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的慶典。陳熹和張昊蘇2009年秋季入南開大學求學,到今天整十年了。在學校時,我們就用業餘時間整理研究校史。正逢母校百年華誕,我們模擬古體,合作撰寫了長制文言《南開大學賦》,希望以此銘記南開大學一百年來教育救國的英雄氣概和偉大功業。
我們的水平有限,拙作難免要貽笑大方。在此我們只能懷著誠懇,將這份真純的心意獻給母校,也請廣大南開校友和各界同仁對我們幼稚的作品批評指正!
清光緒二十年,北洋水師為日本所敗。故校長天津張伯苓,時習海軍,恥國幟之三易,慨然去伍,受校父嚴範孫先生啟發,投身教育,講授新學,賴津門紳商捐濟,創私立南開中學堂。西元一九一九年,復有私立南開大學之設,未二十年間,名震宇內;而「公能」之教,尤有裨於吾國愚、弱、貧、散、私之病。東瀛窮武,先墟三韓,復吞遼海。南開師生,素嫉寇虜,以恢復為志。故平、津淪亡,寇即炮擊南開大學以洩憤,又施火焚,卅載經營,毀於一旦。我師生憤然南渡,精神愈勵,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成立西南聯合大學於昆明。日本既降,圖籍重備,南開乃復校天津,改稱國立。新華初造,群賢戮力,哲人雖萎,道術不消。先總理周公恩來嘗受業南開,功垂竹帛。而我南開大學造育人才千萬計,允稱國家心膂,民人楷式。維西元二千又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南開大學建校百年之期,瀋陽陳熹、濟南張昊蘇負笈南開之第十載也。先賢之烈久慨,師友之誼可懷,值茲勝會,焉可無文。因獻《南開大學賦》,以慶此貞紀,勗乎來哲:夫道裂夷夏,周孔之教稱野。
力爭東西,禹湯之民為奴。
粵自季朝,
四方之兇狡孔熾,
百祀之臣虜未蘇。
紀今古而丕變,理統緒其忽殊。
維我校長,俊姿秀挺,
方期師旅之効,遽覩風俗之汙。
遂盡心以從賢,迺改志而棄殳。
何吾土其外製,丈夫有不忍之恥。
作斯人以新造,津門為用武之區。
在大道被人類分別的時代,古老的文明被稱為野蠻;東西方以力相爭的世界,有尊嚴的人民也淪為奴隸。先校長張伯苓(1876-1951),十三歲到北洋水師學堂學習,甲午戰敗與「國幟三易」等恥辱,讓年輕的他深深感到,只有造就新的人才,國家方有振興的希望。於是他憤而退伍,到嚴修(1860-1929)開辦的私塾當教師,由此開始他一生的教育事業。風雲際會的時代註定造就英雄,而近代天津作為北方中西文化交匯之地,為南開一百年的傳奇提供了舞臺。請上下滑動查看段落大意
爾乃
蒙惠鄉黨,夾義輔公。
肇我南開,起末興崇。
棫樸既育,常勵膺膂以體健。
庠序爰成,將攬區宇而爭雄。
言文言數,用商用工。
八材胥別,四育洵通。
內贍外舉,平風雨於時晦。
長圖巨劃,起明幹其日隆。
嚴修的家館,開始只有五個學生。
但張伯苓卻傳授著最新的科學、體育知識。
天津士紳和開明人物紛紛仗義捐款,為教育家的事業添磚加瓦。於是,私塾先擴建成一個中學堂(1904),隨後又建立了大學(1919),南開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小學、中學、女中、大學、研究所)。
南開大學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以「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為辦學理念,強調德、 體、 智、 美四育並進,旨在造就完全的人格,培養優秀的青年。
張伯苓憑著他的勇氣和樂觀應對時代的種種困局,偉大的學府在中國北方迅速崛起。
於是
凌伉弘敏,華孟守愨。
持之以儉,博我尤渥。
淵邃以立夫,閎敞由宗嶽。
升龍門而鱗飛,躆玉臺而虎踔。
賴昆弟其清才,仰嚴公之鴻庥。
履涉嵽嵲,黃先生之雅鑒,
闢驅蓁莽,何教授之遠猷。
五學周備,六藝鹹脩。
強毅勁直之器,廣大高明之疇。
榮華勗戒,篤幹孜求。
思濟時兮大用,念扶傾兮深憂。
至於
伯苓儀範,南開法度,
激昂英悃,映帶風流。
序經蹈訓於南嶺,
恩承播化於東州。
當是之時,
壯情駿發,光聲披越,
功業豈不休哉!
南開大學是私立學校,經費緊張,常常陷入困難。但行政人員精明強幹,保證學校高效運轉。南開校風追求實幹,旨在救國濟世,蕩滌國恥。而南開學子務實刻苦,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很快,南開經驗得到社會的認可,伯苓的精神也啟發了一代人行動起來教育救國,從東北到嶺南,到處都有南開教育家的身影。這一段提到的南開教育家,有凌冰、伉乃如、華午晴、孟琴襄、姜立夫、邱宗嶽、張彭春、嚴修、黃鈺生、何廉、陳序經、寧恩承。今人也許對他們不那麼熟悉,但他們確是操持南開事業的功臣,更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英雄。而乃
勍寇之狂益肆,義士之怒方慇。
淚未盡於遼水,睫常偪於蠻氛。
詎料
陸渾之謀,素僭彝鼎,
永嘉之難,先構棟棼。
至我園燔室毀,鐘亡籍焚。
師弟寄於徵蓬,父子死而填谷。
恨蒼蒼之罔極,顧藹藹之沈陸。
望蕭條於關河,感悽愴於心目。
盟三家而彌貞,仇九世其必復。
退誦壁中之詩,出請閫外之令。
三十年教本忠孝,門無從賊。
八百人氣同忼慨,庭有殉正。
紬薪曷窮,藏血以傳心。
建國惟哲,垂謨而待聖。
銘峻節其寧移,開先路於無竟。
託川嶽以廣衍,與日月其同晟。
面對國難,南開師生始終走在抗日的最前線。
他們前往東北,開展救亡事業,因此遭到日軍的忌恨。日本的軍營,就設在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之間。
七七事變後,為了報復愛國的南開人,敵寇轟炸南開,毀我家國,燒我校園,奪我校鍾,焚我典籍。
南開大學與北大、清華組建西南聯大,成為大後方的文化重鎮。
八年抗戰,南開校友裡沒有出過一個漢奸。南開學生紛紛從軍抗戰,張伯苓校長的兒子也壯烈犧牲。
南開人的精神永不會動搖,他們始終堅信,抗戰終將勝利,中國必會復興。
今天南開的校園裡還豎立著一塊聯大紀念碑,告訴南開人不能忘記血與火的歷史。
我們更應記著,張伯苓先生在國難深重時仍然懷抱雄心壯志,他說:南開之事業無止境!南開之發展無窮期!
請上下滑動查看段落大意
迨及
三靈還拯,六合復匡,
刪定禮樂,振挈紘綱。
抱茂而達時,廣摭於逸品。
懷仁以制運,重煥乎舊章。
來彬蔚於瀛表,有陳有葉。
張恢廓於域中,因滕因楊。
髦士競爽,哲夫配美,
王融懃懃於千裡,
韓琦怛怛於四方。
一登一攬,謹氣象兮莊肅,
方闢方翕,駕精神兮彷徉。
而乃
準夷盈匱之律,絜測陰陽之藏,
民用之而富,國用之而強。
而我南開豪彥,
紛紜促轡,倜儻含瑰,
散在天下,各挾奇偉,
邦國得人,於是而昌矣!
改革開放以來是南開大學的復興期,師生同心,積極進取。楊石先、滕維藻兩位校長是傑出的學者和教育家,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重新建立起南開的基礎;陳省身、葉嘉瑩等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偉大學者,他們回到南開任教,無私幫助南開人追趕世界先進。在名師的煦育教誨下,南開人在改革開放中為社會做出貢獻,秉持南開風骨,成為國家棟梁,在各地建功立業。撫菁華之遐邁,九隩斯屆。
煊辰漢而永光,百齡茲垂。
鎮名都以由顯,逢盛代而相怡。
按五疾其焉在?唱三德而靡遺。
久沐齊風,豈聞搢紳之日適?
方承魯問,實緣宰牧之重熙。
遷殷土而永靖,知有命其何疑?
制漢禮於太平,問非予而誰期!
今天國家日益發展,張伯苓要醫治國人的「愚弱貧散私」五病已經痊癒了,而一代代南開人仍然唱頌同樣的校歌,銘記「美哉大仁,智勇真純」。這些都足以證明,南開大學前途將更加光明,國家未來將更加強盛,南開學子人人有責。嗟乎!
欲追烈於前勛,每歎息於曩載。
慶兆物之驩虞,嘗耕南畝。
擊長濤其震赫,將釣東海。
方乃推志節,矜能術,摛文綵,
任獨萬夫之歧,揔學十洲之匯。
養天下之士於天下,
廊廟不足居,王官不足採。
演文王之具者文王,
方策弗能徵,帝力弗能改。
飲冰之室向鄰,背高闕而握芹。
吞鳳之才非夢,跨長津以旋駘。
清謳響岸,月照舊夕,
暢謔開襟,波揚徐闓。
緘箱十年,盡傾以序德,
負氣萬丈,一嘯而成凱。
其辭曰:
我們十年前來到南開求學,研究南開辦學的光榮歷史,讚嘆南開先賢的英雄功業。
儘管畢了業,但南開精神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
南開教會我們,要成為有志氣、有本領、有文化的青年人,努力為國家社會做貢獻。
值此母校百年華誕,我們將回到新開湖畔,與故人相聚,重聽合唱團的歌聲,想起美好的青春時光。
出於這樣的感情,我們一口氣寫下這篇《南開大學賦》,願與天下的南開人互相切磋,共同勉勵。
立序河濱,樹蕙津門。
公能垂範,師嚴道尊。
風儀容正,德業維新。
弦誦百年,迪我斯文。
翔於千仞,沛然施雨。
軾轍雙行,通洋守土。
志之匪艱,履之彌篤。
後生感激,至今淳魯。
久懷孤憤,先空阮囊。
國步斯頻,猶照微茫。
傳燈西蜀,開闢絕荒。
與聖為鄰,吾道多方。
景鐘常鳴,楩枏可醢。
義豈帝秦,鏡察奇綵。
甌固河清,桑田復海。
猗歟南開,世以為楷。
南開的教育思想令我們受益終身,南開的名師先賢令我們心生嚮往。
校訓與鏡箴,影響著天下南開人的精神面貌。
而南開的辦學理念,既與時俱進,接軌世界;又篤實致用,知中國而服務中國。
張伯苓先生頂著國難與經濟壓力,竭盡全力辦出了南開系列學校,這種開疆拓土的英雄氣魄何其壯哉!
而面對敵寇的侵略,南開人的愛國情懷、犧牲精神,也足以成為天下的表率!
陳陳熹於紐約曼哈頓
張昊蘇於天津八裡臺
合作《南開大學賦》
凡1072言
我們感謝以下師友對《南開大學賦》文稿的幫助(按時間順序):梁卓、孫丹錦、代京京、王寧馨、範汗青、郭宇昕、安梁、宋宇晟、楊耀翔、鄭劍非、胡海龍、劉芃題籤集自歐陽詢手跡
圖片輯自梁卓攝影作品
我們特別感謝梁吉生先生的著作對我們的啟發,並對他支持後輩學人的高風亮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