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英語教師,從教15年,帶過六屆畢業班;教育局記功多次、獲得德育先進個人、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多項獎勵。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II卷在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過程中,強調了英語學科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著重考查考生在具體語境中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時代性強、考查全面,試卷難度把握適度,整體平穩,個別試題具有一定區分度。
閱讀理解題材廣泛體裁多樣
閱讀理解的文章在選材上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教育性,保持了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點。題幹和選項設置簡潔明了,涵蓋了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詞義猜測題以及主旨大意題等傳統題型,重點考查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取具體信息並對所讀取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加工推理的能力,並且通過選擇難度合適且與考生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語篇,將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理解B—拼圖與空間思維能力的關係)、社會熱點問題(閱讀C—「另類」環保和七選五—表情符號有助於工作中的溝通)以及文化傳承(閱讀D—回歸傳統閱讀、支持圖書館)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理念融入到了語言能力考查當中。這些話題層次清晰,重點考查了考生對於文章框架結構和語篇邏輯的把握能力,也具有很強的指導和教育意義,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很好地體現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導向。
完形填空考查深層次理解
完形填空立足語篇,考查考生對語意、語境、語篇的深層次理解。今年的完形講述的是一位工人在無意間拍賣得來的畫竟然是稀世珍品的故事,本文脈絡清晰,重點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和正確理解段落及語句之間內在聯繫的基礎上,準確判斷和選擇符合特定上下文語義和用法的詞彙及短語,難度適中。
語法填空及短文改錯難度不大
語法填空及短文改錯語篇整體難度不大,側重考查考生在語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涵蓋非謂語動詞(3處)、時態、冠詞、介詞、連詞等常見考點,考生只要認真理解語境以及相應的詞彙和語法點便可輕鬆得分。
書面表達變化較大
書面表達部分較往年有較大變化,不是常見的書信體應用文,而是類似於日記的寫作。但是這種突破常規的命題形式,讓考生可以自由發揮,著重在具體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值得關注。
整體來看,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II卷充分體現了高考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的功能,語篇的難度較2019年有所降低,進一步優化了試題的梯度比例,對新高三的備考和英語教學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也為高校選拔人才起到了助力作用。
物理
基礎知識覆蓋全面 難度安排合理
宋健夫:哈三中物理教師,學科骨幹教師,南崗校區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市教育局記功多次,市首屆高中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大賽特等獎。
2020年高考理綜物理學科試題形式、難度在穩定的基礎上,全面覆蓋基礎知識,同時融入對能力與素質的考查。
基礎知識覆蓋全面
試題難度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安排合理。選擇題部分,14題的物理學史、15題的萬有引力中密度與周期的聯繫、16題的拋體運動,從常規的運動學部分的考查開始,有利於考生作答。17、19、20題難度稍高,結合實際中的CT掃描儀原理和高壓輸電情境,考查了電磁學部分知識。18題考查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識,計算量稍大,難度最高的21題,結合人在冰面反覆推箱子的實例,考查考生對動量守恆定律的靈活應用,需要學生關注到兩種臨界情況。實驗題為常規的一力一電的組合,加速度的測量計算量較大,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側重考查考生對實驗的整體把握能力,體現了實驗題應有的創新性。解答題部分,24題考查了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利用簡單的幾何關係即可解答。壓軸題25題是一道考查牛頓第二定律結合運動學的問題,屬於板塊模型的變形,是複習過程遇到的原題;選考部分的33題,考查了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以及等溫變化,難度適中,主要問題在於考生能否透徹理解題意。總體上看,整套試卷知識覆蓋全面,沒有偏難怪的題目,落實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物理觀念和物理思維,只要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重點的模型融會貫通,還是較容易得到分數的。
題目綜合性和應用性增強
對比2019年的物理試卷,缺少了圖像類的題目,2020年的試卷進行了各部分知識內容布局和考查難度上的動態調整。18、22題要求考生有紮實的計算能力,17、19、20、21題需要考生有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23、24、25、33幾個題目是對考生科學理論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有能力在多物體、多過程等複雜情境下,對學科內的多個知識點綜合應用,來解決問題,深化了知識為基、能力為重,使得高考評價體系以試卷為載體,在實踐中落地。
化學
沒有偏難怪題目 重視基礎突出能力
馬藝寧:哈三中高三化學教師,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
2020年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與2019年全國試卷相比基本持平,試題的題型、題量、試卷結構基本穩定,不管是題目的深度還是知識點的考查,都沒有偏難怪的題目。
7題:以《夢溪筆談》這一傳統文化為載體,考察含銅化合物的俗稱、組成、化學性質以及實驗基本操作,將傳統文化與化學知識完美結合。
9題:以二氧化碳過度排放產生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環境問題為載體,考查了弱酸的電離平衡、難溶鹽的溶解平衡、沉澱的溶解和平衡移動等問題,圖示中信息明確,容易做出正確判斷。
11題:本題以近些年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對人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的過渡金屬催化反應為研究背景,主要考查了催化劑機理、化學鍵的變化關係、反應物和產物的判斷等,識圖能力在本題中起較大作用。
13題:從去年的全國一卷首次把推斷元素放在13位壓軸,就能看出一定的創新意識:避重就輕的反方向押題意識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去年的選項中最過於創新的便是所謂八電子結構的論述,讓人眼前一亮。今年的II卷13也是一樣的道理,在ABC論述以外再次出現了8電子的論述,這次是個錯誤選項。就比如說第一年一個偏僻的點,從來沒考過,今年就開始設置考點,可以視作高考的一個方向:給足鋪墊,蓄勢待發。
26題:本題以新冠病毒為素材,主要考查了消毒劑——含氯化合物的相關知識,具體涉及了電解池、電離平衡常數、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點,大部分問題較為常規基礎,易於上手,最後一問計算相對複雜。
27題:延續了19年II卷考查了有機製備實驗,對儀器選用、教材方程式、有機物純度產率計算、分離提純等問題進行了考查。
36題:直接給出了有機物的結構,各問之間相對獨立,較易得分。對同分異構體的考查形式有所改變,由往年的填空改為選擇,難度有所降低。
生物
試題穩中有變 重視基礎知識
葛長龍:哈三中生物教師,市四有好老師,市課改先進個人,市教育局多次記功。
內容穩中有變,整體結構保持穩定
整體上來看試題難度不大,試題結構、總分值及每道題的分值均與往年相同,即6道選擇,4道必修大題,2道選修題,考查內容的重點、難點突出,但經常出現大題中光合呼吸仍然缺席,生態題也主要以選修考查為主。另外,試題的綜合性增強,像選擇題的第六題依託於三角洲這一名詞考查群落演替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了解三角洲的形成等基本常識才能更好地作出判斷。
重視基礎知識,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考查生命觀念以及社會責任。選擇第一題是時下威脅全球人類的新冠肺炎病毒,第二題則是有關免疫的相關內容,31題則是考查人體在某些情況下發生的生理變化,從個體來說,只有弄明白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對人類的影響,包括我們自身正常情況下的變化才能激發人更大的學習興趣為進入高校及步入社會做好鋪墊,在將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更好地實現自我的價值和追求。
考查科學思維及科學探究。選擇題第三題、第五題以及主觀題的30題是關於實驗方面的考查,其中第三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於實驗原理的掌握,第五題側重於考查考生獲取信息, 比較分析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0題則是結合細胞的結構功能考查了考生對於差速離心法的理解和掌握,認識到細胞這個基本生命系統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條件以及環境條件。
考查主幹知識,引導教育教學方向
生物的遺傳大題一直讓考生頭疼,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近幾年來總體重視考查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今年II卷的32題仍然保持這一特點,是關於三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考查,只要考生能掌握顯隱性的判斷方法,在分離定律的基礎上理解自由組合的本質做起來一點兒不難,選拔人才的同時也為教師今後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求難甚至是求偏是詭道,中正平和穩重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