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國安與河南建業的改名風波後,不出所料足協果然否定了「山東泰山」這個極具文化傳統與地域特色的名字。之前北京國安名字被否時,我就想到了魯能的新東家濟南文旅,所掌控著山東泰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權。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山東泰山'這個中性名的申報。
山東隊自建隊起就是以泰山為名,前身叫「濟南泰山將軍隊」,後魯能集團入股,改名叫現在的山東魯能泰山隊。球迷難以割捨"泰山"這個名字,不僅僅是因為,以名為號喊了二十多年,更多的是因為泰山是山東的象徵。一、泰山之名的意義
望 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是杜甫與李白漫遊山東登泰山時所作,詩聖那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給了山東很大的聲譽。岱宗:即泰山,因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之宗,所以稱之為岱宗。泰山在山東是極具象徵意義的地理存在。它位於山東中部,海拔1500米,屬魯中山地的一部分。南面泰安,背倚濟南。對山東人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上古時代的山東先民,就在泰山腳下生存繁衍,向四周開枝散葉。先後孕育了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先民依山而居,大山為人遮風避雨,於是免不了對泰山的崇拜,泰山奶奶的故事傳誦千年。
進入文明時代,歷代大一統王朝統治者都在此地舉行封禪大典,以此宣揚其君權神授的宗教思想,因此泰山也被稱之為政治山。《史記》記載:自古受命帝王,曷不嘗封禪。皇帝自稱天子,也要低泰山一頭,由此可見泰山是華夏民族的聖山,其的文化意義,早就刻進了中國人的骨子裡。來山東者,必登泰山。
巍峨雄壯的泰山,被稱為五嶽至尊,與山東人人高馬大的形象,豪爽率真的性格很契合,也與山東魯能高舉高打的比賽特點更相符。所以,在山東球迷心裡,泰山隊就是永不磨滅的番號,既有球隊的親切感,又有家鄉的自豪感。二、執行政策一刀切,捨本逐末,背離初心
足協這次改名政策,原本認為山東不會有什麼麻煩。畢竟所有人都認為「泰山」這個地域名詞,完全可以稱之為中性名,所有的魯能球迷都可以接受「泰山隊」這個名字。山東隊俱樂部高層也順應民意,以泰山冠名。
沒成想,足協糾結於俱樂部的新股東濟南文旅集團,持有「山東泰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份。這讓新入駐的濟南文旅陷入了兩難境地,也引起了廣大魯能球迷的不滿。
在與足協交涉無果後,文旅接受了這個判決。不能改變別人的意志,就只能改變自己。擺在文旅面前的解決方案有三個:
一是濟南文旅將持有的山東泰山健康科技股份進行轉讓;
二是山東泰山健康科技公司改名;
三是球隊另換他名。
這三種方案,採用哪一個都會對投資方帶來較大的損失。文旅這真是一條腿剛邁進足球圈,就感受到了這水有多深了。
文旅接管魯能本來就是被動接攤子,如果採用第一種方案,讓人家為了球隊的名字放棄一個股份佔一半的大公司,這簡直就是要人命。足球本來就耗費巨大,是失血投資,不是誰都玩得起的項目,現在剛接手,沒捂熱乎就要割自己的肉,足球這水不光深,還刺骨。不管怎麼樣,足協這個見面禮,都得收下了。
第二種方案相比第一個仿佛損失更小一點,但山東泰山科技公司可是註冊超過一億的大公司,名字不是說改就改。這各方牽扯的利益損失以及改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持續很長時間。一個成年人改名換姓,自己實名註冊的各種功能軟體以及從小到大的檔案,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會帶來諸多不便,一個人尚且如此,遑論一個大的集團公司呢。
前兩個難以接受,但第三個就行了嗎?泰山隊自93年成立,迄今為止已有27年的歷史,名字哪是說改就改的呀。制定政策最忌諱的就是一刀切,可能你的初衷是好的,但粗暴地執行原則,損失也是很慘重的。
像山東泰山、河南建業、北京國安,這種冠名二十多年的球隊,本來就是中超寶貴的財富,是你足協最應該扶持與保護的球隊;他們的名字本來就是中超所缺少的文化底蘊。你一刀把它切了,說是為了中國足球的未來,為了建設百年俱樂部,為了中國足球文化的發展。難道這不是捨本逐末與你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但足協的改革之箭已經發出去了,作為管理機構,執行意志忌諱朝令夕改。國安在前動用包括北京足協在內的各方力量都未能改變足協的意志,河南建業直接將球隊半託給洛陽政府不想玩了。這次山東泰山的名字如果沒保住的話,對山東足球文化的打擊,對山東球迷號召力的削弱都是極大的。
文旅集團深諳此中意義,所以在11日早上魯能官微發布的消息中,確定選擇第二種方案。捨棄其股份公司的名字,快速啟動山東泰山科技公司的改名工作。這一天山東文旅仿佛成為了山東足球的救世主。不得不說魯能隊的新東家很有氣魄,為了山東足球的文化傳承以及球迷內心的期望,名字說改就改,展現了山東人豪爽仗義的風範。四、對比日本
先來看看我們通過審核的一些球隊名字,廣州恆大——廣州隊、廣州富力——廣州城、江蘇蘇寧——江蘇隊、上海上港——上海海港、大連之前改成了大連人,要麼套用行政區劃,要麼模仿歐洲俱樂部風格,總之這些名字背後彰顯的無非就是"敷衍"二字。
什麼歷史典故、什麼神話傳說、什麼山川地域、什麼芳草花木統統都不存在。現有的文化底蘊不會用,創造性的名字也不願意思考?走到國際賽場上,堂堂大國轟轟烈烈的改名風波,就改了個這?倒是便宜了友邦的翻譯家們了,免得他們查閱中國古籍文化知識來了解我們。
這個政策不是中國獨有,日本也進行過中性名政策,與我們不同的是,日本球隊的名字改得相當的成功。日本足球進入職業化以前,與中國一樣也是以企業名字給球隊冠名。比如:浦和紅寶石——三菱重工、鹿島鹿角——住友金屬工業、大阪鋼巴——松下電器。
職業化以後,日本足協就開始推行名字中性化政策,與中國俱樂部排斥敷衍不同,日本球隊倒是很重視改名,各俱樂部都絞盡腦汁,給自己取一個唯美浪漫而不失地方文化底蘊的名字。
比如:仙臺七夕、柏太陽神、京都不死鳥、大阪櫻花等等。以仙臺七夕為例,仙臺這個地方,每年的七夕節都會搞一個民俗活動"七夕祭"在此期間,當地民眾會燃放煙火、裝飾街道,節日氛圍非常隆重熱鬧。
在東亞文化裡面,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命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人仙之戀。因為它倆真的相隔一座銀河,英語裡面則把這兩個詞稱之為,"aitair"、"Vega",日本人則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生造了一個新詞叫"Vegalta",音譯就是"維加泰",其本意就是象徵愛情的七夕,所以我們翻譯的時候,按其本意稱為"仙臺七夕"。
日本仙臺七夕祭
此外還有廣島三箭,名字來自於家喻戶曉的"三箭寓言",也就是強調兄弟之間團結一致的故事。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三矢之訓"就發生在廣島,戰國大名毛利元就臨死前告誡他的三個兒子,箭一支一支地分開,容易折斷,如果放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斷了。在中國就是三根筷子的故事,寓意就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對比中國照搬歐洲或直接掛個行政區劃的名字,日本的球隊名字顯然更具文化底蘊,也更有創造性。我們都說與日本足球相比差異是全方位的,以為通過取名字,可彰顯下我們這個號稱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的風範,可以在這方面壓住日本,起碼亞冠賽場相遇名字上不能輸,這樣也能打擊一下那些"文化正統在日本"的論調。沒準藉助足球這個大平臺還能來一波文化輸出。
結果是我想多了。各俱樂部對著歐洲一些隊名,不管人家球隊百年的發展史,不追究人家名字背後的意義,只知道生搬硬套;要麼就是創造力不足,套用行政區劃等本就存在的名字。這背後折射出的,真不知是文化底蘊不足的問題,還是態度上的問題,還是兩個都是呢?五、反思與建議
某種程度上,足協這個中性名政策,不能說不對。制定這個政策是為了改變企業借足球給自己打廣告的這種功利性行為。因為一些企業投資足球,不是為了足球的發展,只是為了短時間內高額的投資,來換取高知名度的高廣告效益。等到效益達到,就撤資拍屁股走人,給足球留下一地雞毛。陳主席主推的中性名政策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性名,無論誰來投資,球隊都不會變,這樣就更能保留球隊的特色,從而建立球隊的文化。
改革需要公平公正,但也需要對利益的精準把控。否定了北京國安與河南建業,倒也能算你鐵面無私,但山東泰山、淄博蹴鞠這種極具地理意義、文化意義的名詞,一個是中國自古以來"聖山",一個昭示了足球運動起源地,這些也不能算中性名,非要糾結其下屬企業的連帶關係,那你這個改革就是矯枉過正。
2020中超冠軍江蘇蘇寧
名字缺少文化底蘊與創造性是一方面,令人擔心的是,這次整個中性名改革政策,發展走向越來越向著鬧劇前進。從政策出來,中乙中甲眾多投資人接連退出,給力量本就薄弱的職業聯賽,更是雪上加霜。足協在制定執行這個政策的時候,未免有點心急武斷。既然是為了建立球隊的特色和文化,那麼那些老牌俱樂部,就應該慎重考慮,給政策劃定一個時間界限。
比如二十年為界,名字使用超過二十年的就不用改,或者選擇性保留。或者與新投資大商們充分討論與商議,各退一步,即中性名為主稱後面加一個企業的後綴,剩下的交給時間,大浪淘沙下,名字能留下的也是真心投資足球的。
私以為,改名不是當下最急需的,完全可以慢慢過渡。這樣也不至於導致中乙、中甲多個俱樂部解散。自己弱勢時,最先考慮的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力量,然後發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上來大刀闊斧砍自己的肉。完善聯賽制度,敦促俱樂部青訓梯隊建設才是當下重中之重。
當然,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朝令夕改。我們每次足協換屆帶來的都是政策的變換,每一次剛上任的領導都想大展身手,制定一個又一個政策,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最後一個也沒學成。
政策的延續性不高,導致這麼多年來足球發展原地踏步。如果這次中性名改革能夠排除萬難堅持下去,也能算利大於弊。如果還是像以前那樣,三五年後因缺少投資人被迫解除,那可就真成了一場得不償失的鬧劇了。