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當現實和記憶交匯……現實終究略佔上風。
文 / Vesselina Nikolaeva、編譯/ 劉未央
那是1995年,我中學剛畢業,埋在心裡的叛逆種子倔強地發芽了。往事猶在眼前,那時距鐵幕倒塌僅僅幾年,保加利亞依然充斥著希望與恐懼混雜的氣氛。不清楚我父母當時有何感受,就我所知,整個國家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民主震蕩,忽而前進,忽而倒退。舊制度已然崩塌,新秩序尚未建立,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有誰不感到迷惘呢?
就在18歲生日前後,我發覺自己迷上了攝影。當我宣布要出國攻讀藝術時,親朋好友無不大跌眼鏡。想當攝影師聽上去沒什麼錯,但要知道,當時正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之後的首次轉型,聽說你選了一門不穩定的職業,人們多半會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我出生於一個頗有聲望的醫生家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然而,我不想再走祖祖輩輩的老路,我渴望自由,我要看世界。終於,一紙留學籤證把我送進了荷蘭的一家藝術學校。在這個國家我一待就是17年,直到去年才重返索非亞。
像個異邦人
環顧周遭,我竟然說不清索非亞變了多少,變得有多快,因為變化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常態。一批批富有創意的場所驚豔亮相,沒多久又一一銷聲匿跡。位於Rakovska街轉角的巧克力店(The Chocolaterie)就是其中一家。這家甜品店得天獨厚地開在索非亞地標性的斯拉維可夫(Slaveykov)廣場露天書市之中。我經常去待上個把小時,來杯冰沙,瀏覽一下新近出版的文學書,即使我一本本翻過來最後兩手空空而去,也不會遭人白眼。保加利亞的社會主義時期曾出現過一股出版熱潮,大量硬封面的保加利亞作家及翻譯經典如今都能在這裡找到其二手版本。想要找到保加利亞詩人和小說家的英文譯本,在這裡也不是難事。
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有Shishman大街的Café-bar 703 ,那兒有我的「專座」——店堂深處的一張小圓桌。只要寫情書的勁頭一上來,我便會帶上手工紙、蘸水筆和一小瓶藍黑墨水直奔這裡。眼前的紅牆掛著一幅幅黑白藝術照,我一邊呷著美露,一邊任爵士樂縈繞耳畔。每當這時,我就文思泉湧。
如今在索非亞,我幾乎是個初來乍到的異邦人。我愛四處閒逛,試圖重新拉近與這座城市的距離。18號有軌列車的經典線路仍是我的最愛:從俄羅斯領館對面的伊斯託克站上車,蜿蜒著經過1882年開門的巴羅克風格公園「波利索瓦」(Borisova gradina),接下去就是一片恍若置身郊外的積雪樹林(如果是冬季的話)。經過瓦西爾•列夫斯基國家體育場後,列車轉北,若是有足球比賽的夜晚,你會看見一群群把臉塗成猩紅的球迷在附近閒逛;然後就是書店和餐館集中的格拉夫伊格納季耶夫大街,我總是忍不住在這一站下車去Confetti尋覓一杯濃鬱的熱巧克力。18號有軌列車是索非亞世俗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橙白相間的車廂早年間由捷克和德國製造,如今車體貼滿了宣傳德國巧克力和美國有線電視的廣告。
我像個虔誠的訪客,為發現的每家量大份足的本土風味飯店而欣喜異常。比如市中心有家名叫「Manastirska Magernitsa」的傳統酒館,店家搜羅了全國各地161家修道院的特色菜譜,菜品豐富到菜單厚得像一本書,有整整40頁,還不包括20多頁酒單。菜名會耍點小幽默,譬如一道紅酒燉兔肉就被命名為「清醒修道院裡的爛醉兔」。眾多修道院在保加利亞歷史上曾擔任過重要的社會角色,教士們甚至自己種葡萄,釀出的葡萄酒品質上乘,琢磨出私藏的菜譜並不奇怪。
記憶回暖 現實新鮮
在度過一個短暫暖冬之後,春天早早來臨了。周五傍晚,我正要拐進公寓樓回家,冷不丁聞到一股李樹花香。「明天帶女兒出去騎車,她可要樂壞了,」我撳下6樓按鈕時心想。
第二天,我倆悠悠醒來,喝了茶,從車庫裡推出各自的自行車。雖然天公作美,可惜城市基礎設施還沒跟上,主幹道兩側的自行車道本來就少又不夠貫通,有時不得不拖著車子上下地道,還得經常騎在人行道上。不過女兒拉雅對今年的第一次騎遊非常興奮,一路上毫無怨言,當然,這跟我們的目的地是「Ananda」也大有關係。這是附近一家妙不可言的小烘焙店,他家的純素原味檸檬派和無糖棗泥酸奶蛋糕遠近聞名。拉雅知道自己可以吃一塊點心,什麼都行。店裡裝飾著從世界各地搜集來的漂亮玩意,架子上有書,座位鋪滿靠墊,店堂一角放著一架鋼琴。拉雅今天中意覆盆子派,外加一杯自製檸檬汁,我點了白巧克力香蕉派。我們坐下來靜靜享用,心照不宣地相視一笑——要是外婆發現我們早飯就吃上派了會怎麼說?
一個星期天,陽光好得正適合洗曬,我把衣服掛到陽臺晾衣架上時,不經意向右瞥了一眼:一小片維託沙山(Vitosha)從兩座高高的公寓樓的縫隙中露了出來! 一種「逃離城市」的想法漸漸爬上心頭。這就是我要做的——去爬山。我和拉雅把三明治撿進包裡,攔了一輛的士駛往Simeonovo的纜車站。索非亞也許是歐洲唯一一個市中心距大山咫尺之遙的首都,但很少有人先搭的士到山腳再登山。大家都忘了,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這兒的計程車有多便宜,到山腳下不足15公裡遠,最多花六七歐元(如果你不想換乘兩部公交的話)。
1895年,保加利亞著名作家阿列科•康士坦丁諾夫倡議遠離索非亞「塵土飛揚的街道」和「令人窒息的咖啡館」,組織了300人共赴一場遠足,從市中心出發,最後登頂維託沙山最高峰——海拔2290米的黑峰(Cherni Vruh)。在國家劇院門口的石碑上,當地人刻下了這段趣事。阿列科算得上是保加利亞第一個「都市型」作家,他也是保加利亞第一個描寫自己去西歐和美國旅行經歷的非虛構作家。他於1889年參加了巴黎世博會,1891年造訪布拉格,又在1893年去了芝加哥,然後把自己的見聞付諸文字與家鄉人分享。那會兒保加利亞人剛剛從統治自己500多年的奧斯曼人手中脫離出來,他的遊記《往返芝加哥》甚至激發了一股保加利亞人移民美國的熱潮。可惜恰恰應了好萊塢程式化的東歐劇情,他在保加利亞南部的佩什泰拉被刺殺,兇手的真正目標很可能是坐在他身旁的一位政客。如今維託沙山上有兩家酒店以他的名字命名:「阿列科小屋」(Chalet Aleko)和「幸運兒」(Shtastlivetsa)。後者是阿列科在一系列短篇小說中給自己的外號。
我們坐了30分鐘纜車登上黑峰,飽覽壯麗風光之餘約定:如果下周末天氣還這麼好,就去博雅納(Bojana)教堂和博雅納瀑布徒步。
下午3點,我們回到Rakovska街,打算去五角街口的「日月」(Sun Moon)飯店吃一頓晚午餐。這是一家素食館,在無肉不歡的保加利亞尤顯難能可貴。午後的陽光慷慨地灑在戶外僅有的幾張餐桌上,我和女兒喝著美味的粟米番茄湯,吃著藜麥燉雜菜(有菠菜、甜菜、歐防風、胡蘿蔔和洋蔥),絲毫不用擔心缺乏維生素D。多麼完美的星期天啊!除了固定菜單,店家每周還推出一款由本地有機食材烹製的當令菜。工作日的午餐時間往往食客爆滿,如果我等不及或是碰巧路過,必定會在他家買點曲奇路上吃。
攝影師的清單
回到索非亞,我決定重拾攝影師一職,因此經常穿行於大街小巷,以至於粗略算算,已經能列出一張很長的私藏清單。
跟朋友或客戶碰面,我總選在Angel Kanchev街或Shishman街某個地方。這兩條街不乏環境優雅的飯店,也是書店、咖吧、茶館和設計師品牌服裝店的匯集地。
Angel Kanchev街30A號的「私房菜」(Made in Home)就是一家讓人驚喜連連的餐館。這裡的桌面由舊門板做成,椅子式樣沒有兩把是重樣的,牆壁和天花板貼著報紙和書信作為裝飾。三明治、新鮮意面和甜品都做得呱呱叫,自製炸薯條(菜單上叫「炸甜薯條」)和時令沙拉更讓我百吃不厭。他家十分講究魚肉與素食的平衡搭配,上菜比較慢,因為菜品都是新鮮現制,這一點我特別看重,毫不介意多等些時候。
距「私房菜」不遠,一家摩洛哥餐廳對面,是我鍾愛的Zona Urbana。這裡每樣東西都由再生材料製成——舊報紙做的坤包、果汁盒做的塑膠袋和錢包、舊牛仔褲和廢輪胎做的玩具、廢棄家用電器做的燈具和時尚飾品……感覺很像在紐約布魯克林,只不過租金只是那邊的1/4。
沿這條街再往前走還會路過許多有趣的地方,比如18A號新開張的Pesto意式餐館(Dr. Valkovich街口)。對面11號的Raffy Bar & Gelato是酒吧、飯店、冰淇淋店三合一的新式餐飲店,內部裝飾成義大利餐廳風格,舒適而愜意,冰淇淋愛好者不能錯過!
在中心城區用餐,Shishman街上的Lavanda飯店是個與眾不同的所在。在我心目中,這家美味與氣氛兼得的飯店簡直是隱匿在都市中的一塊寶地。Lavanda開在二樓,你必須從街面繞到後巷才進得了門。餐廳隔為3間,開放式廚房前還擺有一張小桌。菜品多樣又肯花心思,光看看菜單就垂涎欲滴。每天新鮮供應自製麵包,點單時可免費品嘗。殷勤的服務生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能老道地推薦最合適的佐餐酒。夏日傍晚7點左右,陽臺上的3張餐桌鋪滿金色餘暉。
Shishman街既可以讓你不帶遺憾地結束一天,也能讓你精神抖擻地迎來新一天。
Graf Ignatiev街上,往Sedmochislenitsi教堂方向走不遠,能看見時髦的大象書店(Elephant Bookstore),由兩個熱愛索非亞的英國人主理。教堂前有一座公園,裡面的長椅很少有空出來的時候,要留意,其中有一部分是「空間改造協會」(Transformatori)的傑作。這是一個以解決城市問題、貢獻創意設計為宗旨的建築師協會。幾年前,經過其成員的妙手改造,教堂前一批長椅被賦予各不相同的形態和功能,例如其中一把變成了迷你圖書館。
Graf Ignatiev街40號「青檸」(Lime)餐吧就在附近,這也是一個喝杯咖啡充充電的好去處。時值早春,來杯爽口的桑格裡厄汽酒(sangria)是個不錯的選擇。若是點了茶,可別像我一樣大驚小怪,因為服務生會給你一個數字式鬧鐘,5分鐘後鈴聲一響,茶就可以喝了。
清單似乎還可以一直列下去,回憶縱然深厚,現實亦是撲面而來。20年後,當現實和記憶交匯……現實終究略佔上風。
索非亞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積澱的城市。參加NGO組織提供的「索非亞免費遊」,無需預約,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6點從司法宮(Palace of Justice)各發團一次,兩小時內逛遍30多個景點,是遊覽各歷史文化名勝的最佳途徑之一。這是由一群和我一樣在西歐週遊一圈又回到索非亞的年輕人創辦的,我們這些本地人可不愛旅行手冊上的那一套。
指南
抵達
中國至索非亞目前沒有直航,俄羅斯航空、土耳其航空、奧地利航空(僅北京出發)、卡達航空都是經停路線較為合理的航空公司
下榻
Sense Hotel Sofia
Tsar Osvoboditel Blvd; 359-7/0020670; $85/晚起
阿列科小屋(Chalet Aleko)
Vitosha Mountain; 359-2/9671113
幸運兒(Shtastlivetsa)
Bulevard Vitosha 27; 359-2/4411155
美食
Manastirska Magernitsa
Han Asparuh 67; 359-89/9949400
Confetti
Graf Ignatiev 4; 359-2/9884444
Made in Home
Angel Kanchev 30A; 359-87/6884014
Lavanda
Tsar Shishman 12; 359-88/2249740
Lime
Graf Ignatiev 40; 359-2/4219703
Raffy Bar & Gelato
Angel Kanchev 11; 359-89/5515045
Sun Moon
6-ti Septemvri 39; 359-89/9138411
駐足
Zona Urbana
24 Angel Kanchev; 359-2/9812278; www.zurbana.com
Elephant Bookstore
Tsar Shishman 31; 359-88/6420954; elephantbookstore.com
悅讀
Pod igoto (「Under the Yoke」) , Ivan Vazov
Do Chicago i nazad (「To Chicago and Back」) , Aleko Konstantinov
Tyutyun (「Tobacco」), Dimitar Dimov
Divi razkazi (「Wild Stories」), Nikolai Haitov
Pet prikazki (「Five Tales」) , Valeri Petrov
旅行機構
Free Sofia Tour
www.freesofiatour.com
官方網站 www.travelplus.cn
新浪微博 @私家地理雜誌
蘋果App版 https://itunes.apple.com/us/app/si-jia-de-li/id732817656?mt=8
《私家地理》微信二維碼
《私家地理》iPad版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