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七種能力」
今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講話時,要求年輕幹部提高「七種能力」,即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興寧區法院崑崙法庭庭長陳龍江、興寧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黃雅靜作為該院青年幹警代表結合工作實際和個人成長經歷,從青年人的視角出發,談一談如何立足崗位錘鍊提高自身「七種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更好肩負起新時代法院人的職責使命。
興寧區法院崑崙法庭庭長 陳龍江
對於如何切實提高「七種能力」,我的體會是:一要解放思想,打開思維局限,堅決避免在思想上畫地為牢;二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具體能力。我今天主要想結合2012年入職以來自己的思想變化,談談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解放思想、打磨自身的問題。
有段時間網上很多推文說,「打工人」最慶幸的是遇到「教練型」領導,既給你自主權、壓擔子,也告訴你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我覺得我更幸運,因為我加入了一個「教練型」的隊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各級黨組織要有針對性加強對年輕幹部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作為南寧市法院隊伍的一員,我切身經歷和感受到了這樣的培養。
2015年是我剛開始辦案的第一年,當時接手了一批比較棘手的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涉及5戶30名村民。由於涉及1996年的土地承包工作,兩方的材料都很薄弱,前後跑了徵地辦、農林水利局、公安分局、鎮政府、農技站等七八個相關單位部門,最終找到了20年前的一些關鍵證據,支持了原告的訴請。。過程雖然曲折,但我非常感謝當時給我指導的院領導和資深法官,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既要求我獨立思考、尋找突破口,又常在關鍵時刻給我方向性建議。
所以我慢慢形成了一種內心確信——遇到問題不需要怕,無論是群眾迫切解決的急問題、工作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涉及穩定發展大局的大問題,都不要怕!大膽去闖,在關鍵、敏感的環節上注意請示、匯報和請教,單位和單位的領導、同事就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和智囊團!
所以,要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能畫地為牢,就要解放思想;遇到「險灘」是預料中的,只要對關鍵、敏感問題及時請示、匯報、請教,依靠組織、相信組織,大膽去闖,總能攻克。
▲2020年9月,陳龍江在九塘社區開展「一村一法官」普法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問題導向」和「七種能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得到鼓勵,也受到鞭策!得到鼓勵,因為這正是我們青年幹警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受到鞭策,因為對照自查,這「七種能力」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調查研究的能力,雖然從2012年入職以來一直堅持論文調研寫作,也有一些文章在最高人民法院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但有沒有做到及時做好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成果應用有沒有跟蹤評估?比如改革攻堅的能力,興寧區法院作為信息化改革的試點法院,我作為庭領導,有沒有帶領全庭幹警系統、深入地摸索、反饋,推動智慧法院建設的有效信息?比如應急處突能力,在南寧市法院「以案為鑑 廉潔執法」警示教育活動中,崑崙法庭結合自身情況排查了9項注意36個避免的「風險點」清單,這樣的風險防控是否已經足夠?
作為一名人民法庭的庭長,我將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高「七種能力」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人民法庭的各項工作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自覺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切實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實幹,不負韶華。
興寧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 黃雅靜
青年幹部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作為一名基層法官,長年從事家事和少年審判工作,我深深體會到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對於定紛止爭、案結事了有多麼重要的意義。家事案件不同於其他類型案件,其中往往夾雜著情感糾紛、社會倫理、道德價值判斷等因素。群眾工作做不好,很容易造成當事人矛盾激化,導致民事案件轉化為刑事案件的嚴重後果。所以家事案件審判更需要法官具備高水平的群眾工作能力,只有做到情理法的融合,才能達到維護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良好效果。
黃雅靜為行動不便老人家上門調解
那麼如何提升群眾工作能力呢?我認為,首先要真真正正的把群眾放在心上,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放下身段,設身處地的了解群眾所急所盼,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例行完成工作任務。在家事案件審判中,要多傾聽當事人的聲音,理解當事人的情感傾訴需求,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判了之,造成案結事未了的不理想局面。其次,要勤動腦、善總結,切實提高群眾服務水平。一是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掌握群眾心理、使用群眾語言、疏導群眾情緒、處理群眾訴求的能力。通過耐心傾聽當事人陳述,讓當事人找到情感上的認同感;通過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當事人灌輸法律知識;通過良好的溝通能力,讓當事人易於接受和認同。如果調解成功,則雙方能夠握手言和;即使調解不成,也能讓當事人更易於接受裁判結果。二是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工作方法,工作得法才能事半功倍。結合自身工作,我認為調解工作就是解決家事糾紛的好方式,而做好調解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群眾工作能力。在家事審判中,通過評估當事人的矛盾類型、激化程度,靈活選取面對面、背對背的調解方式,在適當的時機引入族老、律師、心理諮詢師、社區工作人員等其他力量幫助調解,對有需要的當事人進行心理評估和疏導等,多種力量、多種形式相結合,更好地做好群眾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審判調解效果。
黃雅靜在疫情期間走出街頭開展禁毒宣傳
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年輕幹部要提高改革攻堅能力。改革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年輕幹部要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積極飽滿的改革幹勁,奮發向上的工作作風,投身到改革發展的大潮中。要解決新問題、破解新難題,除了保持剛健勇毅的改革熱情,更要不斷提高改革攻堅能力。
如何提高改革攻堅能力?我認為,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擦亮改革攻堅的政治底色。年輕幹部在改革攻堅的過程中,必然要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和矛盾,其首要就是把握好政治方向,這樣才能走出正確方向、走好新路。在改革攻堅過程中,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管改革形勢有多複雜嚴峻,都要始終堅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是堅持創新思維、問題導向,能幹加巧幹。改革攻堅不是喊口號,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解決問題,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在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創新思維結合科學精神去實現改革創新。在家事少年審判工作中,改革攻堅能力必不可少。在全國家事審判改革大背景下,我院家少庭積極開展各項改革措施,引入了離婚案件冷靜期、財產申報、家事調查員、心理諮詢師「一案一報告」等制度,創設了「惜緣工作室」「婚調委工作室」「家事巡迴法庭」等,為家事審判改革工作的推進作出了重要嘗試。面對新媒體、大數據時代,家少庭也隨之創新宣傳模式,創建「司法建議+法治宣傳」新模式。針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的家庭糾紛、教育管理、部門監管等問題,及時向有關單位、部門發出司法建議,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實現新突破。另一方面,創新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投放幹警自編自導自演的「反家暴」「家事小知識」「反校園欺凌」「禁毒小知識」等主題的普法小視頻,進行法治宣傳。疫情期間,聯合城區教育局開展「雲課堂」線上普法,將「青春課堂之疫情防控」課件投放轄區中小學,助力復學複課。在法治宣傳方面充分運用創新思維,使出巧勁,進一步拓寬了宣傳渠道,增加了宣傳受眾,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作者:陳龍江、黃雅靜
內容來源南寧市中院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提高「七種能力」 不負時代使命:看興寧區法院青年幹警代表怎麼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