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寶媽在帶娃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令人煩惱的問題,那就是在正常餵奶的過程中會發現寶寶有時候會出現不愛吃奶,或者吃奶次數減少的現象。
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是因為寶寶進入了厭奶期。在這個階段,寶媽們就不要著急地強迫孩子吃奶啦,先了解清楚原因再對症下藥。
表姐家的妞妞四個月了,一直都是純母乳餵養。由於奶水夠充足,到現在已經有十六斤了,可最近寶寶變得越來越不愛吃奶,不僅每次吃奶時注意力不集中,每天吃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這可愁壞了家裡人。
表姐擔心孩子不吃奶會影響到身體的發育便開始強迫孩子吃奶。可越是強行的讓妞妞吃奶,她就越是反抗,越是掙扎。後來實在沒有辦法,便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才得知妞妞這是進入了厭奶期。
寶寶在三個月到四個月期間很容易發生厭奶的情況,其實寶寶進入厭奶期也只是一個階段,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一般在兩周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寶媽們只需要提前了解清楚狀況,做好心理準備,耐心地對寶寶進行安撫就好啦。
導致寶寶厭奶的情況很多,寶媽們可以先了解清楚具體原因再區別對待。那麼寶寶進入厭奶期會有哪些表現呢?
1.每日吃奶的次數減少
寶寶三個月以前,只要沒吃飽就會一直咬著乳頭不放,直到吃飽為止。但三個月之後寶寶就會發生一些小改變,對吃奶這件事情似乎沒有專心了,每天吃奶的次數逐漸減少,並且體重也不會像之前一樣增長的那麼快。
2.每次吃奶的時間變短
一般情況下,寶寶每次吃奶的時間大概會持續20分鐘左右,有的寶寶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但當寶寶進入到厭奶期的時候,他的吃奶時間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會比之前縮短一倍,甚至吃奶五分鐘就會出現抗拒的表現。
3.對身邊的任何事物都會感到好奇
寶寶三個月以後逐漸地適應了外界的各種光感並且他的視野也變得非常的開闊,因此對身邊發生的事兒或者身邊的各種事物都會產生好奇的心理。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尤其是在吃奶的時候,只要有一點點的幹擾就會立刻轉移注意力,去尋找聲源。
孩子進入厭奶期,家長不必太著急,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態好,體重和身高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過分擔心。
1.身體某些部位發育的不完善導致
寶寶在小月齡期間正是身體猛增階段,由於消化系統的不完善,即使吃的很多也會通過排便排出,這就是寶寶的便便裡會有奶瓣的原因。而三個月以後,寶寶的胃功能會逐漸的發育完善,胃容量也會有所增加,同時身體裡的髒髒和腎臟也會同步工作。久而久之會出現疲憊感,母乳不能及時的被消化掉,就會出現飽腹感。因此就不會像之前那樣會出現非常飢餓的情況,體重和身高增長的速度也會減弱。
2.身體發生了病理性狀況
小寶寶每天的任務就是吃喝拉撒睡,但當吃出現狀況的時候,就意味著身體機能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寶寶吃不好的情況下,睡眠也不會充足,精神狀態也不好。因此寶寶進入厭奶期時,也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疾病,比如鼻塞,感冒,腹脹,腹瀉等,這就是病理性厭奶。遇到這種情況,寶媽要帶孩子及時就醫,一般來講,厭奶期如果身體出現疾病會持續得更長一些。因此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來面對孩子隨機的狀況。
3.和寶媽自身的情緒有關
寶媽是提供乳汁的載體,因此她的情緒變化和奶水的好壞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寶媽在餵奶時候心情舒暢,寶寶吃奶也會感覺到特別的舒心。但如果寶媽在生氣的情況下餵奶,奶水的質量,顏色以及口感也會發生改變。這樣寶寶在吃奶時同樣也會感受到寶媽的壞情緒從而產生牴觸心理,影響食慾。
雖然說寶寶厭奶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在這個階段寶寶身體出現問題,或者精神狀態不佳,一定要找出厭奶的具體原因,幫助寶寶儘快度過厭奶期。
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儘快幫助寶寶度過厭奶期呢?1.給寶寶增加一定的運動量
運動可以讓身體的各個細胞都活躍起來,還能讓身體變得非常健康。因此在日常帶娃的過程中,寶媽可以適當給寶寶增加運動量,比如幫助寶寶練習翻身,練習坐立等,可以大量的消化體能,給他的腸胃減輕一定的負擔。大量的體能消化會讓人很快進入到飢餓狀態。
2.仔細觀察孩子身體是否有異樣
厭奶期分生理和病理,寶媽在平時帶娃的過程中要多多留意寶寶的身體。是否會出現小問題,尤其是口腔部位,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孩子厭奶。這樣做是為了預防寶寶因身體問題而被寶媽誤認為是正常的厭奶情況,從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3.寶媽的心態要平穩,切不可急躁
當寶寶出現不愛吃奶的情況時,很多媽媽會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心情變得急躁,就會出現強迫寶寶吃奶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寶寶對吃奶這件事情更加的牴觸。一旦寶寶出現不吃奶的情況,寶媽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平常心,不可對寶寶採取強制行為。
改變心態只需一分鐘,而這一分鐘卻能改變一整天。其實說到底,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身體健康,快樂成長。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一定會進入到各種各樣的身體變化階段,但只要他們的精神狀態好,沒有出現疾病,家長們可以不用太擔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但如果在厭奶期寶寶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疾病,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去醫院治療,不可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