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新聞中心啟用儀式上,主持人表示:希望廣大記者向世界介紹一個全面真實的中國共產黨,全面真實的中國。在我看來,一個全面真實的中國共產黨,集中體現在她的「負責任」上。
我出生在廣東潮汕,我的父親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醫護人員,母親是基層醫院的後勤人員。從孩提時代起,父母就經常嘮叨做人做事的道理,反覆講述新舊中國的故事。我沒有切身經歷過那五千年一遇的悲慘國運,但僅僅從那上百萬逃離戰亂遠涉他國謀生的父老鄉親的背影和滄桑,即可感同身受那個歲月同胞的無助與無奈。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緊要關頭,挽狂瀾於既倒,體現了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負責任,贏得了人民的敬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糾正「文革」時期所犯的「左」的錯誤,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國家發生巨大變化。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到深圳上中學和大學。那時的深圳,到處是建設工地,人們忙忙碌碌,只爭朝夕。
1988年秋,我在深圳大學勤工儉學,做過學校行政工作,推銷過電子產品,還與大學教授合作舉辦過深圳特區乃至全國第一場股票講座。1990年夏,我負笈紐西蘭繼續學業,過羅湖橋時,遠望深圳河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沒有改革開放好時光,我哪有條件和機會到國外求學深造?正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願望,撥亂反正,解放思想,才有了百業興旺、國力日益提升的嶄新局面。
1992年早春,鄧小平發表著名的視察南方談話。「東方風來滿眼春」,大江南北,湧起了改革開放的新一輪春潮。我毅然中斷學業,踏上漫漫創業徵程。從紐西蘭起步,輾轉新加坡和東南亞、澳大利亞、歐美和拉丁美洲,緊緊把握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這一機遇,穩健發展自己的事業。
十年奮鬥,我所創立的天大集團成了一個跨國企業。回首成長路,感激在心裡。沒有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承前啟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命運又會是怎樣的呢?
跨入新世紀,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掌控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制定了一系列適應新形勢、解決經濟社會重大問題的方針政策,體現了對國家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負責任。我把企業總部從澳大利亞遷到香港,加大在內地投資,加大與民生相關的產業投入,致力培育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2005年,天大研究院在香港註冊成立,作為一個公益性戰略智庫,旨在為國家改革與發展戰略建言。2012年,天大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希望為中國發展與世界和平盡綿薄之力。所有這些舉措與願景,沒有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和相對寬鬆的政治文化,能夠如願以償嗎?
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中國共產黨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負責任的政黨。
2012年11月,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他滿懷深情地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最生動體現和最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回顧過去20年成長曆程,我對此深有同感。不管身在何處,開拓何種事業,我始終和著時代的脈搏,與改革開放同行同向,懷著一顆拳拳的中國心,編織著踐行著我的中國夢。我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負責任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是香港天大研究院創始人、董事長,本文節選自剛剛出版的《中國夢復興夢——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全球評論與報導選輯》一書的代後記)
圖片為觀察者網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