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在綿綿秋雨中洗盡纖塵的清華園迎來了
來自世界各地的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
風華正茂,嶄新的人生徵程已經拉開帷幕
夢想正閃閃發光~
新生故事
趙長欣
跳出「小我」思維
趙長欣是清華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能如願留在心儀的化學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趙長欣在化工系迎新處
褪去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本科生特等獎學金、蔡雄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等諸多榮譽光環的他,只是一個心系新能源材料研究的謙遜大男孩。「我從高中時代就對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材料產生興趣,小小的碳原子竟可以排列出如此多樣的結構,呈現出如此多樣的性質。」趙長欣說。
本科階段的科研訓練使長欣逐漸意識到,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對於高比能儲能體系廣泛而多樣的需求。對於繼續留在清華做研究的選擇,趙長欣說:「能在祖國的大地上開展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是一件幸福的事。祖國處在偉大而巨變的時代,既給予科研工作者以廣闊的天地,又需要科研工作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於未來的自己,趙長欣有一份期待:「希望在未來五年的博士生涯中,跳出「小我」的思維模式,面向時代、面向未來開展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為推動社會生產力貢獻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
文 王媛媛
Ivana
為波赫衛生體系建設而求學清華
來自波赫的國際學生Ivana第一次來到中國,凌晨才抵達北京的她毫無困意,「我坐在車上一直觀察窗外,希望能開展有趣而有意義的探索。」
Ivana在迎新現場
Ivana將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公共衛生碩士項目,這一專業選擇不僅是她的理想,也承載著她的祖國建設衛生體系的希望。
26歲的Ivana已有超過10年在當地醫療機構和多個非政府組織中幫助弱勢群體和殘障人士的經歷。Ivana表示,「看到我曾幫助過的孩子們臉上露出笑容,我也非常開心和滿足。」這樣的志願服務經歷讓Ivana堅定了從事公共衛生研究的信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對於清華,Ivana期待能在這裡與導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也期待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共同制定未來發展的計劃。而對於更加長遠的目標,Ivana再次說:「我相信,在清華學到的知識可以幫助我為自己的國家建立並發展衛生體系作出貢獻。」
文 王媛媛
視頻 方鍶 林鹿
張帥
聚焦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建設
本科及碩士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張帥,是清華首批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項目的新生。作為2019級新生再次回到熟悉的清華園,張帥說:「母校清華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文科發展蒸蒸日上,在校園裡感受到了『更人文』的氛圍。」
張帥雨中前來報到
目前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張帥已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十年,是北京市骨幹教師、教育部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要成員、教育部統編教材高中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作者。
思政教育影響著青年的價值觀念,影響著青年一代看世界、看問題的角度。談起今後的研究方向,張帥認為,在思政教育這個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也有很多學術問題值得研究,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聚焦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建設,關注教學工作的整體設計,以及不同階段課程從內容到形式上的銜接。
為培養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具有較強研究能力的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清華大學2019年首次開設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項目,面向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一線優秀教師招收攻讀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文 李晨暉
王亞兵
成為牢記囑託勇擔使命的清華人
微納電子系2019級碩士生新生王亞兵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對記者說:「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如願以償地考入清華,我就像圓了一個夢。」
王亞兵在開學典禮現場
環顧出席開學典禮的師友同窗,王亞兵說:「清華園是我從小夢寐以求的神聖殿堂,這裡不僅環境優雅,而且學風濃厚,還能認識很多的良師益友。」
王亞兵將在清華開始他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的學習與研究。對於專業的選擇,王亞兵說:「集成電路是電子信息學科的基礎,也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利器。面對當下國外對我國晶片領域的打壓與威脅,我立志從事相關研究,助力中國芯。」
開學典禮結束後,王亞兵感覺自己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清華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牢記邱勇校長對我們的學術要求,自律治學,勇擔使命,為中國的科技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 王媛媛
範凱歐
清華將成為我心中第二個「家」
範凱歐,這位長得有點像內馬爾的巴西男孩,讀完本科後開始認真思考自己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喜歡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想體驗不同國家的生活。」
範凱歐在迎新現場
能成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一名碩士生,範凱歐很驕傲:「在巴西,我便對清華豐富的學習機會和良好的配套支持有所耳聞。能在這樣一所歷史悠久、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學習,我感到十分自豪。」
有什麼迫不及待要做的事?「希望儘快提高漢語水平,品嘗更多的中國美食!」範凱歐咧嘴一笑,對未來充滿期待。他相信,這所美麗的大學將成為自己心中的第二個「家」。
文 曲田
祝金濤
自律與勇氣,給了我科研的力量
祝金濤是水利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新生,本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與很多前來報到的同學不同的是,他在本科期間有兩年難得的軍旅生活經歷,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某部。
祝金濤
被問及來到清華園的最大感受時,祝金濤說,「學校的文化底蘊深厚,立意高遠,視野開闊,尤其是近幾天聽了幾位清華老師們的講座,更加豐富了自己對人生和世界格局的認識,讓我對清華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
「我覺得從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事是要尋找到科研工作的切入點,且以興趣為導向,其中入門是最難的。」對於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工作,祝金濤希望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和科學的方法,能夠在今後的學術道路上堅持不懈,一以貫之,假以時日,必有所得。」
軍旅裡常說的一句話是「士兵的胸膛,祖國的屏障」,本科服役期間,祝金濤擔任連隊新聞報導員和排戰術科目操作手,兩次獲得「優秀義務兵」獎章。
參軍入伍的磨練,給了他自律的學習生活習慣,也給了他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帶著這份勇氣,祝金濤將開啟精彩的清華生活。
文 李晨暉
朱海雯
願以學術解基層之需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的朱海雯,現在是一名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新生,同時也是人文學院的本科新生輔導員。
朱海雯
本科畢業後,朱海雯作為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前往青海支教一年。「一年的支教經歷,讓我更多看到了西部地區、基層群體的現實問題與真正需要,也立志於研究生階段投身行政體制改革相關領域的研究。」
在聆聽了邱勇校長給研究生新生的開學第一課後,朱海雯感受到了學校對清華學子的殷切期盼。她說:「在這個擁有百年文化底色、走在世界時代前沿的清華園,作為一名研究生新生,我們要時刻立足於以自己的學術研究,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真正需要,致力於從制度層面解決真正的社會問題,在為文明發展貢獻力量的過程中實現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文 李晨暉
矣曉沅
新身份 再出發
在清華園裡,即便沒有見過矣曉沅的人,對這個響亮勵志的名字和這個輪椅上的逐夢身影想必也並不陌生。
矣曉沅在迎新現場
他是自強不息的雲南學生,也是拼搏奮進的「特獎」獲得者,更是致力於推動校園無障礙設施改善的社團人。
如今,矣曉沅更願意用新身份為自己命名:計算機系2019級博士生新生。
「我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人,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矣曉沅師從孫茂松教授,主要從事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參與開發的詩歌自動生成系統「九歌」已被廣泛報導,目前正在升級擴展。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裡,矣曉沅就在做這件事。
辦理報到手續
由於身體需要定期複查,矣曉沅沒能參加今年的研究生開學典禮。但作為新生的他依然對未來充滿期待,他笑著說:「我是碩轉博的學生,如今以博士身份入學,希望今後能夠潛心學術,不忘初心,致力於更多高質量、更有影響力的工作。」
文 王媛媛
圖 楊麗英 王怡臻
(以上排序不分先後)
頭圖 霍元東
排版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