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中國孩子而言,放暑假了,就是換一個地方去讀書了。
我家對門的小女孩,才小學四年級。這個暑假,她比平時上課更忙碌。早晨,她要到數學老師家學奧數;下午,她要到培訓學校學習英語和語文寫作。每周還有三個晚上,要到少年宮學舞蹈。
我親戚家的孩子小正,初二了,成績不理想,所以,暑假他的學習任務更繁重。英語、數學、科學、語文,他每門課都補。所以,差不多整個暑假的每一天,他的補課表都排得滿滿的。每天,他都需要在補課老師家、培訓機構,來回穿梭。親戚告訴我,小正一個暑假的補課費,要上萬。
和親戚聊天的時候,有時我會忍不住問一句:小正這樣補課,成績一定很好吧?
親戚總是失望地搖搖頭,長嘆一聲說:「哎呀,錢是花了很多,可是也沒有什麼效果。」
「沒有效果,你怎麼還讓他去補課?」
親戚說:「不補肯定更差了。」
作為中學的老師,我常常會跟親戚說,其實沒必要補課,因為補課就是炒冷飯。孩子在學校裡認真聽課,這才是正道。 親戚說,孩子如果這麼懂事,這麼聽話,當然就不要補課了。可是,孩子沒有那麼好,我有什麼辦法?只能多花錢唄!反正作為父母,我是盡到了責任。孩子如果還不願意努力學習,那他將來就怨不得我了。
抱著和我親戚同樣的心理,將孩子送到老師家、送到培訓機構補課的家長,一定不在少數。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但是也必須指出,家長這麼做,其實對很多孩子而言,並沒有好處。
暑假是幹什麼的?暑假是讓一個孩子在長時間緊張學習之後,舒一口氣,修正身心的時辰;是讓一個孩子親近家人,感悟生活的契機;是讓一個孩子走進田野,走進山川,擁抱自然的佳期。而這一切,對一個孩子的心靈成長、成熟,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對孩子將來人生、事業的成功也有著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
魯迅先生小時候在自家後院的百草園裡,捉昆蟲,挖何首烏,採桑椹,所以,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得那麼的形象生動。
瓦特小時候經常陪奶奶在廚房裡燒飯,燒水。開水的蒸汽能將壺蓋頂起,這是他從小就了解了生活常識。所以,他長大後發明蒸汽機,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今天的孩子們,他們也許可以熟練地背誦很多古詩,也許外國話可以說得非常流利,也許他們能解非常深奧的數學、科學難題,但他們生活常識知道得少之又少,對原野山川、花草樹木的感性知識也近乎空白。
老子說師法自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提醒廣大中小學生的家長朋友們:暑假裡確實有一門課必須給孩子們好好地補一補。這門課,既不用託人請,又不用交學費,這門課就是生活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