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邱勇: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壯麗篇章

2020-12-17 清華大學

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共和國的旗幟下,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普及化,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清華大學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探索具有清華風格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發展道路,深深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著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服務國家工業化建設,

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

每一所大學都有深厚的民族根基,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清華大學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轉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致力於培養國家工業化建設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全校師生員工滿懷豪情投身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等教育道路,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學校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引導廣大學生登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三層樓」,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開展「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注重因材施教,創立了「雙肩挑」政治輔導員制度,號召學生「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努力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學校堅持教師是「高等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把當時清華的108位教授、副教授稱為「一百單八將」,認為富有科學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是清華的穩定因素」,並積極做一些著名教授入黨的培養和發展工作,引導廣大教師在又紅又專的方向上實現「兩種人會師」。

學校強調「清華大學不僅是一個教學的中心,同時要成為科學思想的中心」,創辦了原子能、無線電等一批國家急需的新技術專業,積極參與「兩彈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重要設計,成為我國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1959年9月,毛澤東同志視察由清華師生負責設計的北京密雲水庫時,充分肯定了清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做法,認為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好經驗」。

清華大學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湧現出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人才。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4位曾在清華工作或學習。

乘改革開放的春風,

吹響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號角

一所大學只有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奮進,才能不斷邁上新臺階、開闢新境界,成就一流的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大學著眼世界教育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逐步明確了新時期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完成了由多科性工業大學向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的轉變。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聽取清華工作匯報時,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擴大派遣留學人員,要大膽地派,要成千上萬地派。我國向美國派遣新時期第一批52名留學人員中有9名清華教師。1985年,學校在第七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從現在起的十年,是把清華大學逐步建設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發展階段。」1993年,學校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提出到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時,爭取把清華大學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1998年,黨中央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實施了「985工程」,清華大學首批得到重點支持。清華大學緊密結合國家的戰略部署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形成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發展戰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極大地激發了全校師生員工投身學校改革發展的熱情。

清華大學全面推行學分制,調整本科專業學制,開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討論,實行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實施「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了研究型教學、探究式學習、國際化交流為支撐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鮮明育人特色,在實踐中確立了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積極引導廣大學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先後設立「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和「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符合現代大學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營造有利於教師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學科建設為突破口,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完善綜合學科布局,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培育新興學科,促進學科交叉。確立「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積極開展國家急需的戰略性研究、探索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公益性研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鑑發達國家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積極開展多渠道、高層次、實質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全球範圍內大力延攬海外名師,通過聯合培養、學生交換、主辦國際會議等多種形式顯著地促進了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國際化校園建設,學校國際聲譽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清華大學為改革開放事業培養一大批優秀人才,取得高溫氣冷堆等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和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徵程上邁出重大步伐、取得顯著成績。

建功立業新時代,

奮力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大學更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有新作為、新擔當。

新時代的開啟之年正是清華大學新百年的開啟之年。站在新百年的新起點上,清華大學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促一流,堅定地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2016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發來賀信,指出「清華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殷切希望清華大學「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面向世界、勇於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正確方向,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清華大學黨委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優良傳統,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落實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2017年,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與「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緊密銜接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即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前後成為世界頂尖大學。學校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形成落實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2018年,學校召開全校黨建工作會議,制定《關於新時代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的意見》及配套實施分工方案,確保學校黨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實施「強基、先鋒、領航、領雁、智慧、保障」六項工程,有力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加強幹部監督管理,完善「雙肩挑」幹部制度,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持續深化巡視整改,認真開展校內巡察,強化執紀問責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2017年,清華大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2018年,清華大學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和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堅持立德樹人,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清華大學堅持「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建設高質量思政課慕課,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以黨建為龍頭深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學校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建設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全面實施博士生招生「申請—審核」制,以提升創新精神和職業勝任力為重點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構建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堅持以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努力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明確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建立了以分系列管理、準聘長聘制度為核心的教師隊伍管理體系,持續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推動高水平教師上講臺,強化各級黨組織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把好政治關、師德關。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評價說:「一所大學和她所培養的人才,在一個大國自強和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也是少有的精彩!清華大學不愧為引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

堅持服務國家,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清華大學著力加強原始創新能力,聚焦「卡脖子」問題、「硬骨頭」項目精準發力、艱苦攻關。主動請纓建設實體性的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致力於解決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關鍵核心問題。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出臺教師跨院系兼職制度和交叉學科學位授予制度,設立了智能無人系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大數據研究中心、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醫工交叉研究院等七個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以及未來實驗室和腦與智能實驗室兩個實體實驗室。學校深化同深圳的全面戰略合作,成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著力推進高層次的國際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實踐。成立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參與共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創建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積極服務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深入開展對口支援青海大學、新疆大學工作,對口幫扶雲南省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工作。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學堂在線作為學習者規模全球第二大的慕課平臺,成為了我國與國際平臺慕課輸出與引進的主要樞紐。2012年以來,清華大學作為第一單位獲得國家三大獎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2項。

堅持改革創新,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2014年,清華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啟動綜合改革,旨在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探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模式。學校以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攻堅任務,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動黨政機構改革、職工人事制度改革、後勤綜合改革和資源管理模式改革,堅持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進一步推動2021—2030校園總體規劃工作,形成了人文、綠色、開放、智慧的規劃理念。加快「雙一流」建設,完善學科自我評價和動態調整機制建設,深入實施文科「雙高」計劃,制定實施工科「雙T」計劃和理科「雙E」計劃,不斷提升學科建設質量。制定實施學校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戰略,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創新人才,開展服務中國和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深入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學校先後在美國西雅圖成立全球創新學院,在義大利米蘭成立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成立東南亞中心,在智利聖地牙哥成立拉美中心。創立蘇世民書院,致力於培養理解中國的全球未來領導者。連續八年成功舉辦世界和平論壇,與國家發改委聯合舉辦「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倡議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清華大學以更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的競爭與合作,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優秀人才,努力在全球發出中國高等教育的聲音。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回顧清華大學70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愈發深刻地認識到,大學的改革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保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必須牢記初心使命、立足育人根本任務,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勇於開拓創新,必須紮根中國、面向世界,必須緊緊依靠全體師生員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學只有在服務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才能成就一流的高度。面向未來,清華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出更加絢爛的清韻華章!

圖 | 朱湘桂

排版 | 李婧

相關焦點

  • 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壯麗篇章-清華大學新聞網
    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壯麗篇章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旭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共和國的旗幟下,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普及化,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全面、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持續提升,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校黨委書記陳旭,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副校長尤政,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謝維和等出席會議。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奮力譜寫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壯麗篇章
    市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市政府第七次全體會議,用「五個特點」全面回顧和充分肯定了今年以來義烏加快建設「兩個樣板」、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始終保持戰時狀態,加快建設「兩個樣板」,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為高質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不懈奮鬥。
  • 自強奮進,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 | 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閉幕
    10月9日下午,主題為「創新科研模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的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在大禮堂閉幕。校長邱勇作大會總結報告,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會議。校領導姜勝耀、王希勤、薛其坤、吉俊民、楊斌、李一兵、尤政、鄭力、向波濤、彭剛,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原副校長康克軍等出席閉幕式。
  • ...續寫奮進篇章 努力交出更加優異的教書育人答卷|清華大學2020年...
    陳旭致辭校黨委書記陳旭以「永葆擔當精神 續寫奮進篇章」發表主題致辭。陳旭代表學校對同學返校、對新生入學表示熱烈歡迎,對全校師生員工的辛勤付出,對上級領導、廣大校友和各界朋友給予清華大學的關心支持表示誠摯感謝。
  • 永葆擔當精神 續寫奮進篇章 努力交出更加優異的教書育人答卷|清華...
    9月1日上午9時,清華大學的上課鈴聲在校園、在雲端、在世界各地響起,全校師生以「主會場+荷塘雨課堂」的方式再次同上一堂課,講解即將開始的秋季學期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以嶄新的姿態擁抱新學期的到來。校領導邱勇、陳旭、王希勤、吉俊民、楊斌、李一兵、尤政、過勇、鄭力、向波濤、彭剛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出席活動,楊斌主持課程。
  • 永葆擔當精神 續寫奮進篇章 努力交出更加優異的教書育人答卷 | 清華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師生同上一堂課
    9月1日上午9時,清華大學的上課鈴聲在校園、在雲端、在世界各地響起,全校師生以「主會場+荷塘雨課堂」的方式再次同上一堂課,講解即將開始的秋季學期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以嶄新的姿態擁抱新學期的到來。校領導邱勇、陳旭、王希勤、吉俊民、楊斌、李一兵、尤政、過勇、鄭力、向波濤、彭剛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出席活動,楊斌主持課程。
  • 王立山:努力奮鬥不斷譜寫人生「三立」壯麗篇章
    原標題:努力奮鬥不斷譜寫人生「三立」壯麗篇章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宏斌、通訊員劉威)12月24日,省紀委監委機關舉辦2020年度第二期「青年論壇」活動,圍繞「在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青春風採」主題開展研討交流,180餘名青年幹部參加活動。
  • 王偉中:奮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壯麗篇章
    壯麗篇章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實施兩大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繼續依託港澳、服務港澳、支持港澳,做好與港澳合作這篇大文章,以「雙區驅動」建設成就,激發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正能量,攜手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 邱勇校長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致辭
    清華新聞網6月7日電 6月7日上午,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代表兄弟高校在線致辭,向走過百年曆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致以崇高敬意,向哈爾濱工業大學全體師生和校友致以熱烈祝賀。
  • 邱勇: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會實現更加有力的引領
    北京時間9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世界學術峰會發表了題為「復興與希望:後疫情時代高等教育的趨勢」的視頻致辭。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參加專題討論會並講話。會議由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識官費爾·巴蒂(Phil Baty)主持。
  • 臨海:奮力譜寫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臨海篇章
    全會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和台州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決策部署,對標浙江「重要窗口」建設,圍繞台州市「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以「創新臨海」建設為戰略支點,進一步動員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囑託、扛起使命,強化擔當、積極作為,奮力譜寫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臨海篇章。
  • 陳旭一行訪問香港
    陳旭回顧清華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友好交往陳旭回顧了兩校的友好交往。她表示,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不久前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這是兩校長期以來密切合作的體現。她感謝段崇智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和各位同仁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峰會所做的細緻的籌備工作,希望在聯盟框架下深化中英高校學術交流,為青年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希望雙方進一步密切配合,系統性建設合作機制,促進實質性合作。
  • 清華大學舉行長聘教授聘任儀式,校長:一流大學要有一流師資
    他說,長聘教授代表著大家的學術成就被同仁所認可,而清華大學長聘教授這個身份,不僅是對學術水平的認定,也是莫大的榮譽,希望大家更好地參與到學校的改革發展和一流大學建設事業中來。邱勇在講話中引用了王國維先生《人月圓 梅》中的詞句「一聲鶴唳,殷勤喚起,大地清華」。他表示,「大地清華」彰顯了清華人的抱負和境界。
  • 秦光榮:奮發圖強追求卓越 把雲南大學建成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學
    上世紀初,雲南愛國志士懷著振興教育、啟迪民智、培育人才的救國救民宏願,籌建了雲南大學的前身「東陸大學」。1923年4月20日,「東陸大學」宣告成立,舉行了隆重的會澤園校舍奠基典禮和首屆學生開學典禮,從而開啟了雲南大學的歷史源頭和雲南教育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