 涼拌、羹、湯均適宜   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人們經常會感到胃脘脹悶不適,此時食用紫蘇嫩葉,能有效緩解這些不適。紫蘇一般用嫩葉涼拌或作羹、湯,或掛糊炸食。將紫蘇葉、嫩梗洗淨,晾乾水分後切成小段,再佐以其他調輔料,吃起來別有風味。
  •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注論精選]   章虛谷: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人裡,陽不得伸,鬱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則內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則反閉其邪,必致更重(《傷寒本旨》)。   曹穎甫:少陰病咽痛,前既有甘草桔梗湯矣。此更列半夏散與半夏湯方,既不言脈象之異,又無兼證可辨,則仲師同病異,究屬何因?然前條但言咽痛,本條獨言咽中痛,此其可知者也。
  • 常用中藥精簡解析——厚樸,枳實,桔梗
    厚樸神農本草經:味苦,溫。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蟲主治:下實散滿,祛溼健胃藥主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氣血痺,溼霍亂治中風傷寒頭痛,反胃,冷痛腹滿喘咳,殺腸中蟲禁忌:性能耗氣,凡脾胃虛者忌之唐容川註:厚樸本皮,味比枳殼更重,故理脾氣,枳殼理胃氣
  • 千古名方:半夏瀉心湯,聽老醫講其調理脾胃之妙!
    《傷寒論》中對於痰飲之證,多用半夏以滌痰化飲,如心下支飲、心下痞、溢飲、頭眩,眩悸等證,多用半夏以滌痰化飲,取「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意。 心下痞證用半夏。張仲景對於心下痞證,多用半夏瀉心湯及類方加減治療,可知半夏為治療心下痞證之主藥。 散結消痞用半夏。
  • 杏林薪傳---開胃進食靈驗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