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並擁有版權,歡迎轉載
在我們年齡很小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問:「爸爸媽媽,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啊?」
那答案自然就是五花八門了,什麼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從垃圾桶裡面撿回來的,你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
不過,現在小朋友懂得越來越多了,這樣的答案顯然已經沒有辦法說服他們了。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父母因為害羞不好意思開口正面回答,但為了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也為了讓他們知道媽媽把孩子生下來是多麼不容易,所以,當孩子再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可以好好和他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知識的。
之前兜媽看到過有一位瑞典的攝影師尼爾森,通過內窺鏡結合光導管的拍攝方法,花了將近12年,終於記錄下來了胎兒從受精卵的狀態慢慢變成胚胎最後孕育出來的過程。
當網友看到這組圖的時候,紛紛感慨:生命真的太神奇了!
接下來就跟著兜媽一起來看看這組神奇的圖片吧!
1.
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胎兒的受精卵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細胞結合而成的,孕育出了愛情結晶,這就是寶寶最初的模樣。
2.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受精卵發育將近一周的時候,受精卵將會變成胚胎進入媽媽的子宮。這是剛剛形成的階段,等到再過一周以後,新孕育的胚胎會慢慢變得穩定,吸附在子宮內膜上,新生命正式著陸。
3.
胚胎在經過22天的發育以後會形成一個初步的形狀,這個時候寶寶的心臟也開始成型了。
再經過六天的發育,寶寶的四肢也開始逐漸成型。
4.
在懷孕第五周以後,雖然胎兒還很小,但是寶寶臉上的五官已經開始不斷發育和成形啦。
5.
到懷孕第八周的時候,可以看到孩子的形狀已經很明顯了,不過看著倒是很像一個外星小寶寶。
6.
等到懷孕第十周的時候,孩子的感知能力不斷發展,會用手來探索周圍的世界,所以媽媽們在這個時候通常會感受到胎動。
7.
等到了懷孕第十六周的時候,可以很明顯透過胎兒的皮膚看到裡面的血管。
8.
等到胎兒成長到第十八周,寶寶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基本形成,能夠聽到外面的聲音,所以這時候媽媽和爸爸可以多和寶寶說說話,讓他們熟悉你的聲音。
9.
等到胎兒六個月的時候,孕婦的肚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大,寶寶的發育也越來越穩定。最後,寶寶就會通過分娩來到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其實尼爾森拍攝了上千張照片,這裡因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展示了,若是有寶媽感興趣,可以去找找。
不過相信光是看這組照片,很多人都會感慨生命的偉大和奇妙,一個小生命竟然就這樣在另一個生命體中誕生了。
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會說母親十月懷胎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是十分辛苦的。不論是在懷孕過程中,還是在分娩的時刻,媽媽都要經受許多痛苦。在醫學上,將疼痛分為一到十三級,女性分娩就是最痛的,可想而知媽媽們有多麼偉大。
現在,醫學上也推出了一款儀器,可以模擬孕婦分娩時的痛苦,有丈夫或者孩子想感受一下分娩疼痛的,可以去醫院試試。
既然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可以慢慢感知外面的世界,他們在肚子裡又會有些什麼樣的舉動呢?
1.哭
很多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會哭了,不過他們的聲音有大有小,一般會通過媽媽的腹部傳達給媽媽,媽媽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2.笑
很多寶寶也不是出生以後才學會笑的,做過彩超檢查的媽媽應該知道,醫生是可以捕捉到寶寶微笑時的畫面的,有時候寶寶還會眨眼哦。
3.打嗝
在孕期檢查的時候,醫生會發現媽媽的腹部有時候會有規律性的跳動,這樣出現的頻率是每分鐘15到30次,但其實這是寶寶們在打嗝,難道寶寶是因為吃飽了?
4.撒尿
寶寶發育到36周的時候,他們每天在媽媽腹中會吞下大概0.5升的羊水,這時候寶寶尿中的有毒物質會進入到母血當中,然後又通過母體重新轉化成羊水。
5.做動作
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胎動了,而且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寶寶,尤其是情緒,也是能感染到寶寶的。所以媽媽在孕期的時候,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多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這對寶寶的成長是非常好的。
說到這裡,兜媽再一次被生命的偉大和神奇所感動。
為什麼很多寶寶在剛生下來的時候總是離不開媽媽呢,在長大了以後也把「媽媽!」、「爸,我媽呢?」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或許,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和媽媽形成了親密的關係,這種聯結大概只有媽媽才能懂得吧。
你們看了這組圖片之後,是什麼感受呢?有寶寶的你們,在懷孕時發生過什麼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故事呢?歡迎分享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