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是美國的貝索斯,其財富總額高達1310億美元,比很多中小型國家的GDP還高,真是富可敵國啊。不僅如此,美國政策研究所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前12大億萬富翁的淨資產總和近日突破了1萬億美元。
今年3月份,美國疫情快速爆發,美國經濟遭遇了巨大的損失,失業人口數量大幅攀升,甚至一度出現超過4000萬人口在領救濟金。但二季度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總額不斷未縮減,還新增了5650億美元。
再看另外一組數據,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祖克曼在其文章中公開的,美國最富有的0.1%人口佔據了美國全社會39%的財富;最富有的10%的人群掌握了73%的社會財富,美國的貧富差距是越來越突出。
與美國相比,同為發達國家的西歐、北歐以及日本卻做得更好,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更小一些,提供了充足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那問題來了,為何在發達國家裡,美國貧富差距要更突出呢?
有觀點認為,日本以及歐洲這些發達國家國土面積較小,人口也少很多。在一個相對小型的社會裡,更加容易實現財富的「相對均衡分配」。而美國各州的資源、人口、發展程度、交通等基礎設施都各不相同,容易造成更大的收入差距。
此外就是美國的新自由主義盛行,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性,底層民眾獲得的補助較少。而歐洲各國普遍採用高福利制度,在高稅收的背景下給予居民高福利,確保底層居民的生活不出現大的難題。
當然了,歐洲國家最近也在反思其高福利制度。其弊端就是提高了企業負擔,不利於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也不利於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歐洲大企業面對美國企業的壓制和競爭時,可使用的手段不多。
從一個國家層面來說,如果將大量財政擁有福利必然會縮減在教育、科研、基礎設施以及重大項目上的投入。這或許就是最近幾十年歐洲在新興科技、新興經濟領域缺乏建樹,缺乏優質企業的重要原因。
還有觀點認為,美國存在著嚴重的歧視現象。在美國,白人通常聚居在一起,而黑人也聚居在一起。黑人社區的教育、醫療、就業等都處於劣勢,當地經濟發展條件較差,居民收入普遍較低。
最後就是美國將大量傳統製造業轉移出去了,對那些原本依賴這些傳統產業的地區來說,這並非都是好事。以著名的汽車城,底特律為例。這座城市半數以上人口都以汽車相關產業為求生手段來謀生,但從80年代開始美國汽車產業被日本、德國趕超。
底特律的大量汽車以及相關配套企業要麼破產,要麼轉移到海外地區,一下子將底特律的經濟支柱「放倒」,卻又未樹立新的支柱。這結果就是底特律經濟一日不如一日,居民生活水平大不如從前。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