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重慶八中高一生張韌孜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上,1小時內記住了1200多個數字、16副撲克牌等,以3358分的總成績獲得了「世界記憶大師」的稱號,而他只受過1年多的正式記憶訓練。他也分享了快速提高記憶力的小撇步,「多讀書、多訓練、多聯想,用細節去記憶。」
世界腦力錦標賽共有10個項目,包括隨機數字、二進位數字等。要取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同時必須達到4個標準:1小時內記住隨機數字1040個、1小時內記住最少11副(572張)撲克牌、90秒內記住1副撲克,10個項目總成績3000分以上。
據《重慶晨報》報導,張韌孜在3天的比賽中,由於二進位記憶發揮的不理想,成績拖了後腿,因此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他以「穩」作為取勝戰略。在1小時記數的比賽中,他原本能記憶1400個數位,但他選擇只記1200多個,重複記了4遍加深印象,最後只錯了2個數字。張韌孜還表示,平時最好的成績,可以32秒記完1副撲克牌。
一年多以前,張韌孜還只是一名毫無基礎的高中生,那是如何練成記憶大師呢?
張韌孜認為,訓練記憶同樣要靠多訓練、多讀書和更加多聯想,「我覺得記憶再好的人,都沒有過目不忘這個說法,知道了記憶的方法,是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有邏輯性的記憶,在平常生活中,我會留意一些生活的細節,嘗試用這些細節去記憶。」
張韌孜以車牌號碼舉例,「我把這些數位聯想成圖案,並把這些圖案聯想在一起,比如12就記作椅兒,64就記作柳絲,要記住這兩組數字,比如椅兒從柳絲上滑下,就要讓這兩個圖像發生一個聯繫。」
「記憶越深刻,想像越離奇」張韌孜認為,要熟練地掌握這個方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運用圖像記憶法,將陌生的轉變為自己能熟悉了解的圖像記住它。當然,這需要更廣泛的知識面,要靠不停學習來達成。
但要想獲獎,光有高超記憶力可不夠,還得有意志力。張韌孜表示,「一場比賽下來,可能需要在那裡一動不動坐一兩個小時,雖然身體沒動,但是大腦在快速運轉」,經過了幾次記憶比賽的鍛鍊,「國中的時候,期末考試的時間自己都有可能失眠,但現在再緊張的狀況,都會調整好心態。」
世界腦力錦標賽是由世界記憶之父、心智圖發明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和英國雷蒙德基恩於1991年發起。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記憶選手報名,參賽選手成績不斷刷新人類記憶技術的水準,新紀錄可直接記入金氏世界紀錄而無需審核。
該賽事主要致力於挑戰人類記憶的極限,設有二進位數字字、虛擬歷史事件、一小時撲克牌、一小時數位、抽象圖形、隨機單詞、快速撲克牌、數位速記、聽記數位、人名頭像記憶十個比賽項目,涵蓋兒童組、少年組、成年組、老年組共4個參賽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