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正式揭牌。
揭牌儀式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宏斌宣讀了更名文件。
該校副校長潘華峰在致辭中強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高校責無旁貸的堅定使命,在全球抗疫形勢仍然嚴峻的當下,學校決定將經濟與管理學院建設為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意義非同尋常。在本次疫情期間,學校不僅直接參與新冠肺炎救治、疫情心理幹預,還撰寫多份報告,成為政府抗疫決策的有益參考。
而在去年年底,12月26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一行到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考察。
在隨後的座談交流中,雙方經過深入溝通,達成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落戶醫學中心等方面共識,同時積極爭取組建「國字號」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
而在今年的12月19日,即中國中醫科學院在成立65周年之際,院長黃璐琦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將加快推進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
其實,對於中醫的作用和認識,我們是出現過偏差和錯誤的。一些所謂的公知,利用手中掌握的話語權,肆意詆毀中醫,即使是現在,還會時常出現一些人,假裝無知,詆毀中醫。遠一點的如魯迅、梁啓超,近一點的如李敖、方舟子。正是這些人的錯誤言論,使得中醫蒙受不白之冤,也使得不少學習中醫藥的學生,出現就業難,難就業。
兩次大的災難面前,中醫顯示出了它巨大的魅力,03年的非典、今年的疫情。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實力雄厚,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便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一員。
張伯禮,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傳統製劑方法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在大災難來臨時,中醫的優異表現,也極大地扭轉了很多人的偏見,同時,使得我們對於老祖先留下的隗寶更加重視。
而早在2019 年10 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在北京召開,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中醫藥工作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隨即,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2020年12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並將於2021年2月底前會出臺落實本實施意見的具體實施方案。
《意見》明確,夯實中醫藥類專業主體地位,調整優化中醫藥院校學科專業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中醫藥主幹專業。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1月3日上午,河南大學中醫院和中醫藥研究院掛牌儀式在開封市中醫院南門舉行,河南大學與開封市人民政府共建開封市中醫院進入了一個有效實質合作階段。
而河南省內,近年一直在籌劃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
2020年4月10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在人才培養方面,鼓勵培養模式創新,支持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
12月26日,「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揭牌儀式舉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共同為「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揭牌。
有意學醫的家長和考生,可關注中醫藥類高校,而大可不必死盯著西醫。
當然了,學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中醫可能會更加辛苦一些。(畢竟經驗是要靠積累的啊)
老馬深信,憑藉著中醫優異的表現,隨著人們對於中醫這一中華民族隗寶的越發重視,又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中醫的未來,必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