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精神、清爽的面孔,只要有了「黑眼圈」的存在,就仿佛被寫上了兩個詞:疲憊+衰老。
編輯
黑眼圈是顏值最大的敵人之一,有人認為疲勞和熬夜是造成黑眼圈的罪魁禍首,其實這只是部分原因。有些黑眼圈,還可能是疾病所致。
為什麼會長出黑眼圈?怎樣才能消掉黑眼圈?什麼樣的黑眼圈提示健康問題?《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北京佑安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郭純鋼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陳紅濤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整形美容外科副教授、雷射室主任 吳敏
黑眼圈分為4種
眼周肌膚比面部薄很多,並且眼睛周圍的薄層皮膚布滿血管,這裡的血管比身體其他部位更容易被看到。
看到黑眼圈,其實就是血管或血液透過皮膚的表現。
編輯
1
血管型
血管型主要是因為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眼周血液循環不佳,加上眼周皮膚薄,外觀就呈現藍紫色的黑眼圈。
2
色素型
日曬、藥疹、各種原因導致的眼周皮膚炎症和損傷、眼眶周圍皮膚的色素痣等,都是色素型黑眼圈的常見誘因。
3
淚溝型
眼周皮膚下垂、肌肉鬆弛、淚溝下陷,會造成局部陰影,引起黑眼圈的外觀,多是天生的。這類人應儘量保證睡眠充足。
4
眼袋型
受年紀的影響,眼眶周圍皮膚變薄鬆弛、眼球脂肪凸出形成眼袋,在眼睛下方出現陰影的黑眼圈。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會失去彈性,再生能力減弱,因此就變得越來越薄。所以,上了年紀後,即使睡眠充足,黑眼圈也會更明顯。
需要提醒的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過度勞累、熬夜等,也會加速衰老,讓眼袋早早出現。
做10件事遠離黑眼圈
想要擺脫黑眼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告別熬夜
睡眠不足是導致黑眼圈的頭號原因,想告別黑眼圈,第一步就是「戒掉」熬夜。晚上儘量在11點之前入睡,保證每晚7~8小時的睡眠。
戴個太陽鏡
日常做好防曬特別是眼部的防曬,對預防黑色素形成、延緩眼部皮膚的衰老都很重要。
陽光裡的紫外線,會破壞眼部毛細血管,令皮膚黯淡無光,色素沉著,導致黑眼圈。出門可以戴有防紫外線效果的太陽鏡,但不要選擇鏡架較重、較大的眼鏡。
選對睡姿
注意多仰睡而不是俯睡,儘量使用柔軟的枕頭。
注意用藥
如有藥物過敏,服藥前應向醫生問清楚,是否可在睡前服用,以減少眼皮浮腫。
面部清洗
洗臉時或卸妝時不要用力揉搓眼部周圍的皮膚,要用柔軟的毛巾或棉球輕輕擦拭。護膚時,眼部周圍應選擇質地柔和的化妝品。
冷熱交替敷眼
熬夜、用眼過度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可以在睡前用冷、熱毛巾交替敷眼。
先用40度左右溫熱的熱毛巾,敷眼30秒,然後換一條冷毛巾,敷眼30秒,可重複多次。
正確按摩
▶ 閉上眼睛,兩手搓熱後用兩掌心輕輕覆蓋在眼皮上,不要按壓;
▶ 兩眼閉合,眼球按照順時針的方向轉動數周,再反方向轉動數周,稍停片刻後,再從上轉到下,從左轉到右(眼球轉動要慢,幅度要大,感覺眼球內有伸拉感);
▶ 反覆進行10分鐘後,用拇指或食指關節,沿眉毛邊際由內向外依次按揉眉頭、眉腰及眉梢;然後以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內向外,輕按眼下部位。
減少鹽的攝入
特別是經期前出現眼皮浮腫的情況時,更要減少鹽分攝取量。還要注意多喝水,保持體內充足的水分。
睡前泡腳
中醫認為,肝腎陰虛是引起黑眼圈原因之一,睡前1小時用艾葉水泡腳,能滋陰補腎、清體內的虛火。
艾葉30~50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後約1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待水溫降到40度左右泡腳(水溫下降可加熱水)20分鐘。
外敷茶包
將兩個紅茶包浸泡在溫水中片刻,取出後擠幹水分,敷在眼眶上,躺下閉眼放鬆一會兒。紅茶中所含的單寧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可緩解黑眼圈。
編輯
推薦一個「黑眼圈消除操」
日本某綜藝節目針對3種黑眼圈提供了對策。其中,醫生建議每天做3次「蒙克臉體操」,能淡化黑眼圈↓↓
首先,嘴巴呈「O」字型,把臉上下拉長,
要注意充分拉伸鼻子下方的部位。
▽
編輯
保持這個樣子,將視線向上移,
然後像看到耀眼的東西一樣眯起眼睛。
▽
編輯
在眼睛上用力,反覆4~5次,
緊繃眼部肌肉。
▽
編輯
最後閉上眼睛放鬆,
只要每天做3次,黑眼圈就會變淡。
▽
編輯
這些黑眼圈可能是疾病信號
黑眼圈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號。以下幾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1
肝病
當情緒受到波動,工作壓力大等而出現肝氣鬱滯,氣機不暢,引致血液流通不順,微細血管的交換循環減慢,黑色素沉澱在眼瞼皮膚下,就會形成黑眼圈。
表現為面部、眼眶周圍都有色素沉著。據統計,大約有1/5的肝病患者面部和眼眶周圍會出現色素沉著。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者,黑眼圈會長期存在。
2
慢性胃病
表現為顏色較深,呈淺藍色,範圍也較大。除用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的飲食、切忌暴飲暴食。
3
腎病
需要注意各種腎病例如腎炎、腎結石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腎功能衰竭而導致黑眼圈。
表現為雙目無神,眼圈發黑。
4
心臟病
如果出現黑眼圈,且不時感到呼吸困難、心前區刺痛,應立即就醫並進行全面的心電圖檢查及化驗,觀察是否由於過度疲勞引起心肌肥大。
編輯
5
月經不調
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痛經是氣血運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氣血運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現。
平日應多喝熱水,注意保暖,若長期月經不調,要及早去醫院檢查。▲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