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內,成都103名老年群眾
被辦卡、試用、低價銷售保健品等手段
騙取金額達10餘萬元
這些騙子是如何做到的?
日前,杜某、張某以辦卡、試用以及低價銷售保健品等手段詐騙老年群眾103人,受害人年齡集中在60歲左右,涉案金額共計10萬餘元。隨後,杜某二人攜款潛逃,並將贓款揮霍一空。
目前,經成華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依法分別判處杜某、張某有期徒刑3年9個月與3年3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
利用虛假身份信息租賃店鋪
2016年10月底,杜某和張某兩人各自出資2萬元租了一間臨街鋪面,為防止後續出事被追查,二人用假身份信息籤訂租房合同。之後他們又到二手市場買了桌椅板凳、電視機以及新的貨櫃,通過網上購買羊初乳、蟲草、黑枸杞、蛋白粉、羊奶粉等保健品樣品,並在「頤年康」公司的網站上買了兩臺高電位理療儀。最後兩人給店鋪取名「頤年康」並掛牌營業。
保健品免費用?利用老客戶實施詐騙手段
兩人以「保健品免費用」的噱頭開始召集老年群體客戶, 利用杜某手上的老客戶資源,籤訂保健品使用合同,先付款,後在協議時間內退還的方式「售賣」保健品,待消費者退款時告知成品需要成本不能退款,店鋪自然有了「業績」。同時利用一些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態,每天贈送兩個雞蛋,逐漸得到他們的信任後,向其推銷黑枸杞、蟲草粉、羊初乳,承諾先交錢,並在協議時間內退還。
兩人詐騙成功攜款潛逃
就這樣,杜某和張某兩人連續營業20多天,老客戶加上新客戶已經累計達到了103人。2017年1月7日,採取相同詐騙手段,杜某和張某兩人在酒店召開了消費者答謝會,當天以贈送羊毛護膝、「福」字、茶葉為由,又推銷一些蟲草粉、黑枸杞,同時承諾這些錢要退,將錢財騙到手後,兩人便攜款潛逃。
保健品欺詐為何屢屢發生?
在相關部門有力打擊的同時
消費者們也要擦亮眼睛
識別這些特徵
一把撕下「保健品詐騙」的虛假面目
看騙局
「忽悠」式推銷、贈送禮品
引誘老年人非理性消費
「大家說,年紀大了什麼最重要?對,是健康!」早上7點鐘,村灣小廣場已經人聲鼎沸。一個男青年舉著話筒,向場內的30餘名老人大聲喊話。這是日前發生在湖北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村的場景。近年來,公開推銷保健品成了該村的常見事。
這一回,賣的是「電磁療內衣褲」,據說穿上能治風溼病、糖尿病、緩解腰酸腿痛。男青年跟老人們拉家常、談養生,他從中華孝道談到科學前沿,時不時與老人們互動並贈送禮品……很多人當場就要交錢拿貨,不一會兒,24套「電磁療內衣褲」便銷售一空。
76歲的舒老漢買完東西正要離開,撞上了趕來找他的小兒子。小兒子生氣地指責推銷者「詐騙」,並拿出手機準備報警,卻被暴怒的父親攔了下來。
然而據了解,該「電磁療內衣褲」的生產、銷售公司並不存在,是典型的「三無產品」,類似商品在一些網店上單價不到40元,賣給老人的價格卻是每套120元。
家住上海的小繆年近80歲的老父親為了買一臺6萬元錢、號稱德國進口的保健儀器,向老伴要3萬元付了首期,還找子女借錢。「但是我媽後悔了,說錢拿不回來就跳樓!」小繆說,後來經過反覆交涉,這家公司總算退回了錢款。
老年人維權意識薄弱,發現上當,也大都是「打落牙齒往肚裡咽」,這無疑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識套路
設置「溫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賴
讓老人們防不勝防
一場場保健品騙局中,老人為何屢屢心甘情願被「忽悠」?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調查對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過老人不要上當,但效果並不理想。購買保健品的行為傾向與老年人的學歷、原工作職務等無關,與年齡、健康狀況和與子女親密度相關,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快速提高。
專家認為,老年人知識更新慢,面對疾病,他們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導致被騙子輕易「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也使他們的心理防線容易被攻破。
犯罪分子極力營造的「送溫暖」氛圍,正是專為老人而設的「溫柔陷阱」。相比於遠在他鄉的子女,溫言好語、體貼入微的保健品銷售人員更讓老人有依賴感。即使在破案之後,還有一些老人不願承認上當受騙。
這是一種常見的針對老年人詐騙的策略,可以說是「放長線釣大魚」。不法分子往往打著「送溫暖」「關愛老人」的旗號,贈送日用品等小禮物引誘老人上當,取得老人信任後,狠狠騙一次就收手,「打一槍再換一個地方」。
食藥君提醒:
很多騙子利用子女對老人的關心不夠,大打親情牌。子女平時要多關心老人的生活問題,並多進行宣傳教育,讓老年人了解常見詐騙手段,有所防範。同時,消費者要慎重看待明星在廣告裡的宣傳,不要輕信藥店、商場、超市裡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
來源:四川食品藥品監管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客戶端——四川發布。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